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以急性顱腦損傷為中心,在急診處理中的第一手措施,十分重要。頸部以常見病為主。
一、頭皮損傷
頭部受直接的暴力撞擊,即可使頭皮損傷,但一般與間接損傷同時出現,包括顱骨骨折與腦損傷等共三種損傷,並常可合並其他部位的損傷。
診斷:
閉合性損傷:較輕度鈍性打擊可出現頭皮局限性皮下血腫,範圍小隆起較明顯,有痛。如深層的帽狀腱膜下出血,因血凝固且向周圍擴散,隆起較不顯著,又因周邊組織被血積機化,可使血腫邊緣隆起,觸診時勿誤認此為凹陷骨折。如為骨膜下出血,血腫型與骨縫一致為界。
開放性創傷:多有創口,出血較著,注意傷口深度及基底部,有無異物或骨折,但勿用探針操動創內,以消毒的指端探索為妥。
治療及預後:皮下血腫先不作任何處理,以防穿刺後引起繼發感染,出血有停止傾向後局部作熱敷,促使吸收治愈。帽狀腱膜下血腫,可在嚴格消毒下穿刺後加壓包紮;如確有較大血管損傷時需行局部手術探查,結紮止血及其他處理。治療開放性創傷應先去毛發,進行清創術,傷後24小時內可作創口的延期縫合,感染可疑創口可作部分縫合,或加引流。頭皮大片撕脫傷應爭取在24小時內行植皮或其他成形手術。
二、顱骨骨折
診斷:顱蓋骨折分為淺層及陷2種,如同時有創口存在,容易發現;無頭皮損傷時,攝X線像檢查。如為凹陷骨折,要注意碎骨片有無刺破硬腦膜或損傷腦組織。
顱底骨折①有血性腦脊液自耳、鼻孔處重症狀。腦脊液表示為前窩骨折;耳腦脊液漏應考慮顱中窩或臉骨岩部骨折,同時合並鼓膜穿孔。以上均屬於開放性骨折(內開放性骨折②乳突小房、篩竇、額竇骨折可引起皮下氣腫。③臉骨岩部骨折常伴有麵神經及聽神經的損傷。顱底骨折時尚常損傷外展神經與視神經。④粘膜下或皮下溢血斑,眼眶、咽腔內及耳後乳突部皮下淤血必須與顱底附近軟組織直接損傷區別,因顱底骨的引起的淤血斑出現較晚,且遠離受傷打擊部位。
三、腦損傷
為腦震蕩、腦挫裂傷、以及因此而繼發的腦壓過髙的疾病(腦水腫、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腦內血腫)之總稱。至於急性腦壓過高症(急性腦受壓)一經診斷明確,必須立即手術急診處理。
診斷:腦震蕩:為頭部外傷後即刻發生的腦機能障礙:①意識消失,一般不超過15-30分鍾。四肢鬆弛無力,皮膚及腱反射消失。②清醒後多無事故發生前後的回憶,頭暈頭痛,每有惡心,嘔吐。③生命體征及腦脊液檢查無異常。
腦挫裂傷:外傷後發生腦組織在器質上如壞死及出血:①較腦震蕩嚴重,如前節所表現症狀可遷延長期,甚至數周。②損傷除位於區者外,可有局灶性症狀。③軟癱,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如有去大腦強直與雙側錐體束征時,表示腦幹損傷,預後不良。④抽出腦脊液中可見血性物。
硬膜外血腫:外傷造成腦膜中動脈破裂,或並有硬腦膜靜脈竇或板障靜脈損傷:①昏迷後有短時間清醒,繼而因血腫增大,使腦受壓而再度昏迷。如上述中間清醒期長短不一(2-50小時),也有無此過程。②出現對側椎體束症狀,如對側肢體無力或強直,膝反射增強,③呼吸慢而深且不規則;脈慢;血壓上升。④同側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
硬膜下血腫受傷後發生硬腦膜與腦表麵之間的出血,也造成腦受壓:①與硬膜外血腫相似,但症狀自始嚴重,且多無中間清醒期。②高熱39度以上。③一側瞳孔即散大,對光無反射,隨後對射也散大無反射。④一側偏癱,間或出現局限性癲發作。⑤腦脊液血性,壓力高,蛋白增量。
治療及預後:腦震蕩:①臥床休息2-7天。②鎮靜及安眠藥,如有後遺症對症治療。
⑶腦挫裂傷:①重症臥位中頭部高約15。昏迷病人應側臥,防止誤吸,防止褥瘡。②肌注破傷風抗毒素150毫升;合並開放性創傷的應即於局麻下行清創術。③表現不安的予以安眠或冬眠藥④高熱的予以物理降溫。⑤抗生素。⑥昏迷的在48小時以上行鼻飼。⑦輸液每日約25000毫升,重症的應稍限製,應對照尿量等。⑧脫水療法:有腦水腫時應用,但有顱內血腫時禁忌。⑨嚴格執行特護記錄:隔15-20分鍾觀察一次意識、瞳孔、生命征及其他變化,發現急性腦受壓現象時及時手術。
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腫:主要是及時手術清除顱內血腫及壞死的腦組織,解除壓迫:①顱骨鑽孔探查。②臉肌下減壓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