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獨特的、能引發觀眾思考的觀點”這一要求上,水均益無疑是做得比較出色的主持人之一,而這得益於他豐富的社會經曆。1984年蘭州大學外語係英國語言與文學專業畢業後,1984~1993年,水均益任新華通訊社國際新聞編輯部編輯、記者,其中1989~1991年為新華社駐埃及中東總分社駐外記者。1993年至今為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欄目主持人、記者、製片人。作為新華社駐中東分社記者,水均益積極參與了對海灣戰爭的報道,是國內主流媒體首批赴戰地采訪的記者之一。此外,對阿以矛盾、巴以衝突進行了多角度、全麵、深刻的報道,是國內、國際新聞報道中對中東問題有深刻研究、獨特見解的記者之一。在伊拉克危機、波黑戰爭、阿富汗反恐戰爭期間,多次赴戰地采訪報道,是國內著名的戰地記者。在人物采訪方麵,采訪對象大多是具有世界級影響的人物,是國內專訪國際政要、世界商界巨賈和知名人士的采訪“專業戶”。迄今,已經有了70多次重要專訪的經曆。曾專訪過安南、普京、克林頓、布萊爾、金大中、穆沙拉夫、阿羅約、托萊多、阿拉法特、卡爾紮伊、基辛格、比爾·蓋茨、多明戈、泰戈·伍茲等人。多年來,在國際新聞報道和人物專訪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國內著名的國際新聞主持人。如此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尤其是長達近十年的記者經曆,使得水均益成為一個“冷靜、分析事物有條理、透徹”,“有獨特的、能引發觀眾思考的觀點”的主持人。而這些,僅憑單純的學校教育是無法達到的。
在主持人職業生涯前期,良好的學校教育和豐富的社會閱曆都是成為一個成功主持人的必要條件。不管是像北大、清華這樣的知名學府向主持人隊伍輸送的高素質人才,還是像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這樣專業性院校培養出來的專業主持人,都在全方位、多視角地培養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複合思維能力方麵為主持人的職業生涯奠定了堅實基礎。當然,主持人本身在進入這一行業前的社會閱曆和相關經驗則能為其職業生涯的發展提供更強勁的後力。2.嚐試期(初期)——職業生涯的探索與選擇,從業三年之內(播音主持專業本科生在三年級到從業一年之間)這一時期是主持人從學校走向社會,逐漸給自己進行角色定位,並尋找職業錨的階段。主持人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並努力融入新的組織中,電視台也在這一過程中評估主持人,適合的則逐漸接納。這是一個雙方磨合的過程,對於主持人個人來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
這一階段,主持人需要處理三方麵的事宜。
(1)提高業務技能。主持人剛剛從學校畢業,懷著滿腔的熱情與抱負投入到新的崗位中,年輕氣盛,往往表現出易衝動和浮躁的心理,急於求成而疏於勤奮刻苦、腳踏實地的努力。在這一階段,主持人應該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熟悉主持人業務,熟悉話筒前的狀態,熟悉自己所麵對的觀眾上,多向老的主持人學習,謙虛請教。把課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熟悉主持人的工作狀態。還有一部分主持人是非科班出身,他們在大學階段所學的專業不是主持人專業,甚至有些人學習的是理工科,跟播音、主持和新聞完全搭不上邊,像肖薇就是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學毒物化學出身的。另外有一部分主持人是通過社會招聘的方式進入電視台的,在入台之前,有的是老師,有的是公務員,有的是紙質媒體的記者。像這種非主持人專業的學生和社會人士,對主持方麵的專業知識了解甚少,在這種情況下就更需要多花力氣學習主持業務了。
(2)處理好人際關係。主持人初到電視台,會麵臨很多複雜的人際關係。
一是對自身的評價過高,在組織中如果沒有獲得期待中的待遇往往會表現出不平衡的心理狀態,從而引起周圍同事和上司的不滿。剛剛從大學校園走出來的主持人,還無法清楚地認識象牙塔外麵的世界,對於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存在些許不成熟的任性。論學曆不如自己的同事,麵對個性鮮明的領導往往會有輕視和滿不在乎的態度,而這些對於一個剛剛出道的主持人來講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一旦第一印象沒有樹立好,以後想要扭轉別人的看法和評價就很難了。剛到電視台的新主持人要放下自己自視清高的架子,努力融入新的組織、新的人際關係中。初到崗位,領導一般不會委以重任,而是交代一些無足輕重的任務,在這種情況下,主持人不能有敵對的情緒,不能有不得誌的想法,而應該努力做好眼前的事,逐漸通過自己的能力獲取領導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