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頃之,棄官歸,閑居養誌。產業每增,輒以贍宗族知友,年六十七,建和三年卒。李膺時為尚書,自表師喪。二縣皆為立祠。有子八人:儉,緄,靖,燾,汪,爽,肅,專,並有名稱,時人謂之“八龍”。
初,荀氏舊裏名西豪,潁陰令勃海苑康以為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今荀氏亦有八子,故改其裏曰高陽裏。
靖有至行,不仕,年五十而終,號曰玄行先生。
“譯文”
沒有多久,辭官回家,閑居養誌。
家產增加了,就分給宗族和好朋友。年六十七,建和三年(149年)卒。
李膺這時任尚書,自己上表,服心喪三年。
二縣都立祠。
有子八人:儉、緄、靖、燾、汪、爽、肅、專,都有名,當時的人叫他們為“八龍”。
起先,荀氏舊裏叫西豪,潁陰令勃海苑康認為從前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今荀氏也有八子,所以改其舊裏為高陽裏。
荀靖有德行,不做官,年五十而死,號“玄行先生”。
“點評”
荀淑字季和,潁川郡潁陰人,是荀卿的十一世孫。他在年輕時就有很高尚的德行,學問淵博,不喜歡雕章琢句,徒在文字上用功,不注重實際的學識。因此,常常被俗儒看不起。但州裏稱他有知人之明。
漢安帝的時候,被征召去擔任了郎中,後來再升當塗長。後來,他離職還鄉裏。這個人大有來頭,有著很高的威望。何以見證呢?當時,名賢李固、李膺等都尊崇他為老師。
梁太後臨朝理政,有日食、地震的變異,下詔公卿舉賢良方正,光祿勳杜喬、少府房植舉荀淑回答皇上的提問,荀淑譏諷指責皇上的貴戚及寵幸的人,遭到大將軍梁冀的忌妒,把他調出補朗陵侯相。
荀淑到職處事正直,明於治理,稱為“神君”。但是,他沒有過多久,就主動辭官回家,閑居養誌,過起了隱居生活。他在家鄉生活,當家裏富有了,家產增加了,就分給宗族和好朋友。
年六十七,建和三年(149年)卒。李膺這時任尚書,自己上表,服心喪三年。
那麼,親們要問了,什麼叫服心喪啊?
心喪呢,是舊時喪俗。老師死後,其弟子不著喪服,隻在心裏悼念,稱之為心喪。相傳古代黃帝時期,心喪之俗已有之。親人去世,一生內心悲傷,永遠不會平複。《易傳·係辭下》說“古者喪期無數”,就指的是這種心喪。但那時的心喪是就所有親人之喪而言。到了周代,心喪作為一種喪俗,專指學生為死去的老師服喪。《禮記·檀弓上》曰:“事師無犯無隱,左右就養無門,服勤至死,心喪三年。”又曰:“孔子之喪,門人疑所服。子貢曰:‘昔者夫子之喪顏淵,若喪子而無服,喪子路亦然。’請喪夫子,若喪父而無服。”《史記·孔子世家》亦載:“孔子葬魯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喪畢,相訣而去。”據《孔子家語》載:孔子死後,弟子們都位於墓旁,行心喪之禮。
漢代以後,心喪之俗所服用的對象擴大,不單是老師死了,弟子為之服心喪,恩人、兄弟、朋友死了,也有服心喪三年的。據《後漢書·馬棱傳》記載:馬棱小的時候,父母都死了,其兄馬毅把他扶養成人,恩義至深,如同父子。馬毅死後,沒有兒子為他戴孝。於是馬棱就為兄服心喪三年。
由此可見,尚書李膺對荀淑是多麼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