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負壓療法及穿刺術(1 / 3)

腹症在老年病中為常見多發病,由於機體老化,髒器組織結構產生退行性變,隨而多項功能減退,代謝低下,生理機製紊亂。除胸部肺癌外,消化係統疾病中以胃癌、胃潰瘍、胃息肉為常見,但十二指腸潰瘍少見。老年期胃潰瘍麵積大且常為多發潰瘍易,胃潰瘍引起穿孔、出血率也高。肝硬化、肝癌的發病率近年有增加趨勢。膽囊炎尤見中年以上女性為多,並在急性膽囊炎時,如局部自發痛、觸痛,及全身症狀中的發熱,化驗白細胞數增加等現象,均不如年輕者反應明顯,所以易於忽略。膽石症、膽囊癌、膽管癌、胰頭癌以及腹部髒器中其他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均相對較高。老年人黃疸約90為阻塞性,半數以上是胰頭癌及肝癌轉移所致,並多見與膽石症並發。萎縮性胃炎年齡增長而增加,胃鏡檢查在50-65歲人群中,慢性胃炎發病率為80%,其中50%為萎縮性。70歲以上的高達70%。胃切除術後的殘胃組織可因堿性消化液逆流引起潰瘍,癌變率更高,尤應引起重視。

一、老年期疾病的臨床特異性

臨床工作中如管理老年期病人,除具備臨床醫學基本知識外,尚須掌握老年病的特點及其發病規律,從大量老年病臨床資料上觀察,大致有以下特點。

起病隱匿,症狀不典型,加以反應性差,夾雜並發症多,且在各係統間互相牽涉。老年病中多見體溫調節不穩,不敏感。因老人多不覺口喝,易於忽略而發生脫水及電解質紊亂。因痛覺不敏感,甚至闌尾炎穿孔,並發腹膜炎時,或在心肌梗塞中表現症狀也不明顯。

有如常見在重病或病程較久後的衰竭時,往往被視作年老體弱,其實已是嚴重中毒,心肺功能衰竭,或因嚴重脫水,電解質紊亂等的臨床上已至生命垂危的表現。又如脫水和感染所致的精神症狀,也易誤與癡呆及躁狂相混淆。

老年病演變遲緩,發展隱蔽,惡化迅速由於老人的中樞神經退化,智能減低,反應遲鈍,並因每人老化程度不同而有差異,所以更加造成臨床診斷中的困難。

因病源不易掌握,檢查中失去針對性,治療上盲目。並發症多,且難預測。各髒器儲備功能低下,各組織修複爾難,因之影響恢複,且易於惡化。

易於相互影響而出現多器官、多係統的病變,使臨床症狀綜合複雜。由於免疫功能缺乏,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與惡性腫瘤。老人表情淡漠、甚至常好嗜睡,不易取得基本情況的信息。體溫調節失靈,白細胞變化不明顯,情報失去準確性。平時不知口渴後招致脫水與電解紊亂,在精神紊亂時更加嚴重。

診斷:神於便秘應在何種情況下就應下此

診斷:如排便改為3-4日以上一次,即應認為已有便秘。但老年人更有習以為常的,即可稱為習慣性便秘症。便秘時腹部成重壓感,純痛,也有為疝痛發作以致不能忍受,排便後即感痛苦消失。

老年人因肌力減退,運動功能不足,食量少,肉食多且植物纖維少。腸管老化使乙狀結腸和盲腸後天性擴張、弛緩及異常延長,因而糞便停帶排出困難。便秘隻是整個機體生理功能衰敗的表現之一。

診斷:食物漸感困難,噎食時胸骨後疼痛,作X線鋇餐透視,在雙重對比法中,可見食管粘膜麵病變破壞程度。纖維內窺鏡檢查中觀察更為清楚。取粘膜活組織與脫落細胞檢查,對其早期診斷更有意義。此外,作食管染色法、雙重染色法的內窺鏡檢查,均有助於早期診浙。

近年應用檢查判定食管癌侵襲深度,作縱膈內轉移淋巴結,或作食管外腫瘤的鑒別。

治療及預後: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手術治療並結合術前,尤以下段食管癌手術效果更好。不適於手術的,可考慮放射線或化學藥物治療,也收到一定效果。

老年期本症發病高的原因,在長期生活過程中,可能曾出現腦出血、腦血栓等並發機會較多,即所謂應激性潰瘍。此外在老年人易因患慢性肺疾病,尤為阻塞性肺氣腫時常伴發消化性潰瘍。婦女絕經後也常並發本症。

診斷:老年潰瘍病人每多無腹痛症狀,但可見其他嚴重征象的,如嘔血及便血,又因此長期失血或食欲影響後而並發貧血。

對於雖無腹痛的老年人如外觀已呈不健康的,應注意是否已患有潰瘍病所致,此必須對潰瘍病作進一步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如已出現難以解釋的貧血病例,或有食欲不佳,體重減輕,甚至僅見吐等胃腸症狀的老人,首要考慮必頻作胃的內窺鏡檢查,以便確診。

並發症中嚴重問題主要因血管硬化,出血病例不易止血,又因再生功能低下,潰口不易修複,因此出血性休克發生率髙死亡率也高。在胃潰瘍與幽門梗阻現象中,均應與惡性腫瘤作鑒別診斷。

腹部鈍性損傷(閉合損傷)

即為非穿透性腹部損傷。因工業、交通,體育發達後,;部外傷亦相應增加,其中大部分為鈍性外傷穿透腹壁。腹內實質性及空腔髒器為主,如實質性髒器或內髒支持組織的損傷,可發生大出血而繼發嚴重的出血性休克,搶救遲延即可直接威脅生命。如為空腔髒器損傷,破裂後內容杇染腹腔,可造成腹膜炎等複雜後患,因此在受傷後搶救與處理過程中,須對此提高認識,早期診斷:對提高療效,有決定性意義,近來対於抗休克救治失血技術提高發性內髒損傷的死亡率已明顯降低,但因機械性高速重力造成嚴重的多發性損傷,以及綜合損傷增多,所以在腹部一般損傷的死亡率統計上依然偏高鈍性腹內損傷的診斷確有一定的困難,其死亡率較開放性損傷至少高20-30%。按早期文獻報道,穿透性腹部報傷後至手術時間隔平均1.4小時,但在非穿透性腹部損傷的超過約為30小時。

診斷鈍性腹部損傷典型的傷病進程,繼之出現內出血或腹膜炎症狀。內出血財主要表現病人煩躁不安、口渴、麵色蒼白、脈搏加快、血壓下降、腹部漸見膨脹。早期可聞輕度活躍,觸診輕度反跳痛及觸痛,移動性濁音。腹膜炎時,主要症狀為惡心嘔吐,漸呈高熱,脈快等中毒症狀。腹壁緊張,腸音消失,觸痛,反跳痛明顯。腹壁如有損傷可見皮下瘀血或血腫,此為鈍傷較大之征。其他合並表現突出的症狀、體征,則與損傷器官與合並複雜性、受傷人的年齡、體格基礎、傷後至就診時間的長短等因素有關。

診斷包括腹壁與內髒,實質性與空腔器以及內髒各器官間的鑒別。因本症損傷機製複雜,首先必續詳細掌握病史經過,除傷員能口訴外,最好現場有目睹者加以補充,提供正確受傷史,在症狀表現上,早期中其相互關係上可能有共同之點,必須密切觀察,注意從變化規律中做出鑒別。

在早期診斷:要求上,必須反複強調.應從病史上注意查詢,臨床上強調經過中以同一外科醫生的多次重複檢查為是,在不斷臨床上變化中,做出多次重複的對傷員的估計,是必要的。

單純性腹壁軟組織損傷,可見有腹直肌血腫或部分斷裂時的腫物隆起。即在腹壁肌層以上損傷時,疼痛與表麵腫脹程度,可在腹肌強直試驗(即仰臥位直腿姿勢下自動舉動兩下肢)中可見加加重。此時一般多不合並昏厥或休克,但此時應與神經性短暫的暈厥作區別。腹內不出現深吸氣痛、無振蕩痛、無間接觸痛、無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症狀與體征。也無放散性牽涉痛的內髒反射感覺性疼痛,這些均應作一般性參考與分析。此時腹痛症狀在觀察6-12小時間內,必有減輕趨向。不出現全身性反應:如惡心、嘔吐、口喝、無尿等。但應重視,已如前述如見有明顯的腹壁皮膚擦破傷或較重的腹壁軟組織挫傷時,多可能危及腹內髒器與組織,應在觀察中加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