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產業經濟(7)(1 / 3)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來自世界各地的石油公司正彙聚歐洲,準備大規模開采歐洲頁岩氣資源。2010年3月,俄羅斯聯邦國家杜馬能源委員會舉行了“頁岩氣資源開發前景”的圓桌會議,主題是如何應對“美國依靠開發頁岩氣新技術,使其天然氣產量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一天然氣生產大國並改變世界天然氣市場的現狀”。俄專家認為,美國掌握了開采頁岩氣的技術並一躍成為世界第一產氣大國,對俄羅斯構成了挑戰。

由於歐洲國家天然氣消費總量的四分之一來自俄羅斯,俄羅斯一直對歐洲“挾氣自重”,頻繁使用“能源武器”,對此歐洲一直受製於俄,“敢怒不敢言”。但2012年以來,這種不利形勢已經出現反轉。在2012年9月,歐盟已經嚐試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達成固定價格采購機製,並試圖縮短俄方堅持的長期供氣合同的期限,以獲取最有利的天然氣現貨價格,防範未來天然氣價格下跌導致的風險。事實上,俄羅斯已經給予部分歐洲國家10%的優惠折扣,這在之前俄羅斯“一家獨大”的情況下是不可能發生的。

在未來10年,中國很可能也會迎來一波洶湧的頁岩氣開發浪潮,這將對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戰略性推動。俄羅斯真正擔心的是,一旦中國能夠複製美國的頁岩氣技術,那麼當規劃中的“中俄天然氣管道”建成時,中國也許就不需要再大規模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了,這使耗資巨大的管道工程或將成為“擺設”,不符合俄方的利益。

廉價能源出口對俄羅斯來說意味著國內政治動蕩。由於俄羅斯聯邦財政收入的60%來自能源出口,天然氣價格的低迷將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蘇聯崩潰和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的垮台都與能源價格低迷密切相關,普京對此自然是心知肚明。

基於對“頁岩氣革命”衝擊的恐懼,俄羅斯一直對非常規能源開采技術的擴散持堅定的反對態度,試圖以此保護其天然氣市場既有份額。

根據美國2010年頒布的《非常規天然氣技術參與計劃》,美國決定向印度、約旦、波蘭和烏克蘭等國家傳授頁岩氣開發技術,幫助這些與美國關係良好的國家提高能源自給度。

俄羅斯認為,美國此舉會危及自己的核心能源利益,故不斷利用自己的地緣政治影響力阻撓美國公司進入東歐國家。例如,為防止埃克森美孚與波蘭政府合作開發頁岩氣,俄羅斯曾迫使埃克森美孚撤出波蘭。

由於波蘭擁有歐洲最大儲量的頁岩氣資源,俄羅斯對美國能源公司的滲透“嚴防死堵”,在埃克森美孚離開後,俄羅斯石油公司立即與波蘭簽署能源合作協議,扞衛自己的地緣政治利益。

環境汙染:頁岩氣“革命”最大挑戰

頁岩氣的形成經曆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年自然界的演變並需要有合適的地下儲藏條件。天然氣在生成、運移和聚集過程中,會沿著有孔隙岩石的小裂縫向上滲透,直至擠入泥岩層或其他岩石之中。這些岩層如同自然儲集體(油氣藏)上麵的“蓋層”,使天然氣在那裏聚集起來。頁岩氣資源非常豐富,但也難以開發。最容易開采的頁岩氣蘊藏在不太厚的岩層,很快就會開采完。到那時,就必須開采深度達3000米或3000米以上的頁岩氣。

從技術上講,整個頁岩氣開發還處於早期階段。近年來美國頁岩氣產量急劇增加,首先得益於掌握了國際領先的技術。經過多年攻堅,美國掌握了直接從頁岩中開采天然氣的技術,其中包括多層的水力壓裂技術。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幅度提高了單井產量、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天然氣價格。

未來頁岩氣開發存在3個不確定因素:產量是否可持續,環境保護者的反對力量是否會加強,全球水資源短缺是否會趨嚴重。在關注美國成功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美國頁岩氣開采的相關問題。根據目前美國就頁岩氣發展的相關討論,頁岩氣的開采也存在問題,可能會造成水資源的過度耗用、水汙染、大氣汙染及溫室效應和其他的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