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純然靈透的眼神21(1 / 3)

21

當年像我們一樣走過小長征的大多是一群上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出生的孩子們,是受了完整傳統教育的一代,大多有著濃厚的革命英雄主義情結和較為純粹的精神追求。那時的我們是一群單純積極、熱情向上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追隨者。我們中的幸運者在度過了插隊或兵團的艱辛後,又抓住了命運的尾巴,上了大學,有的還出國留學深造。改革開放後,再次給了幸運者們成就宏願的曆史機遇,他們真正成為了國家的棟梁之才,但更多的具有天賦才華之同輩卻被時代的疾風暴雨、劈頭浪潮摧損湮沒在了無情歲月的長河中,最終沒能得到命運的眷顧。我為他們深感惋惜。

今天《我的長征》隊員們與我們當年經曆了同樣的艱辛。不同的是我們是獨立作戰,沒有他們那麼好的組織裝備、後援支持,應該說比他們承擔了更大的生存風險。我們的平均年齡比他們要小得多。我們的出征是在一個無序動蕩、物質極為匱乏的年代。他們出征在一個社會穩定、經濟飛速發展、物質充裕而精神有所失落的年代。因為時代和年齡的不同,我們要比他們簡單得多。他們比起當年的我們更懂得社會,亦更加成熟。我們是默默地承受著征途中所有的風險和艱難,沒有榮譽風光,有的隻是堅定的信念,稚純而可貴。在我們跋涉近3000裏路程的兩個多月裏,沒有和外界有過任何的聯係,完全靠著內在的動力完成自己心中的目標,而手機、筆記本電腦、MP3等,讓今天的他們能隨時與親朋聯係,及時了解到各方的信息,還有適時的休整及央視的跟蹤報道。他們受到了全國億萬人的注目,他們得到了充沛的精神與物質的給養,而他們麵對現實生活中那麼多的誘惑和壓力,是當年的我們不曾遇到的。在物欲橫飛、浮華冗雜之中,他們敢於嚐試置身艱途,尋找精神的源泉、力量的支點,這種勇氣已經很了不起了。我們應該為他們喝彩!

2006年5月1日,《我的長征》的誌願者們從瑞金出發,於2007年1月5日在會寧勝利會師,可謂新時代的一次壯舉。他們在媒體持續跟蹤報道中,被人們關注著、羨慕著、讚揚著、評價著,甚至指責著。報道真實地向眾人展示了他們的喜怒哀樂、堅毅和風采。成員們個性鮮明,無論是老氣橫秋的、稚氣未脫的、散漫遊離的、嚴於律己的、情緒外露的、性格內斂的、穩重大度的,還是打著傘、背包上插著野花的愛美女孩兒,他們在我眼裏都是一樣可愛。他們曾在夜間急行軍一百多裏,那一刻不論年齡、性別都在超負荷、超極限的壓力下咬緊牙關、堅毅剛韌。看著電視中的畫麵,我很動情。

相隔近40年的人們,無論時代、年齡、境遇是多麼的不同,卻都有著同樣對精神價值的追求,迸發著同樣動人的精神之美。

現如今,追逐浮華、貪圖享樂之風泛濫,欲望正肆虐地侵蝕著文化的靈魂,精神的失落是整個民族的不幸。人們需要更多精神之美的滋養、陶冶與洗練。精神之美是永恒的。

在此感謝小崔,一個從不自視清高,但又絕不附庸流俗的,能將理念與思考付諸行動的實踐者,為我們重塑了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也謹以此文懷感當年,慰於當下。

2007年2月6日

我為他們惋歎

曾經我在某公司任副總時,在策劃、實施項目的過程中,結識了不少地方領導和商界人士。其間有兩人,至今讓我惋歎。一位是蘇南某縣級市的副市長,一位是某集團所屬分公司的小老總,都正當韶華之年。一個算得上是政界後起之秀,一個算得上是商界明日之星,都稱得上是精英之輩,棟梁之才。

那位年輕的副市長,有思路,有眼界,謙遜、平和、學養頗深,芸芸從政之生,難得見有如此儒秀之人。可他也不能免俗,為了本地的發展,不得不與上級考察者、外來投資方及四方合作夥伴們在酒桌上推杯換盞,雖不情願,但也無力抗拒這約定俗成的規矩,不得已而為之,後來竟為此傷了身。他在思辨中努力尋求著本地發展之道,親力親為,希望能有所建樹,造福一方百姓。雖有鴻鵠之誌,謙謙君子的他還是被甩下了仕途晉階,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