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文娛類主持人的語言邏輯(3)(1 / 3)

邏輯呼應

日常生活中的遊娛活動,是一種“參與表演和表演給人看”的文娛活動,而“電視遊娛”節目也同樣帶有這種“表演”性(不同於“表演藝術”)。在這類節目中,表演者主要是嘉賓,有時也包括現場的一些觀眾和主持人自己(主持人的表演更多是通過調侃來實現的)。由於表演與表演音的存在,節目本身就有了一種熱烈的現場氣氛,而這種熱烈的現場氣氛,又為電視機前的觀眾提供了相當有效的“認同”機會——在一種無意識的狀態中,電視機前的觀眾似乎也把自己假想成了表演現場的一員。為此,遊娛節目主持人在語言邏輯上要格外注意上下場、前後場的呼應。

1.程前、王雪純雙劍合璧

主持人程前、王雪純在主持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的“快速搶答”節目時有這麼一段對話:王:盡管我們剛才已經說了,我們的節目還要適當改進。不過,我們今天還是照老規矩做,進行第一輪的“快速搶答”。

(熒屏上出現羊群奔跑及剪羊毛的畫麵)

程:他們在做什麼東西?製作了什麼東西?製作一樣什麼東西?

(嘉賓甲按鈴搶答)

王:這麼快啊?

甲:剪羊毛。

王:一上來就剪羊毛啊。

程:我們再稍微看一下啊,開動腦筋,繼續搶答。可以,這個思路是對的啊。

(熒屏上出現羊毛狀東西在滾筒上轉動)

王:原料混合一起……

(嘉賓乙按鈴搶答)

乙:羊毛毯,或者是羊毛衫。

王:大家都在羊毛裏繞啊。

程:其實它跟羊毛沒什麼關係,大家別受吳總(嘉賓甲)的影響,開動腦筋,繼續搶答。

(嘉賓丙按鈴搶答)

丙:好像是化妝品用的羊毛紙。

王:還是羊毛,而且還是化妝品,更不對了。

程:剛才講過了,跟羊毛沒什麼關係。好,換一種思路,開動腦筋,繼續搶答。

(熒屏上出現液狀物體流動畫麵)

王:看,有一種液體在……

(嘉賓丁按鈴搶答)

丁:跟羊毛沒關係,我看就是牛奶吧,我看全是水。

王:怎麼總是牛啊!羊啊!

程:因為剛才有乳白色的液體出現,可惜不是的。開動腦筋,繼續搶答。

王:好像是跟某種液體有關,這東西需要一種液體,是一種什麼液體?

程:我們再看一下。

(熒屏上出現粉狀物)

王:看現在變成了一種粉狀物體……

(丙按鈴搶答)

丙:加工奶粉。

王:我們可以肯定和食物沒關係。

程:我們這兒有一塊方陣跟這個有關。

(熒屏上出現大紙片狀)

王:是一種生活用品。

(嘉賓戊按鈴搶答)

戊:膠片。

程:剛才說過了,跟我們這兒一個方陣有關,跟他們的職業有關。

(熒屏上出現片狀東西)

(嘉賓乙按鈴搶答)

乙:刻字用的刻板。

王:開動腦筋,是一種起指示作用的東西。

(丙按鈴搶答)

丙:測試體溫是否正常的一種卡片。

王:你怎麼猜到的?

丙:都到最後了,再猜不出,這不說明智商太低了嗎?

王:你用過沒有?

丙:用過。

程:用過,難怪。你說再猜不出來就說明智商太低了,那你邊上的人就沒意見?

眾嘉賓:(笑)氣憤極了。

乙:這說明我們身體好,他身體不好。

(全場出現了歡快的音樂和笑聲)

兩位主持人配合畫麵,交代遊戲名稱。程前將第一次出現的畫麵重複播放了三遍,第二遍將“做”改為“製作”,第三遍加上了數量詞,都是為了更嚴密、更清楚,都是為了受眾著想,為後邊的台上台下的呼應打下基礎。

2.曹可凡、袁鳴一唱一和曹:又到了和明星挑戰的時候了。說明星,道明星,明星有時候讓人搞不懂。

袁:比如有些明星兩三天就鬧點大大小小的新聞,鬧多了也眼花繚亂的,讓人覺得累,所以,有人說“明星”其實是炒出來的,光亮總不持久。

曹:當然也有些明星是慢慢地讓我們發現的,然後為他(她)驚喜,讓你覺得真是打心眼裏認同。他們第一眼看上去往往都是平凡得像你我的鄰居,但是久而久之,你就覺得有一種由裏及外的光亮。所以,又有人說“明星”是一種素質。

袁:我們當然要和這後一種明星挑戰,和實力派的明星競爭更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