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的卓絕醫技,可從上文所述各病例中看出。然而他本是讀書人,以醫術養活自己,心裏常感懊悔。為什麼懊悔呢?當時,中國封建社會中醫生屬於“方技”,被視為“賤業”,所以華佗時常“自悔”。當然,這也算是華佗思想上的一個局限性吧,雖然不是他的錯,當時就是這麼一個狀況。
後來曹操親自處理國事,得病沉重,讓華佗專為他個人治病。也就是打算正式聘他為私人醫生。華佗說:“這病難以治好,不斷地進行治療,可以延長一些壽命。”華佗長期遠離家鄉,想回去看看,因此說:“剛才收到家中來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到家後,推托妻子有病,多次請求延長假期不回來。曹操多次用書信召喚,又下詔令郡縣征發遣送。華佗自恃有才能,厭惡吃侍候人的飯,還是不上路。我憑什麼專門伺候你啊?真是的。關鍵的是,他對這個曹操沒有什麼好印象。
曹操很生氣,派人前往查看:如果他妻子確實生病,就賜贈四十斛小豆,放寬假期;如果他虛假欺騙,就逮捕押送他回來。結果去了一看,他的老婆好好的呢。因此用專車把華佗遞解交付許昌監獄,拷問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說:“華佗的醫術確實高明,關係著人的生命,應該包涵寬容他。”那意思是說,華佗是百年不遇的大人才啊,你可不能毀了這樣的人才!曹操不屑一顧,說:“不用擔憂,天下會沒有這種無能鼠輩嗎?天下的醫生,多了去了!”在曹操看來,這醫生啊,舉國上下,一抓一大把,少了他華佗一個,又有何妨?結果是,終於拷問致死華佗。一代名醫就這麼死在了曹操的手裏。後人痛恨曹操,這也是一個原因。
華佗臨死前,拿出一卷醫書給獄官,說:“這書可以用來救活人。”獄吏害怕觸犯法律不敢接受,華佗也不勉強,討取火來把書燒掉了。這書燒的,讓多少後人心痛啊!
華佗死了以後,曹操腦神經痛沒有去除。曹操說:“華佗能治好這種病。這小子有意拖延我的病,不加根治,想借此來抬高自己的地位,如果我不殺掉這小子,也終究不會替我斷掉這病根的。”曹操覺得華佗故意不給他治病,是打算敲他竹杠,他偏偏不肯中計。可是,到後來他的愛子曹衝病危,曹操才感歎地說:“我後悔殺了華佗,使這個兒子活活地死去了。”後悔還有什麼用啊?後悔是神馬,神馬是浮雲。沒有用。親,我們做決定的時候,可一定要深思熟慮,三思而後行,可不能因為一時衝動,一時氣憤就草率做出決定,結果留下遺憾,讓自己後悔不迭啊。
當初,軍中小吏李成苦於咳嗽,早晚不能入睡,經常吐帶膿的血,因此詢問華佗。華佗說:“您的病是腸道癰疽膿腫,咳嗽所吐出來的,並非從肺裏來。給您藥末兩錢,應當吐出二升餘膿血,終了,能自己保養,一月可以小起,好好自己把握珍愛,一年便能健康。十八年當有一次小的發作,服用這個藥末,也將再痊愈;如果不得此藥,仍舊要死。”再給兩錢藥末。李成得到藥,走了五六年,親戚中有病似李成的人,對成說:“您如今強健,我要死了,怎麼忍心隱藏藥物,以等待我不幸?先拿來借給我,我痊愈,為您再向華佗索要。”李成給了他。由於這個緣故到了譙地,打算找華佗再要點藥救命的,可是正好趕上華佗驗明收下,被投進監獄了,於是,他趨利避害,不願意再向華佗求藥。結果是避了小害取了大害。十八年後,李成的病終於又複發了,因為無藥可服,在痛苦和悔恨中死去。
一代神醫華佗,醫人無數,受到世人永遠的追憶和崇敬。不過,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完人的。他的人性的弱點在於,他的恃才孤傲。他指出某人有什麼病,可是,人家不信,他就拂袖而去,結果,人家就死了。假如他更耐心一點予以施救的話,不就又可救活一條性命嗎?這就是骨子裏的一股傲氣使然,你不信我,好,我也不強求你,你愛咋的咋的吧,我不管了!就是這樣的心理。
還有,他覺得自己是一個讀書人,雖然行醫救人,可是自己很看不起醫生這個職業,赤腳醫生嘛,沒有什麼出息,低人一等,窄人一背。更關鍵的一點就是,他覺得自己很有才能,不肯屈服於曹操,結果被曹操給殺害了。從這一點上來講,我們除卻痛罵曹操之外,還要思考,華佗為什麼看病還要有所選擇啊?醫德的至高境界,應該就是治病,應該撇棄國別,丟棄私怨。比如你是一個醫生,鄰居和你家有糾紛,可鄰居重病,你可以不用你的醫術來救治他嗎?一代醫聖,醫人無數,卻醫不好自己性格上的弊病。
當然,我們這麼說,是有求全責備的意味了。總體來說,華佗是中國醫學的一個標誌,一個驕傲,他是舉世公認的醫聖,是備受國內外崇敬的醫學大家,對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他獨創的五禽戲對後世的健身強體運動也有很深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