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50周年文藝晚會》上,主持人與72歲高齡的老紅軍劉堅大姐的對話是這樣開始的:主持人:劉大姐,我知道紅軍長征開始的時候,您隻有14歲,這麼小就要吃這麼多的苦,您當時有沒有哭鼻子啊?
劉大姐:沒有!別看我年紀小,當時我還帶著20個人給毛主席打糧食呢!……
這段對話中,主持人從回憶說起,讓劉大姐進入當年,接著以“哭”作為切入點,一下子打開了這位72歲老人的難忘記憶,同時也把受眾帶到了那個戰火紛飛、但充滿革命激情的年代。
白岩鬆在《麵對麵》中曾談過一個《長江與桑蘭》的話題,初聞不免覺得有些費解,這兩件事怎麼能扯到一起呢?且聽白岩鬆是如何切入的。今年的7月至8月,長江沿岸的抗洪搶險和遠在美國受傷的體操運動員桑蘭同時得到了所有善良人們的關注。
雖然桑蘭的受傷涉及的隻是一個人的生命和前途,而長江的水情卻涉及千千萬萬的生命和國家發展的前途,但這遠隔大洋同時發生的不幸卻縷縷透露出一種相同的品質和感人的因素。首先是沒有人抱怨……而遠在美國受傷的17歲的桑蘭,在忽然降臨的災難中也沒有流下一滴眼淚……我真的很想把桑蘭的堅強告訴給長江邊所有抗洪搶險的人們,讓他們知道遠在美國有個17歲的女孩和你們一樣堅強,我也同樣想把長江邊上和江水抗爭的故事講給桑蘭聽,讓這17歲的小姑娘知道,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堅強,而有中國人的地方,也一定會有奇跡的發生。
……
原本不相幹的兩件事情,被主持人抓住了共同點:人的堅強品質和愛的力量。從這方麵切入,準確新穎而且立意深刻,令人拍案叫絕。
總之,主持人要苦練基本功,學會營造適合於節目參與者交流互動的氛圍,適時地引導,用自己獨特的語言魅力去征服觀眾,把握節目大局。
善於即興表達
即興是電視談話節目的生命,隻有在即興談話節目中,主持人和嘉賓的個人魅力才得到了最為淋漓盡致的發揮。在節目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主持人抓住談話中閃現的情感、智慧的火花,使話題層層深入,令觀眾聽得酣暢淋漓。
一次在《快樂大本營》節目中,嘉賓郭達回憶起自己淒苦的少年時代,他唯一的親人就是媽媽,但卻被關進了監獄,郭達的生活顛沛流離,曾經和夥伴一起去偷雞……郭達越說越傷心,不禁淚流滿麵,原本很歡樂的現場一下子安靜了,不少人都哭了,這時有一位女孩子上場獻花給郭達,場麵相當煽情。主持人何炅也很感動,但他並沒有跟著現場的情緒沉浸在傷感中,他意識到煽情的高潮已經達到,不能讓大家陷得太深,必須從這種傷感的情緒中跳出來,否則節目輕鬆快樂的基調還有下麵環節的銜接將十分別扭。於是,他小聲地說了一句:“這花送得不是時候,人家正在偷雞哪!”僅僅一句看似簡單的調侃的話,不僅郭達和觀眾破涕為笑,一切問題也都悄然解決了。
還有一次在教師節的晚會上,晚會進行中,突然照明燈全部熄滅了,場內一片嘩然。正在主持節目的女主持人此時發現在自己手中的話筒是可以發出聲音的,於是她在黑暗中深情地說了這樣一段話:朋友們,此時此刻,讓我們一道來感受一下黑暗吧,如果說一個人沒有知識沒有文化,就意味著他將生活在愚昧與黑暗中,那麼老師就是點燃蠟燭的人,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老師們的一根根蠟燭為我們迎來了一個光明的世界!此時,剛好燈亮了,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在這個例子中,主持人變被動為主動,一段臨時組織的語言既與主題貼切,又極具文采,簡直是天衣無縫。
葉惠賢的主持中,有很多精彩的即興發揮的片段。有一次,當時在上海擔任市長的江澤民同誌來到了上海電視台,葉惠賢正在主持晚會,江澤民同誌發表了即席講話。他以上海連續兩年發大水為話由,說了起來:江澤民:大概是我的名字起得不大好吧,三個字當中,帶水的就占了兩個——所以啊,外電稱我為“水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