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和婉兒來到城門前,男子已奄奄一息,口流鮮血,身上多出中箭,婉兒也隨之下馬前來查看,但男子臉已血肉模糊,婉兒怕驚了胎氣,轉身避開,隻聽男子用盡最後力氣吐出幾字:“婉兒,你是婉兒,我是你......”沒等說完便睜眼絕氣而亡。
婉兒聽他居然能喚出自己名字,很是納悶,向前再仔細察看,這一看不要緊,婉兒當即昏厥過去,原來此人正是李文軒,一代武林奇才,死於亂箭,令人惋惜。而他奮不顧身用性命保出去的馬車上究竟為何人何物呢?
婉兒醒來後,不知此事為何,十年未見的叔叔,居然在自己眼皮底下,被自己心愛男人部下亂箭殺死,親人未見麵卻又陰陽相隔,,傷心欲絕,趙普此時正帶人抄查文軒的家,除了幾箱半成品竹笛和幾十支未完工的玉笛外,別無所獲。
趙普帶著傷心的婉兒回到匡胤身邊並把文軒之死和馬車出逃一並彙報。匡胤見婉兒如此傷心,便把自己知道的和推測的一股腦全告訴她。匡胤分析,宋鹿兒就是李鹿兒,做盟主就是為了號令江湖逼迫自己交出玉璽。婉兒一時無法接受這曲折的事實,加上連日勞累和傷心,腹中胎兒不保,愈發傷心,身體每況愈下,匡胤急在心頭,假如此時自己真有玉璽,定會交出來以換得一家人的平安。
再說劉皇後和柴宗訓幼主在宰相範進的口中得知玉璽可能在趙匡胤手中而不交時,也緊張的商量對策,越分析越覺得匡胤像藏有玉璽之人,既然私藏不交,定時打算謀反。範進覺得刻不容緩,應立即拿下匡胤問斬,劉皇後分析,如倉促下旨捉拿匡胤,恐招到極力反抗,因為趙匡胤手握禁軍重兵,忠於幼主和朝廷的幾個節度使又遠離汴京,無奈之下,商議借遼人之手除去匡胤。遂打算派趙匡胤率小部分宋州士兵和趙家軍進攻遼國,如能破遼,更好,遼大幅疆土可歸於大周,且匡胤那時定是大傷元氣,到時再派涼州節度使找個借口半路抓他便可,如他不去,便宣他進宮,以不敢出兵抗旨之罪解其兵權,再下道聖旨將他謀反定罪,至少皇宮內還有自己的禦林軍,料他不敢反抗。太後覺得這辦法較為穩妥,命範進他們具體實施。
趙匡胤這邊,本無謀反篡權之意,江湖和民間卻到處宣揚匡胤私藏玉璽,欲奪權篡位,全天下人盡知,匡胤火急攻心,而此時婉兒病情加重,一時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來。母親杜夫人見兒子這樣,前來開導說:“堂堂七尺男兒,忠於國家,忠於皇上,為國獻身,在所不惜,何需如此憂心,可如有人加以陷害,就該起而抗之,自盤古開天來,為匡扶正氣,救天下黎明,做到心中無悔,揭竿而起之人大而有之,晉皇漢武,唐宗周公,無不如此,有何懼之,大丈夫身處亂世,該當機立斷,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聽母親這番話,匡胤恍然大悟,頓時心中豁然,於是趕緊召集趙普,張令鐸等人進賬商議,同時飛鴿傳信,讓遠在宋州的光義火速帶上趙家精英弟子趕到開封待命。又書信一封命人悄悄交與汴梁城內高懷德,石守信。
光義得信後,知道兄長可能有重大事要發生,要自己隻帶趙家弟子,定是不想讓外人知道,不敢絲毫怠慢,連夜安排趙家弟子喬裝平民,兵分三路,趕往開封。
範進和太後覺察到匡胤似乎在暗中計劃,覺得等他進攻遼國可能為時已晚,打算在他出兵路過開封時就將他拿下,又恐不慎,宋州有其弟精兵十萬,到時殺入開封,勝負難分。太後心生一計,命人謊報軍情說匈奴先頭狼騎已在北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於是皇上下旨讓匡胤率精兵輕騎火速前往消滅。讓匡胤離開大本營再依計行事。
匡胤領旨後,不敢明抗,隻好帶兵出發,有過郭威全家被殺的教訓,匡胤把婉兒和家小都帶在身邊行軍,走到離開封二十裏地處,遇到光義三千趙家精兵弟子,於是安營紮寨,商討如何既能不抗旨,又能保全自己的良策,殊不知,範進宰相已安排精兵在開封,就等匡胤進城將其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