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辯論與論辯口才訓練 第一節辯論的基本問題
“辯,爭彼也。辯勝,當也。”(《墨子·經上》)“俱無勝是不辯業。辯也者,或謂之是,或謂之非。”(《墨子·經下》)因此,我們可以認為辯論是由於人們對同一個對象持相互對立的立場,從而展開爭論的過程。
一、辯論、辯論賽的曆史回顧
古希臘、羅馬、古代的中國和印度都曾盛行辯論,因此關於辯論的思想、理論自然也就更豐富。
古希臘伯利克裏時期,政治上的民主,經濟上的繁榮,相應地要求思想活躍。雅典比較開明,公民可以參加國民大會,討論表決國家大事,公民可以在法庭上陪審、起訴或為自己申辯,這就要求公民必須具有能言善辯的本領。在這種社會背景中,產生了整天蓬頭赤足,到處找人辯論,並自詡為“雅典的牛虻”的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普羅泰格拉為總結辯論技巧和經驗專門寫了一本《爭論的技藝》。柏拉圖的《對話篇》和《裴多篇》都談了如何辯論。亞裏士多德撰寫的《辯論篇》、《辯謬篇》也是對辯論術的總結和概括。
古羅馬承襲了希臘雅典的傳統,重視辯論,學習辯論,研究辯論。古羅馬人崇尚力量和英雄,鬥爭不僅要靠劍來進行,也要靠語言來打動聽眾,尤其是元老院的政治家們,如果不是能言善辯之士,在政治上是無法立足的。西塞羅在他的《雄辯術》一書中闡明了論說的目的和方法,認為羅馬教學的最高目標就是培養政治家,隻有傑出的雄辯家才能成為傑出的政治家。昆良體的《論演說家的教育》共有12卷之多。他認為,修辭與演講是最主要的學科,其他學科都隻是修辭、演講的輔助學科,主張論說教育應以學習雄辯術為主。在這樣濃烈的辯風中,湧現出了一大批著名的雄辯家,如伊壁鳩魯、愷撒、安東尼等。
我國春秋戰國時期,也是一個辯風甚熾的時代。當時,周室衰微,群雄並起,諸侯紛爭。大國要攻城略地,圖展霸業;小國則多方周旋,力求自保。各國生存的競爭,迫切需要智謀之士,善辯之徒,或運籌帷幄,或奔走呼號。正是這樣的社會環境造就了一批口若懸河、遊說四方的辯者與察士,逐漸形成一個“辯者”階層。蘇秦、張儀就靠三寸不爛之舌,連橫合縱,從而獲得高官厚祿。墨家在《墨辯》中對辯的目的、方法和作用做了詳細的探討。荀子主張“君子必辯”,應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辯論。公孫龍的《守白論》立意獨特,巧辯強辭,因此流傳至今。這一時代也產生了孟子、荀子、尹文、宋鈃、鄒衍、淳於髡等辯說大師。
秦始皇“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以後,諸侯國之間的外交天地消失了,辯士們失去施展才華的條件,英雄無用武之地,因此人們不再重視辯論了。但是對辯論的研究並沒有完全停止,西漢的劉向撰寫的《說苑》一書共20卷,其中“善說”一卷專門論述了辯說和口才,提出了關於辯論藝術和技巧的較為係統的理論,是對從春秋到秦漢中國辯論學說發展的一個總結。
古印度同古希臘、羅馬和中國一樣,十分崇尚辯論。佛經中經常記述佛與“外道”的辯論。隨著諸多教派與哲學派別的興起,文化思想十分活躍,百家爭鳴辯風日盛。據《大慈恩寺藏法師傳》記載,我國唐代著名佛學大師玄奘在印度求學期間,在曲女城無遮大會上與“外道” 數萬人進行辯論,並以《製惡見論》懸於會場之外,“示一切人,其間若有一字無理,能難破者,請斬首相謝。”結果十八天無一人敢出來詰難,玄奘從此名聲大振。
西方進入中世紀以後,辯論活動日趨消沉。我國的秦漢以後,辯風也日漸衰微。歐洲經過文藝複興運動,我國“五四”運動以後,辯論活動才又活躍起來,但已遠不如古代。
二、辯論的基本特征
根據辯論及其思想的曆史,辯論是指在相互矛盾思想的論爭中意在取勝的思想交流的形式。
(一)辯論是矛盾思想的論爭
所謂思想是指正相反對的兩個觀念。一個觀念不能構成辯論。要構成矛盾的思想必須是對同一個對象的不同判斷,不是對同一對象的判斷不能構成辯論,如你說:“張三是男人”,他說:“李四是女人”。表麵上看,他們的判斷相反,但不是針對同一對象的,不能構成辯論。但有些針對同一對象的而非相反的判斷,也不能構成辯論,如你說:“張三是學生”,他說:“張三是教師”。隻有像“張三是學生”和“張三不是學生”這樣相互對立的觀念,才能構成辯論。正如《墨子·經上》所說的,“辯,爭彼也”,“辯也者,或謂之是,或謂之非”。把辯論界定為矛盾思想的論爭,就把辯論與不同思想而非矛盾思想的交流區別開來了。
(二)辯論是意在取勝的思想交流形式
從辯論主體的意願上講,辯論具有意在取勝的性質,每一方都想說服對方,這就把辯論和一般的討論、探討區別開來了。例如,在有些學術研究中,雙方或多方持相互矛盾命題進行比較和探討,各方均無堅守自己命題駁辯對方意在取勝的傾向,這叫做討論而不是辯論。在有些學術研究中,雙方各持相互矛盾的命題,旁征博引,或唇槍舌劍,或心平氣和,但都意在說服對方,這就叫辯論了。法庭上律師的辯護,談判桌上的談判,設定雙方立場的辯論賽以及古今中外的詭辯等,都具有意在取勝的性質,這樣的論爭,才叫辯論。
(三)辯論是一種思想交流的形式
有的學者說,辯論是一種尋求真理的形式。誠然,有些辯論確能起到揭示真理的作用,譬如學術辯論等。但是許多辯論賽不具有這樣的性質,它們隻是一般的思想交流。隻能說,在這種思想交流中,有的是尋求真理的辯論,有的則是一般的思想交流,它們之間的區別更多地依據於命題的性質,而不在於具體的辯論形式。
總之,辯論是在相互矛盾思想的論爭中,意在取勝的一種思想交流的形式。如若缺少了其中任何確定的內涵,都不能構成真正意義上的辯論。隻有這種真正的辯論,才能對社會、群體和個人某些方麵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三、辯論的作用
今天,人類社會正日益成熟地走向改革、開放和民主,競爭機製也更加廣泛深入地介入了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在這種形勢下,辯論及與之相關的多種能力,無論對從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教育等各方麵工作的個人的成長與發展,還是對社會的進步與提高,都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