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說:“老師說得極是,世風日下,做人也難。像老師這樣不喜歡戴高帽子的,天下能有幾個人呢?”說得老師很高興,又留他們多坐了-會兒。
出了門,甲衝乙狡黠地一笑:“這不,高帽子已經送出去一頂了!”
荒唐的演講
韓複榘胸無點墨,腹內空空,卻好講話,一通信口雌黃,留下許多笑柄,是不學無術的典型,他的一些“妙語”,成了相聲創作的素材。
據說,30年代,他當山東省主席時,參加齊魯大學校慶,講了一次驢唇不對馬嘴的話。大致是這樣的:
諸位、各位、在座的:
今天是什麼天氣?今天是講演的天氣。開會的人來齊了沒有?看樣子大概來了五分之八啦,沒來的舉手,巴!很好,很好,都到齊了。你們來得很茂盛,敝人也實在是感冒。
今天兄弟召集大家來訓一訓。兄弟有說得不對的,大家應該互相原諒,因為兄弟和你們大家比不了。你們是文化人,都是大學生、中學生和留洋生,你們這些烏合之眾是科學科的,化學化的,都懂七八國的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連中國的英文也不懂。你們是從筆筒裏爬出來的,兄弟我是從炮筒裏鑽出來的。
今天到這裏講話,真使我蓬蓽生輝,感恩戴德。其實,我沒有資格給你們講話,講起來嘛,就像,就像--對了,就像對牛彈琴。
今天不準備多講,先講三個綱目。蔣委員長的新生活運動,兄弟我雙手讚成,就是一條“行人靠右走”著實不妥,實在太糊塗了。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邊留給誰呢?還有件事,兄弟我想不通。外國人在北京東交民巷都建了大使館,就缺我們中國的。我們中國人為什麼不在那兒建個大使館?說來說去,中國人真是太軟弱了!
(“第三個綱目”講進校所見,就學生籃球賽痛斥學校總務長)要不是你貪汙了,那學校為什麼這樣窮酸?十來個人穿著褲衩搶一個球,像什麼樣子?多不雅觀!明天到我公館再領筆錢,多買幾個球,一人發一個,省得再你爭我搶。
三人成“?”
清代江蘇巡撫丁日昌有位幕僚擅長彈奏古琴。一天,丁日昌請了俞曲園、潘玉泉、吳介山三位朋友到自己家裏來欣賞琴樂。
俞曲園是位著名的訓詁學家,平生博覽群書,著作等身,但是不懂音律。他聽琴師彈過數曲後,問潘、吳兩人:“二位懂得音律嗎?”
潘、吳都搖了搖頭說:“不懂。”
俞曲園笑著說:“俗語雲:三人成眾。今天我們三個人合成一個饃了。”潘、吳兩人有點疑惑不解,俞曲園說:“有句俗語,叫‘對牛彈琴,牛不入耳’。今天這麼高妙的琴樂,我們都不會欣賞,豈不是成了三條牛嗎?”
“其母之”妙改“他媽的”
國民黨軍閥何應欽在任湖南省代省長時,某年清明節,他去嶽麓山給母親掃墓。根據官方指令,湖南省及長沙市各報均要刊登這一“新聞”,並按規定,這則“新聞”的標題為《何省長昨日去嶽麓山掃其母之墓》。
第二天,湖南省及長沙市各家報紙均刊登了這一“新聞”。不過,有十家報紙在刊登這則“新聞”時,將標題中的“其母之”改為“他媽的”,於是這則“新聞”的標題便變成了《何省長昨日去嶽麓山掃他媽的墓》。
“其母之”為文言,“他媽的”為白話,二者所表示的意思基本上是一樣的,並沒有改變這則新聞的事實。可是,在這一特定的語境中,二者所表達的感情卻有很大的差別。
兩個妻子
乾隆皇帝下江南,來到常州天寧寺。有人打小報告說,天寧寺的住持和尚不守清規。於是乾隆皇帝就問住持和尚:“你有幾個妻子?”
“兩個。”住持和尚回答說。
“哪兩個?”乾隆皇帝一聽,大為驚異,繼續追問說。
“夏擁竹夫人,冬懷湯婆子,不正是兩個妻子?”住持和尚慢條斯理地回答說。
竹夫人又名竹幾、竹夾膝,是一種用青竹編成的長籠,也有將整段的粗竹筒打通竹節、筒上開許多通風孔而製成的,夏天抱著睡覺,可以消暑。
湯婆子是一種用銅、錫或陶瓷等製成的扁圓形壺,灌入熱水後可放在被中取暖。
乾隆皇帝聽後笑了,隨後賞了住持和尚。
吃鹽和吃醋
清代張映璣,山東人,性情寬厚,詼諧多智。他任兩浙都轉鹽運使時,有一次外出公幹,有位婦人攔轎告狀,哭訴多時,張映璣總算聽明白,原來她丈夫寵愛新娶的小老婆,無視她這位正妻的存在。
張映璣哭笑不得,隻得對婦人說:“我是鹽務官員,不是地方有司;隻管吃鹽的事,不管吃醋的事。”
親妻
從前,山東有一位學官,在一次閱卷時,他看到有份考卷裏夾著一張字條,上寫:“同邑某相國,生童係其親妻。”
考生寫這張條子的用意非常明顯,無非是要學官在閱卷時筆下留情,以此獲得被錄取的資格。但是學官不畏權貴,秉公辦事,不但沒有照顧這位相國的同鄉加親戚,而且還在這份考卷上加了兩句批語:
該童既係相國親妻,本院斷不敢娶。
巧妙地利用一個“娶”字,學官對考生進行了無情的諷刺和斷然拒絕。
東坡魚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不僅是傑出的文人,而且善於烹調,至今傳有東坡肘子、東坡肉、東坡魚等名菜。
一日,蘇東坡自己做魚,剛剛做好,他的朋友佛印和尚到來。這位和尚不受戒律約束,不戒酒肉,極喜好詩文。蘇東坡聽說他來了,不想讓和尚吃葷,趕緊把做好的魚放到書閣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