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調度。善於調動情感,詩歌不僅能產生抑揚頓挫的音樂的美感,而且還能引導聽眾的情感隨著詩歌的抒情而起伏跌宕,揪住人心。情感的調度可以通過詩歌的技巧來實現,也可以通過語言的修辭手段來實現,還可以通過舞台的處理來實現。比如,一家電視台舉辦過臧克家詩歌朗誦會,朗誦《有的人》中“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時,十多位演員不斷重複這一句,但每個人的語氣和表情都有發展和變化,開始好像是詢問,接著是肯定的語氣,然後是奔走相告。隨著語氣的變化,朗誦者似乎逐漸離開那首作品,而走進聽眾之間,在詢問人們並告知人們。重複的詩句,變化的朗誦處理,把節目推向高潮,也把聽眾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從而產生了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這是朗誦藝術的魅力,也是詩歌的魅力。

情感的力度。在朗誦詩中,還要善於加強情感的力度。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詩的語言要求凝練、有詩味。我所說的情感的力度,包括對語言的提煉、對詩句的推敲、對意境的升華,但這還不夠,還要善於以個人情感去指向並燭照普遍的情感,所謂“人人心中皆有,人人心中皆無”即是,這樣才能喚起更多人的心靈共鳴。一些好的作品,被人們記住的往往是其中的某些句子,它們或者飽含真情扣人心弦,或者富有哲理警策動人,或者出其不意地道破了人生和生活中的真諦(比如一些歌詞),哪怕語言非常樸素,也給人濃烈的詩的回味。這樣的詩句不僅語言功力的體現,也是情感力度的體現。

對情感的概括或者升華,應該是自然而真實的。切忌為了強調主題、渲染情感,人為地提升情感、拔高主題。過去朗誦詩中的裝腔作勢,多是為了人為地升華主題。情感的提煉,應是水到渠成的,或者如幹柴遇到烈火,自然成勢。

書中以攝影插圖,並配詩——

(配上猶水庫的裸島)

以水為鏡 你看見

自己的靈魂了

完整如一枚堅果

孤獨著 卻傲岸著

清貧著 卻美麗著

(配草原上的臥馬)

匍伏在鞏乃斯草原

守護開花的過程

屏息凝視 怕驚擾

每一朵花的綻放

諦聽花蕾撕裂的

痛 和由衷的歡暢

如今 還有這樣的詩人嗎

(配湖邊吃草的馬)

湖 冷冷地藍著

草 默默地黃了

雲影正淡 蹄聲已遠

看來 你心靜如水

接受了所有的告辭

獨自承載巨大的空曠

(配柘溪的老屋和樹)

誰家的老屋 讓我想起

竄個兒 瘋長的日子

一群群的葉 把花

惹哭了 又逗笑了

為了記住其中一朵

我遺忘了許多藤和花朵的名字

隻記得它們當年的樣子

(配下山的羊群)

如我回家時的心情

腳下生風 以俯衝的姿勢

迢迢千裏 僅僅

一座山的高度

而抵達家的路邊 門前

心總會莫名地不安起來

(還有五六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