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我國主持人管理現狀(3)(1 / 3)

3.充分發揮主持人管理協會的作用

我國與主持人有關的協會有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播音主持委員會、播音學研究委員會、主持人節目研究委員會等。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播音主持委員會是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直屬的專業委員會,是為落實國家廣電總局關於改善和加強播音主持隊伍培養與管理的指示精神,根據廣播電視改革發展的需要,由原播音學研究委員會和原主持人節目委員會合並重組而成,2005年4月1日開始啟動工作。

成立於1987年8月16日的播音學研究委員會聚集了全國一流的播音主持學術專家和學者,是全國播音界權威的學術組織。17年來(截至2004年),播音學研究委員會共舉辦了16屆“優秀播音與主持作品獎”和15屆“優秀播音與主持論文獎”的評審工作,自1999年起連續編輯出版了6輯《播音主持藝術》係列叢書,為中國播音主持學術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科研資源,培養了大批播音主持人才和學術科研骨幹。

原主持人節目研究委員會成立於1990年6月16日,從1994年至今,每兩年舉辦一次全國優秀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金話筒”獎評選和優秀論文“金筆”獎評選,在全國也具有廣泛影響。此後,2002年12月播音學研究委員會和主持人節目研究委員會兩個委員會合並重組,成立節目主持人委員會,旨在進一步推動業內播音員、主持人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發揚廣播電視工作的優良傳統,不斷提高播音主持工作水平;同時促進與港澳台地區和國外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的交流與合作,協助有關部門進行播音員、主持人培訓,提高播音員、主持人的整體素質和水平,為培養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紀律嚴的播音主持隊伍服務。播音主持委員會還將致力於加強播音主持行業自律,規範行業行為,建立健全行業倡導、協調、保障、約束和仲裁等機製。

1.3主持人管理製度的探索

主持人聘用製將市場機製引入對主持人隊伍的管理中,意味著改變廣播人事管理製度統包統配的計劃模式,形成新的人事管理體製,這種體製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主持人之間的競爭,增加了主持人的危機意識。主持人聘用製根據市場導向設置節目,根據節目需要聘用適合的主持人,主持人這個職業再也不是可以抱著終身不愁的“鐵飯碗”。另外,對其他人來講,也增添了更多的機會,隻要是符合聘用條件的人都可以通過崗位應聘,與電視台簽訂合同,成為一名主持人。主持人的門檻不再高高在上,讓人可望而不可即。主持人聘用製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主持人一旦達不到電視台和觀眾對其的要求,電視台就可以解除與他的合約,形成優勝劣汰、良性循環的良好局麵。

以前,在人員使用上,一些優秀的電視台員工因為無法獲得正式編製而成為“三無人員”。所謂的“三無人員”即“無正式聘用關係、無長期合同關係、無充分勞資保障”,中央電視台就曾經因為“三無人員”的問題而受到“非法用工”的指控。從1993年《東方時空》創新的“第二用工”製度開始,大量的編外人員占據了央視的員工隊伍,這一比率曾達到70%以上,這給央視的人事管理增添了很大的負擔。

首先,絕大部分編外人員處於灰色地帶,遊離於國家勞動法規之外,有台人事部門批準後聘用的,也有各部門或科組、欄目自行聘用的,無法與電視台確立正式的勞動關係。

其次,編外人員存在人情用工現象,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普遍專業知識水平比較低。

再次,編外人員報酬發放不規範、不透明,大多編外人員的報酬通過支付稿酬、勞務費或者票據報銷的方式解決,列入節目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