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伊斯蘭文化、撒拉族曆史文化以及民族宗教問題,講授《世界文化史》《比較宗教學》《伊斯蘭文化》等課程。出版10餘種著作,主編大型學術叢書《伊斯蘭文化叢書》,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代表作有《伊斯蘭文化新論》《簡明伊斯蘭史》《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的交往曆程與前景》《伊斯蘭文明的曆史軌跡與現實走向》《撒拉族簡史》(修訂本)《撒拉族文化》《回族對偉大祖國的貢獻》(執行主編),譯著《四大正統哈裏發傳》(合譯)等。《簡明伊斯蘭史》入選學術大師季羨林主編的“世界性文化工程”——《東方文化集成》,並被相關大學定為博士生必讀書目。
《伊斯蘭文化新論》被專家學者和領導廣泛引用,《回族對偉大祖國的貢獻》被青海省委主要領導給予好評,要求省委常委人手一冊,認真研讀。在全國性的權威和核心期刊發表105篇論文,其中部分論文被主流媒體和刊物轉載,如論文《論當代伊斯蘭文明的新趨勢》一文的核心觀點被《新華文摘》轉載,論文《論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和諧理念》被收入供高層參閱的人民日報社《內參》,論文《伊斯蘭文明與西方文明主權觀之比較》被收入《中國學術年鑒》。
主持包括教育部重大課題和國家社科基金在內的8項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多項成果獲優秀成果獎。應邀主持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回鄉風情園”內涵設計與文稿撰寫。應邀給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講學,應甘肅省委組織部、統戰部之邀給甘肅省領導幹部作國際國內民族宗教問題的報告。先後赴美國和中東諸國訪問交流。長期研究撒拉族社會發展、經濟發展和文化教育發展,發表20篇論文和文章,如《撒拉族的出路何在》《試論撒拉族的民族性格》《觀念變革與撒拉族發展》《影響撒拉族教育的十大觀念》《撒拉族生產觀念與實踐》《撒拉族商業文化》《撒拉族消費文化》《伊斯蘭教與撒拉族的形成》《伊斯蘭教與撒拉族經濟》《伊斯蘭教與撒拉族文化》《伊斯蘭教與撒拉族教育》《伊斯蘭教與撒拉族習俗》《撒拉族經堂教育及其曆史作用》《近現代撒拉族新式教育》《街子清真大寺今昔》等。應深圳市委統戰部和伊斯蘭教協會之邀給在深圳的穆斯林(包括循化撒拉族流動人口)發表演講,大聲疾呼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在對外開放的窗口城市展示穆斯林的精神風貌和人格魅力。
為了促進撒拉族整體文化事業的發展,他於2010年1月發起並舉辦“首屆撒拉族文化論壇”,邀請學界、政界、商界、教育界等社會各界人士,就撒拉族文化的現狀、問題、前景等展開熱烈討論,就文化發展的許多關係全局和戰略性的問題達成廣泛共識,產生了較大反響。
六、翼人
翼人(1962年~)。1981年畢業於青海教育學院英語專業,1991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係。1988年調入青海省文聯,擔任《青海湖》文學月刊編輯至今,青海省民族文化促進會會長、青海省詩歌學會副會長。
他16歲開始詩歌創作,20世紀80年代初發表詩作《古棧道上的魂》《西部:我的綠色莊園》《撒拉爾:情係黑色的河流》等。數十年來,他在編輯之餘,長期致力於民族題材的長篇詩歌創作,連續十年完成四部長詩。其作品結構宏大,氣勢恢弘,富於探索性,並已形成獨特風格。思想上追求天神合一的神秘主義,藝術風格上則奇崛、詭譎、沉靜而深邃,具有強烈的整體象征意義。同時,他以其“內在的特色”即“生命的原始激情”和“跳躍性節奏”對現代詩歌提出了挑戰。其主要文學作品有長詩《亞當之子之歌》《沉船——獻給承負我們的歲月》《放浪之歌——關於世紀末學說:混亂與掙紮》,另有長篇敘事詩《憤怒的淚水》和詩集《被神放逐的誓文》。作品入選《香港大陸青年詩人詩選》《1991年詩歌導讀叢書》《第三代詩人詩選》等20餘種詩歌選集。主編《西部詩選》。組詩《古棧道上的魂》曾榮獲青海省首屆青年優秀作品獎,《蜃景:題在曆史的懸崖上》曾榮獲全國首屆當代文壇力作一等獎;詩集《被神放逐的誓文》榮獲第四屆(1988~1991)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優秀作品獎,長詩《遙望:盛秋的麥穗》榮獲青海省第四屆文學藝術創作評獎優秀作品獎。另編著撒拉族第一部報告文學集《撒拉爾的傳人》(一)(二)。他在《撒拉爾的傳人》(二)的序詩中以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筆法,痛快淋漓地鞭撻了族人肌體上殘存的毒瘤——耍小聰明、勢利、浮躁、短視,引起了廣泛共鳴。2010年,獲得“中國當代十大傑出民族詩人詩歌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