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切實的行動來獲得健康生活方式
許多人都希望通過改變錯誤的生活方式來保健,而不是單純地依賴藥物來防治疾病,所謂最好的醫生是自己。事實上,惰性是人類最大的敵人,許多人健身半途而廢,得不到健康,所以我們需要的是通過切實的行動來獲得的健康生活方式。
堅持鍛煉比形式更為重要
有的人在運動前喜歡挑三揀四,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運動方式,能夠長期堅持下去。但是,大多數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很可能隻保持3分鍾的熱情,然後就有了厭煩情緒,從而放棄運動,恢複以前的生活方式。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持之以恒呢?以下的辦法不妨一試。
1.慢慢地開始。剛開始鍛煉時,最忌諱運動過度,如果搞得第二天爬都爬不起來,就會讓人信心大減,興趣喪失。
2.找個運動夥伴。與朋友一起運動,結伴同行,既能增加樂趣,又可互相鼓勵和照顧,這樣可減少運動中的枯燥與乏味,提高運動的情趣,就算洋相百出,也有個伴和你一起開懷大笑。
3.別忘了呼吸。許多人覺得運動很費力,因為他們常忘了怎麼一邊運動,一邊呼吸。平時就可練習均勻地呼吸:一隻手橫放在胸口,另一隻手放在腹部,用相同的時間吸氣、呼氣(呼吸中可一邊默念數字),不論是吸氣還是呼氣,胸口都不能動,隻有腹部規律地起伏。
4.給運動添些色彩。運動時可利用各種外部條件,給單調的運動增加一些趣味性。可改變運動項目,交替進行遊泳、做有氧操、打網球等不同運動,營造趣味的氛圍,增加樂趣。
5.偶爾把運動強度降低。有時可以把運動強度降一降,與其認為反正無法完成6公裏的長跑而不去運動,還不如出去散步1公裏,讓自己感覺良好。這種策略對於堅持運動是很有效的。如果你經常鍛煉,那麼偶爾停下1~2天不會有很大的影響。
每人每天究竟要運動多少才算合適
每人每天究竟要運動多長時間才是合理的,有沒有一個衡量的指標呢?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更有分寸地運動。
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一位副教授設計出了一個測定個人運動量的方法,非常簡便,你有空也可以試一下。
睡眠,算一下你每天睡幾個小時,每睡一個小時記0.85分。
靜止活動包括閱讀、吃飯、看電視、坐車、案頭工作等。把消耗在這些活動上的時間加起來,以每小時記1.5分計算。
家務勞動每小時記5分。
步行,如果是悠閑緩慢的散步,每小時記3分;如果是快步走,每小時記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