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自己的傳說中 成為神明
香火中的父親 是被香火熏黑的
一張照片 或者 一塊靈牌
而在宗祠寢堂的神龕上
他不過是一個名字 如葉落歸根
香火中的父親 是被香火喂飽的
一些節日 比如清明 冬至 除夕
唯有在禱祝中 他才有受用不盡的
紙錢 供品 就像真正的富翁
香火中的父親啊 像魁星
保佑長孫考個好學校吧
保佑城裏的兒子榮升吧
保佑鄉下的兒子添丁 魚躍龍門吧
香火中的父親啊 像財神
保佑六畜興旺 五穀豐登吧
保佑地裏山上的一切出產
都能賣個好價錢 財源滾滾吧
六十歲以前的父親 是事必躬親
含辛茹苦 最勞累的家神啊
六十歲以後的父親 是無所不能
有求必應 最可靠的靈神
父親的名字很輕很輕 可是
托付給他的祈願越來越沉
父親的牌位很小很小 可是
供桌上 蠟燭如柱 線香如林
燭火又一陣跳蕩 該不是父親的
靈魂 也在咳嗽了吧?
青煙一圈圈繚繞 該不是香火中的
父親 也佝僂著腰身?
能把苦難做成美食的女人叫母親
在江西這部赭紅色封麵
壯美而凝沉的辭典裏
任意翻到哪一頁
哪一條
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注釋
能把苦難做成種種美食的女人
叫做母親
那是苦難瘋長的歲月嗬
苦難如荒灘 吞噬著良田
苦難又似野草 綠染焦土
氣勢磅礴地覆蓋禾田的
是苦難
纏纏綿綿地攀上山牆的
是苦難
即使崖畔 路邊 井沿
也怒放著苦難
苦難栽在三月裏
是執拗的早禾
苦難長在屋脊上
是倔強的南瓜
苦難懸掛於樹梢
是涼粉和削皮柿
苦難爆落於草叢
是苦櫧和野栗子
鑽入泥土的苦難
就是瘦棱棱的鰍魚了
沒有長成鰍魚的苦難
就是觀音土了
女人總是趟著《進坑調》
去采摘苦難
女人總是把苦難
盛在《送郎調》裏
女人用苦難潤亮的嗓子撫慰苦難
唱興國山歌
唱於都古文
唱漁鼓道情
苦難經她們用歌聲浸磨過濾
就是澱粉
苦難經她們用歌聲煎煮蒸燜
就是各種丸子嗬
女人把希望塞入廢墟的餘燼裏
煨呀
煨成了香噴噴的紅薯
女人把自信攤在腥鹹的陽光下
曬呀
曬成了金燦燦的玉蘭片
女人把母愛放進苦澀的石臼裏
舂呀
舂成了油光光的黃元米果
女人就這樣堅毅地
伴隨瘋長的苦難
哪怕它們的根須
紮進自己的紅顏
女人就這樣從容地
馱回沉重的苦難
無論果 葉 莖 根
還是樹皮
女人就這樣瀟灑地
烹飪多味的苦難
即使貧困的炊煙
也飄溢著打牙祭的醇香
苦難是今天無可想象的美食嗬
苦難曾喂壯了一個個不屈的日子
能把苦難做成種種美食的女人
叫做母親
能把注定做不成美食的苦難
悄悄吞咽的女人
叫做母親
獻給母親的花朵
[一個男孩撲向母親,哇地一聲,委屈地哭了。]
母——
孩子,你這是怎麼啦,摔的,還是碰的?
衣裳弄得這麼髒,還掉了一枚紐扣
摔疼了哪裏沒有?頭呢,腿呢,手呢
手裏攥的是什麼寶貝呀,還舍不得丟!
子——
媽媽,你肯定不相信。
我今天和同學打架了
在放學的路上,在鮮花店門口
母——
打架?是的,媽媽不相信
因為,你連說話也像女孩子一樣怕羞
因為,你過生日那天把全班同學都帶回家來了
你自豪地說,每個人都是你最好的朋友
子——
真的,我打架了。媽媽,你別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