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9章 老大是怎樣煉成的(2 / 3)

隨著自己勢力的不斷膨脹和地位的相繼上升,董卓似乎已不滿足於邊遠豪強的名分,認為自己需要更加廣闊的政治空間。於是,他開始進一步蓄積力量,伺機發展。不久,東漢朝廷急於解決西羌問題。這對於董卓來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發展契機。西羌問題一直是東漢政府最棘手的民族問題:自漢安帝永初二年(108年)開始,羌人就不斷發動反叛,涉及範圍相當廣泛,持續時間也很長久。漢桓帝年間,西羌問題不僅沒有得到絲毫平息,反而聲勢更加浩大。羌人不堪忍受漢朝地方官吏對他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不斷殺死漢人官吏,侵占州縣。而麵對羌人的反抗,內憂外患的東漢政府根本就束手無策,隻得求救於地方豪強,想借他們的力量來緩解西羌危機。當時,深知董卓底細的隴西地方官吏便極力向朝廷推薦董卓,這無疑給董卓創造了一個發展勢力、滿足貪欲和野心的良機。

公元167年,董卓擔任羽林郎,統管元郡(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羽林軍。不久,他升為軍司馬,跟從中郎將張奐征討並州反叛的羌人。征戰中,董卓極力表現自己,充分發揮他勇猛強悍的優勢,縱橫衝殺,左右開弓,由於戰績突出,因功遷升為郎中,後來又因功升遷為廣武(今山西省代縣)令、郡守北部都尉(統治四川省汶川縣西南大部分地區的官名)、西域戌已校尉(掌管西部各民族事務的官名),一直征拜至並州刺史、河東太守。至此,董卓可謂平步青雲。

隻是任中郎將後,他在一次鎮壓黃巾軍的戰爭中慘遭失敗,獲罪革職,又被貶回隴西。常在河邊走,怎會不濕鞋啊。當然勝敗乃兵家常事。更何況,人家董卓獨特的性格和狂妄的野心決定了他不會甘於失敗和寂寞。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冬天,北地郡的先零羌和枹罕縣的群賊反叛,擁立羌族北宮伯玉、李文侯為將軍,殺死護羌校尉冷征。後來,伯玉和李文侯又劫持金城(今甘肅蘭州市西北)漢人邊章和韓遂。在不斷的兼並戰爭中,邊章和韓遂勢力迅猛增強,不僅殺死了金城太守陳懿,而且還於中平二年以討伐宦官為名,率領大軍,“入寇三輔,侵逼園陵”。在東漢政權麵臨被推翻的緊急關頭,漢靈帝急忙啟用和征派幾乎所有強將精兵抵禦邊章和韓遂的進攻。於是,董卓被重遷中郎將,拜破虜將軍,和司空張溫、執金吾袁滂、蕩寇將軍周慎等率領步兵、騎兵共十餘萬人屯兵美陽(今雍州武功縣北),護衛園陵。

當時,邊章、韓遂也正好進兵美陽。兩軍對壘,初一交鋒,由於羌兵凶悍勇猛,而且士氣旺盛,董卓所率政府軍隊便遭遇打擊,情勢不利。張溫等人心急如焚,生怕朝廷怪罪,而董卓卻神色自如,勸慰他們說:“現在我們雖然處於不利地位,但隻要我們等待時機,穩定情緒,一定能擊退敵人。如果連我們當統兵將領的都驚慌失措,勢必會動搖軍心,給敵人創造進攻我們的機會!”

果然不出董卓所料,十一月中旬某天夜晚,皓月當空,群星燦爛。由於交戰雙方一直處於相互對峙的緊張狀態,除了各自負責戒備的哨兵外,所有士兵都被戰爭拖累得精疲力竭。夜半時分,靜悄悄的夜空突然出現一道長達十餘丈的流星,半壁天空火光如柱,驚得邊章、韓遂軍營中的戰馬狂鳴不已。熟睡中的士兵驚醒後也被這一突如其來的奇怪現象嚇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他們以為這是戰爭吃敗仗的不祥征兆,不願再留在美陽打仗,都想歸回舊地金城。頓時,整個軍營一片騷亂,久久不能安靜下來。第二天清晨,東漢軍隊的探馬向董卓火速報告這一緊急軍情。董卓聽後,欣喜若狂,心想正好可以利用這一天賜良機突襲邊章、韓遂的部隊,殺他個措手不及,徹底消滅敵人。於是,董卓立即采取緊急行動,與鮑鴻等人合兵夾擊。由於對方軍心受到影響,組織不嚴,大部分士兵根本沒有思想和防衛準備,頃刻之間遭受沉重創擊,死傷無數。董卓大獲全勝;邊章、韓遂敗走榆中(今甘肅省蘭州市金城縣中部)。董卓見機會難得,便馬上與周慎等人率領大軍追剿逃軍。由於金城是羌人的地盤,勢力無所不及,到處都駐有軍隊,而董卓等人盲目深入西羌,又犯了“窮寇勿追”的兵家大忌,在追趕過程中,遭到數萬名羌人圍擊。孤軍深入的東漢大軍完全陷入西羌部隊的分割包圍之中。由於後方援軍無法及時趕到,不到數日,各軍糧草殆盡,而圍兵不僅沒有絲毫減退,反而進攻更加猛烈,情勢十分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