早上,才七點,李曉尋就被李母叫醒了,因為下午李曉尋就要去他所考取的中學去讀書了。盼了這麼久的暑假這麼快就結束了,雖然很不願意起床,但沒辦法,行李還沒收拾好,加上路途遙遠,要坐兩個多小時的車。這將會是李曉尋目前為止坐過時間最長的車,他從小就沒出過遠門,是個十足的農村娃。
李母也是一大清早就起來忙了,專門殺了雞,還買了很多菜,都是李曉尋喜歡的菜。李曉尋馬上就要去城裏讀書了,來回不方便,也不知道啥時候才回來。在鎮上讀書的時候都是一個星期才能回來一次,如今去了城裏,沒有一兩個月估計都回不來。
李曉尋出身在d省最東邊的一個小鎮上,離x省隻有兩公裏的路程,雖是兩省三市必經之地,卻沒有理想中的那麼發達。李曉尋的雙親都是工薪階層,平時李父在外,李母在家幹點雜活,李曉尋和弟弟李曉諾就在鎮上的中學讀書。因此,李曉尋也沒見過什麼世麵,也沒出過遠門,甚至連中巴都不會坐。
李母怕李曉尋不會坐車,專門送他到車站,同行的有李曉尋的大伯和堂哥李曉泳。
李曉泳和李曉尋是一起玩大的,小時候李曉泳到哪裏李曉尋就會跟到哪裏。不知道為什麼,長大了後就不像以前那麼好了。可能是因為各自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和各自的隱私吧。雖然不再像以前那樣,但他們的感情依然是很好的,至少李曉尋是這麼認為的。
李曉泳也是和李曉尋一樣,沒怎麼出過遠門,但因為家庭背景優裕的原因,比起李曉尋,李曉泳算是見過世麵的人。李曉泳看起來比尋要成熟很多,雖然說李曉泳是堂哥,卻隻比尋大幾個月而已,他們上學也是同年級的。李曉泳沒有像李曉尋那麼愛說話,李曉尋算是話少的人了,相比之下,李曉泳更深沉。李曉泳也沒有像尋那麼八卦……
李曉尋第一次出遠門,李母還是有點不放心,就和大伯商量了一下,幫他們叫了輛專門跑短途的出租車,比中巴要貴一點,能直接送到目的地,而不是像中巴車隻到車站。
尋和泳都上了車,副駕駛上還有一個人,看起來也是學生。因為不認識的緣故,大家都不說話。車很快就開動了,司機見大家都不說話,首先開口打破沉默。問李曉尋他們是不是都是學生,準備入學的,要在哪裏下車。
“是的,我是一中的,等一下在一中門口讓我下車就行了”。車上另外一個人首先回答。一句話還說了兩個一中,聽他說話的語氣和語速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是一中似的。
一中,顧名思義就是排名第一的意思。他口中所說的一中指的就是他們所在縣裏排行第一的中學——菊州市第一中學。而李曉尋和堂哥考到的是三中,聽名字就知道是比不上一中。一中和三中的中間還隔著二中和觀橋中學。值得欣慰的是後麵還有四五六七八九,可以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菊州縣是個縣級市,有時候都搞不清楚應該稱它為市還是縣,有些相關印證寫的是市,有些卻是縣。
菊州盛產一種植物,當地人稱為菊子。菊子非菊花,當地有句話說“菊非菊,菊花非菊花”,話的本意就是說明這是菊子和菊花是兩種不同的東西。菊州很多人都種植菊子樹,這種樹由根到葉都具有藥用作用。菊子樹的果子當然就叫菊子,菊子能治風濕,樹葉能止咳化痰,菊子花能泡茶。而菊子樹的外根,即深入地下的粗大內根上長出來見光部分很嫩的小根,當地有些人稱外根,有些人稱小根,它具有醒目的作用。
一路上,司機都不停地跟李曉尋他們說話,還遞給他們每人一張名片,說想坐車就打他電話,明擺著的拉客行為。
車開了一個多小時,差不多一半路程的時候,又上來一個。是個女孩,長得很清秀,普通美女,滿街都是的那種。司機依然是一樣,問她要去哪裏。女孩說了去三中的,也是高一入學新生。
“有伴了嘛,你旁邊兩個帥哥也是去三中的,跟你一樣是入學的高一新生”司機道。司機像是想幫李曉尋他們製造搭訕機會似的。
“哦?你們也是去三中的?”女孩問李曉尋和泳
“是的”李曉尋顯得有點害羞回答道,畢竟很少跟女孩打交道。
“那你們知不知道自己分到哪個班沒有?”
“沒有啊,你呢?”泳答道。
“也沒有,學校應該會有告示的吧”
“應該會有的吧”泳答。
“我叫黎思思,黎明,重複思考。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