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現狀(1 / 1)

鹹豐四年,東莞縣沙田鎮小漁村內,陳鄭在村民的幫助下料理父母的喪事,因父母屍體已無法找到,在家裏設個靈位,將父母常穿衣物放在盒子裏,這對清朝中期的沿海漁民來說已經麻木了,小漁村裏隔幾個月就有人被撞死,但現代這社會中隻要人們能活下去,又怎麼會另謀出路呢。

陳鄭住在他父母家的房子裏,他剛醒來時想到家裏會很窮,現實中家裏更窮,真是實實在在的家徒四壁,家裏隻有三間用毛竹撐起來的毛竹房,廚房裏就一個鐵鍋,放著幾個魚幹,旁邊的缸裏還有幾隻魚,院子裏曬著幾張破漁網,裏屋東間放著一個破舊的櫃子,裏麵幾件破舊的衣服,西間放著半缸糙米,除此之外,一張用竹子支起來的床,這就是他現在的全部家當了。

雖說陳鄭有點失望,但想到如此家境父母也要給兒子說親,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就最後送你們一程吧。陳鄭跪在靈位左邊,對著這一世父母又磕了頭,默念道:“叔叔,阿姨,我也不知道自己怎麼會這樣,現在我也算你們的兒子,孩兒就在這兒送你們一程了,希望你們一路走好。”

這個小漁村叫做福祿沙,有一百多戶人家,大多是在珠江邊和近海處討生活,大家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從道光年開始,白銀外流,銀貴錢賤,漁民的收入都不夠交稅,許多人被迫去碼頭給洋人扛袋子,但廣州碼頭上幫會林立,扛袋子的錢大部分夠交會費,收入也隻能勉強溫飽,留下人在珠江邊硬撐著度日。

喪事需要在家停三天守靈,因村子裏人不多,第一天村子裏的人幾乎都過來給老陳送行,陳鄭以孝子身份哭靈還禮,現在陳鄭真有點悲傷,剛來到這兒,連個可以依靠的人都沒有,而且清末是個亂世,不知道自己將來如何過下去,村裏人聽到他如此,隻好安慰他節哀順變。

陳鄭知道現在家境不好,目前要找個知根知底的人了解形式再說,不是現代人到古代都是能升官發財的,古人看和不和規矩,不和規矩,村正都可能著急全村人把你給扔珠江喂魚,官府都不會管。

傍晚時分,出海打漁的漁民都回來了,陳家又迎來最後一波的吊孝者,其中包括告訴陳鄭身份的何叔,何叔是這福祿沙的老漁民了,平時和陳鄭一家關係最好,今天打漁完了給老陳送行,並帶了一條大黃魚放到陳家廚房裏,陳鄭覺得這位何叔是當前對自己最好的人了,決定一會兒先找何叔聊聊天,最後一波吊孝的都是出海回來的,幾個人準備吊孝後一起回去,先吊孝的人在院子裏等人,同時小聲嘀咕道:“老陳家也是可憐,本來去說親的,誰知道遇上這等子事,這孩子不知道咋過啊”,“小陳不也隨著他爹出了幾年海了,以後打漁總能混口飯吃”,“小陳連我們都不認識了,他還記得啥,別像老李家的孩子一樣吊江裏了”,“陳小哥自求多福吧,我連家都沒有了,隻在船上飄,說不上那天不走運,也被撞到海裏了,就一了百了了。”一個人歎口氣,慢慢走出院子,旁人都聽說這句話,不由得都歎口氣回家了。

何叔最後一個走的,陳鄭看到機會來了,急忙叫道:“何叔,你的魚拿回去吧,我家裏還有糙米,還能撐幾天。”何叔皺皺眉說:“你這幾天不能下海,隻能吃素,魚先養著,過幾天換米,對我不用客氣。”陳鄭想想說:“何叔,我以前的都忘了,家裏什麼都不記得了,你能和我講下嗎?”何叔歎口氣說道:“你們陳家三代單傳,家裏隻有你一個了,你這次是去珠江那邊的趙家提親,回來時被洋船給撞了。”

“那官府會管這事嗎?”雖然知道晚清政府軟弱,但陳鄭還是抱著一絲希望問道,

誰知老何叔聽此大怒,說:“官府,不讓賠洋人就好了,你看看老李家的,被撞傻了,因為交不起稅,姐姐被賣到青樓裏,旁邊何二家的,跑到廣州碼頭扛袋子了,結果還是被抓到大牢裏,聽說前段時間人都不在了,本來給你說親的趙家,他兒子為了家裏交稅,跟著一家什麼洋行打工,結果到現在六年也沒回來,官府,除了收稅他還能幹什麼?”

陳鄭也無語了,老何叔看了看,說:“我知道你小子不舒服,可現在就是這世道,你以後還是先跟著我打漁吧。”何叔歎口氣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