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三)
上世紀90年代末,因為合作一項目,我認識了他。他是我見過的將經濟頭腦和動手能力結合得最完美的人。他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受了父母的熏陶,哥哥、姐姐們學習都很優秀,從不讓父母操心。成人後,一個當了大學教授,一個是科研單位的骨幹,都算是遂了父母之願。唯獨特別機靈的他,從小調皮搗蛋,無心學習。他剛上小學,就趕上了“文化大革命”,父母雙雙被下放到了幹校,留在家裏的哥哥、姐姐,誰也管不住他。他可真成了荒原裏的野兔,由著性子,滿世界瘋跑開來。“文革”後,他好歹混了個高中畢業,就說什麼也不願再繼續讀書了。無奈的父母知道勉強不得,也開明地放了他一馬,但還是給他提出了兩個他們認為最起碼的要求:一、自謀生路,必須自食其力;二、遠離賭毒,必須走正道。從此,十八九歲的他開始了刺激、興奮、倒騰、顛沛的生活。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成了北京第一撥兒貨真價實的倒爺。憑著他的機敏和耐勞,他從廣州、深圳將極便宜的布料、衣服倒騰到北京來,再以高出好幾倍甚至是十幾倍的價格出手。就這樣不辭辛勞地幹了兩年,他是苦也受了,錢也賺了。有了錢,本身就好吃,對廚藝又有些心得的他,如願以償地開了一家頗有特色的飯館,顧客盈門。不到三年,他便在飯館的基礎上又開了卡拉OK歌舞廳,生意依然火爆。他是個天生的生意人,總能在不經意間,敏銳地捕捉到一次又一次的絕好商機。在人們還沒有意識到時,他就又想到了修建留學生公寓。在90年代初,這確是個很有些前瞻性的項目。他為了這個項目,貸款2000萬。此時,一向精明的他,有些衝昏了頭腦。他雖算得上是個既有想法又能實際操練的人,可事業幹大了,僅憑小聰明、小天賦已是玩不轉了。他日久疏於學習,根底不牢,又缺乏用人之道,承擔較大項目,明顯力不從心。貌似有了大錢的他,周圍永遠簇擁著一幫隻會耍嘴皮子,而無一點真才幹的所謂哥們兒。
他愛麵子、講排場、重義氣、出手極為大方,還特別能扛事。直到最後項目砸了、家財散盡、債台高築也沒見他埋怨過一句別人。他真是這個喪心病狂、不擇手段、欺瞞奸猾的商圈裏難得的大厚道之人。相信他會在得失之間有所警悟,重振旗鼓。
各類商界人士,我可以說差不多都有所領教。其中還有一種特類,屬花心而不奸猾,不甚貪財,還有點小厚道,這要算得上是最好打交道的一類了。他花他的,你不花,他反而敬你,還有些怕你。我在與這種特類打交道時,自感簡單、順當得多。商道中人,多奸多貪;花心、厚道、不貪三合一者,之所以稱之為特類,因為極少,也算得上是商界罕品了,戲言。真是,寫不盡的商海芸芸眾生,芸芸之態啊!
2010年11月
石癡——石閱人性
1995年的初春,我聽朋友講,京城裏來了位特別的奇石老人。愛石的我便尋了去。在西便門一個不大的小展廳裏,我見到了他。他年過七旬,須髯飄飄,渾身透著股俠豪之氣。接觸多了,對他有了些了解。他的人生經曆非同凡響,他亦是個大悲大喜、狂放不羈的性情中人。精神之求、欲念之爭、善與惡、美與醜,在他身上都有著最精到的演繹。他對石癡愛,視石如命。為生活所迫時,賣石如賣子。每當有愛石出手,總是心如刀絞,飛淚痛別。他為尋覓愛石,在荒漠沙野,吃盡人間辛苦,耗盡精氣神,幾乎拋舍下生家性命,也確收獲了異麗瑰寶,滿載了幸福與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