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能力訓練46(1 / 3)

第十章演講第一節演講的基本問題 第四節演講稿的寫作

演講稿的寫作涉及很多內容,而對於不同演講者來說都很重要的是演講稿寫作的知識準備和演講稿的布局、謀篇兩部分內容。而寫作中涉及的表達手法和技巧,則是寫作學的範疇,本書將不做論述。

一、演講稿寫作的知識準備

演講稿的寫作需要的知識很多。演講稿的作者,應該說是學識淵博,擅長寫作的人。而寫作的能力(技能、技巧)不是一日可以練就的,演講稿內容所需要、所涉及的材料和知識也不是短期可以積累的。要寫出優秀的有內容的演講稿就要做長期的準備。長期的準備所涉及的內容一般包括與演講相關學科知識的儲備。概括地說包括:哲學、演講學、邏輯學、心理學、傳播學、美學、倫理學、語言學、修辭學、社會學、公關學、曆史學、民俗學以及文學等。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就可掌握與演講稿寫作相關的知識、能力和方法。

為此,演講稿寫作者,就要做長期地、係統地準備,深入地、全麵地研究問題。通常的做法是:

(一)擴大知識麵

閱讀是擴大知識麵的基礎和有效手段。閱讀包括“泛讀”和“精讀”。所謂“泛讀”就是廣泛閱讀,是指閱讀者充分利用目錄和索引,對有關的書籍、期刊、文件、報紙廣泛瀏覽,統觀全局,掌握動態。所謂“精讀”是指在“泛讀”的基礎上對發現的更有價值的書籍、期刊、文章作仔細、認真地閱讀。精讀內容因人而異。但不論對誰來講,它都關係著認識的關鍵問題,並且有深度。對這樣的書籍和文章要精讀,即反複分析,深入了解,並要編製卡片。要保證閱讀效果,就要作專題筆記。不論泛讀還是精讀,都應當作專題筆記。做筆記就要動腦研究問題,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記載、積累有關材料,而且通過對其優劣得失的評價,鍛煉思維能力,培養研究能力,錘煉筆力和風格。

(二)搜集問題

演講是立足於現實基礎之上的。閱讀獲取的是理論材料或別人論述的現實問題。演講稿寫作者要熟悉當代生活的各個領域,要善於在現實生活中,在事物的發展中發現問題,尋找事例,並作為材料積累起來。在這些材料中,有許多永遠不會用於演講,但是多了,就會升華作者的觀點,練就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的眼力。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完全必要的積累和準備。

(三)錘煉語言

要學習、運用演講語言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需要經常地有意識地練習,結合作專題筆記和搜集材料,力求熟悉和掌握。但是不能忘記,這裏說的演講語言還屬於演講的一般的、共性的語言;演講寫作者還要在這個基礎上形成自己的風格,使之個性化。實現了這一點,才能說演講寫作語言已經成熟。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有意識地進行長期的錘煉。

(四)經常練筆

練筆是綜合運用各種有關知識和技能的寫作實踐。這是每個寫作者必須經曆的階段。經過練筆才能成熟。俗話說“一日不寫手生”,就是說寫作就要經常練筆。實際上,寫作實踐,練的不是手,而是頭腦。通過練筆,認識材料、分析問題、綜合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二、演講稿的布局、謀篇

要寫出一篇好的演講稿,首先要確立中心論點,然後再圍繞中心論點,選擇論據和論證問題的方法。這項工作就是演講稿寫作的布局和謀篇。

演講稿的布局、謀篇是寫好演講稿的關鍵,這項工作的目標就是使整篇演講稿中心突出、條理清楚、符合邏輯,從而有比較完整的結構,有較強的說服力。演講稿的內容是通過語言傳達給聽眾的,聽眾是依靠聽覺來領會演講者的思想觀點的。由於人的聽覺具有“一次過”的特點,聽眾不可能返回來去思考演講者講過的內容,這就要求在寫作演講稿時,層次要清晰,結構不要太複雜。而在具體的工作中,演講者需要做好如下幾方麵的工作。

(一)選擇演講稿所用的材料

材料的取舍對於演講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決定取舍時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真實性和代表性。材料在論述中是論據,如果論據不可靠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如果論據沒有代表性,那麼論證就沒有說服力。在選擇論據時要十分注意論據的代表麵不能太窄了,也不能太偏了,最好選擇與演講內容關聯性強的材料,這樣才能顯得更有現實意義和更為真切。在選擇論據時,還應注意盡量采用第一手材料。因為這些材料是演講者切身體會到的,所以在講述時就容易表露出強烈的感情。隻有演講者感情強烈,才可能去感染別人。要是用的材料隔了一手,演講者在演講時產生不了激動,平平淡淡,聽眾聽起來也覺得平淡無奇。

(二)保證各層次邏輯清楚

完成了演講稿所用的材料的選擇,就要安排演講稿的層次。層次安排得當,演講的邏輯力就強,說服力也就強。

演講主要是通過聽覺來傳遞信息的。聽眾手裏一般是沒有講稿的,因此演講稿的層次不能太複雜。同時,演講稿的寫作不能像寫論文一樣,列出漢字一、二、三、四,阿拉伯數字1、2、3、4,帶括號的(1)、(2)、(3)、(4)。因為,這些編號在聽覺上沒有區別,會造成聽眾理解和接受上的困難。因此,演講稿的寫作過程中最好用過渡段或過渡句分割層次。對於邏輯性要求很強的演講(如競聘、競爭上崗演講,項目立項申請演講),需要對層次有清晰的要求的情況,可以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後”代替一、二、三、四。

(三)保證結構合理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