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宏觀大勢(1)(2 / 3)

2012年,貴州以13.6%的經濟增長率與天津一起並列第二,而其工業用電量增速也達到了9.45%。相關資料顯示,2012年全國兩會的貴州代表團團組開放日活動上,當時的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栗戰書會同國家電監會、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等部門有關人員一起回答媒體提問,所講到的第一個數據就是2012年1-2月,貴州省的用電量增長了9.5%,其中工業用電量增長了14.4%,比上年同期提高13.9個百分點。2012年年終交卷,貴州以13.6%的經濟增長率並列排名全國第二。而在2012年年中,貴州還專門召開工交生產緊急調度電視電話會,省市縣聯動采取工業扶持措施,鼓勵企業放心用電,每月省市縣共計支出的補貼資金接近8000萬元,其中省級資金達到5500萬元左右。

當然,工業用電量也並非童叟無欺。從2012年用電量增速排在後三位的看,湖南、吉林和重慶三地區2012年工業用電量分別為810萬千瓦時、122.42千瓦時和469.39萬千瓦時,三地工業用電量增速分別下降了0.3%、0.76%和1.1%,但是2012年三地區的GDP呈現出增長態勢,分別為11.3%、12%和13.6%,排名分別位列第17位、第10位和並列第2位,也表明“工業用電量增幅”這個指標存在的局限性。

從近幾年的經濟情況看,“克強指數”中把用電量作為經濟走勢以及GDP的晴雨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專業人士也常以此判斷真實的經濟增速。例如,在國際金融危機肆虐的2008年年底,中國內地的用電量明顯地傳遞出了經濟複蘇的信號,“從沒有像2009年2月份這樣,它的發電量和用電量數據被翹首以待”(《21世紀經濟報道》2009/2/24),這是因為,一般而言,電力需求增長0.85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就增加1個百分點。當時的數據顯示,在正麵迎擊危機的中國經濟最繁榮地區的江蘇、上海以及工業大省遼寧,用電量同時出現逆轉,而這剛好是中央4萬億投資第一批1000億下發的緊急實施階段。

或許用電量反映增長的真實含義,還需進一步從經濟的結構中尋找,尤其是當我們用GDP數據衡量整個經濟產量時,必須明白,一些經濟行為比其他行為可能對能源更為敏感。因此,這些年來,學界對於電力是否是經濟晴雨表的寫照的看法一直存在質疑。相關數據的實證也顯示,中國1997年、1998年GDP增長分別為8.8%、7.8%,而電力消費增長分別為4.4%和2.8%,這甚至使人們對“GDP是影響電力需求的決定性因素”產生了懷疑。同時,由於GDP構成要素中的投資、消費、進出口等對電力消費有不同的影響,因此直接根據GDP總量和電力消費之間的電力彈性係數來進行電力需求預測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換句話說,用電量作為GDP指標的作用或許不能高估,“電力消費和GDP之間存在著某種聯係,但這種聯係並不緊密”(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LouisKuijs)。

事實上,在目前的實踐中,還有很多指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預測經濟的複蘇和增長情況。其中包括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鋼鐵產量、經合組織先行指數等指標。渣打銀行經濟學家王誌浩甚至曾經用挖掘機和輪式裝載機的銷量來作為中國經濟的先行指標。但無論如何,用電量增幅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作為經濟複蘇的強信號,其意義已經不可替代。

“克強指數”透視之二:鐵路貨運量是個硬指標

鐵路作為承擔全國貨運的最大載體,“鐵路貨運量”的多少,既能反映經濟運行現狀,又可反映經濟運行效率。2012年,全國鐵路貨運量達39.04億噸,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0.7%;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8%,增速較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

從各地的數據來看,2012年甘肅、遼寧、河北鐵路貨運量分別較上年增長17.89%、7.1%和4.2%,GDP增速分別為12.6%、9.5%和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