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資的轉折:分析師的良知38(3 / 3)

對於一個研究員來說,核心部分到這裏就可以對付交差了。筆者還真就見過到此粗糙層麵就停止腳步開始出係列報告的事。連最起碼的能否保證成交都不考慮,除了坑害投資者筆者真是想不出還能有什麼別的作用。千萬不要以為一切已經結束了。恰恰相反,一切才剛剛開始。對於細節的追求會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但相信我這是必要的。首先,我們就要質疑融券策略憑什麼可以在時間敏感的約束下得以執行?筆者曾遇到某高研大包大攬的說:“這些不用擔心,就按照收盤價來計算就可以……”真的不用擔心?下表是上交所訂單標識的說明,“融券賣出不允許市價申報”就意味著交易的時效性根本不能保證。也就是說,我們根本沒有辦法保證收盤價一定可以作為執行價來納入模型考慮。筆者的整個策略的校驗結果都是毫無意義!(這種行文風格確實有點像與讀者開了個玩笑。由於考慮融券問題已經把範圍縮得很小,筆者更願意拿自己開刀以避免得罪其他人,筆者就不在此舉例了。讀者隻需知道類似策略都有這種問題。)

表6上交所訂單標識與說明節選

買賣方向

訂單標示買入 (B) 賣出 (S)

MRQ 買券還券的市價訂單。最優5檔匹配後剩餘量自動撤單融券賣出不允許市價申報

NRQ 買券還券的市價訂單。最優5檔匹配後剩餘量轉限價融券賣出不允許市價申報

數據來源:宏源證券信用交易部

如果這就結束了未免還是有點不夠徹底。再更為細致的使用信用交易賬戶下的收益率計算函數時,整個策略的收益曲線完全令人失去了興趣。一個如此簡單的策略,校驗過程的代碼要比策略描述複雜數倍。好在就筆者所知,券商已經開始考慮製作數量化校驗平台。一旦此項服務完成,部分繁冗工作可以被忽略。

融券的最後一個功能是將T+0部分變為現實。這似乎也是被很多投資者詬病的一個因素。在信用交易還在孕育階段的時候,就有投資者指出這對於資產和開戶年限達不到標準的人來說是個顯失公平的政策。尤其是對於能夠進行資產組合管理的客戶來說,單隻股票的賣出錯誤可以通過買券還券得到部分更正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試點會員業務指南》的有關規定,融資融券異常交易行為包括“普通賬戶與信用賬戶進行日內反向交易行為”。且該項異常交易監控屬於“發生即預警”閥值類別下。,甚至還可以利用延時套利概念在相對低點,申購或買入ETF,在相對高點,再將ETF賣出或贖回。在實際操作中,一般是當天完成一個交易輪回。這與日內圍繞個股做“T+0”有幾分類似。隻要市價成交的交易指令可以被交易所確認,ETF作為融資融券標的試點可以讓資金量較小的個人投資者也參與到此種套利模式中。券商的信用交易部門也在積極爭取此本就應當具備的交易指令。。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也並不表示這頓午餐一定會多昂貴。

融資利息=Σ客戶每日融資負債餘額×當日的融資利率(年率)/360

融券費用=Σ客戶每日融券負債餘額×當日的融券費率(年率)/360

通過上式不難發現,如果以隔日了結的交易來看利息、費用都不高。不過,除了前文所述的不能保證成交等問題外,在這裏還應該提示一個風險。在設計策略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假設融券賣出,買券還券是可以良好執行的。但有一個例外,就是標的股無量漲停的軋空行情。由於做空與做多的風險不對稱,彼得·林奇這樣的大師往往都對(長期)做空持有否定意見。所以,策略設計的步驟一定要盡量把這些問題考慮進去。除非萬不得已,否則不要輕易回到賭極端行情是否出現的老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