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射治療的範圍
已如前述如能熟練的掌握,審慎的處置,確是外科臨床:作中所大有可為的。其中特別應該指出也有適應與禁忌症問題,還應強調操作技術上,必須防止錯誤及其缺點,以免出現效果不好,或造成失敗與不可彌補的損失。
特別是對炎症病變作用於病變區,但是直接通過神經的組織結構以及對於由肌張力障礙與因血管壁滲透性障礙(血運)而引起的疾病。概括地說對任何化膿性感染;組織尚未超出漿液性或浸潤階段;使炎症性病變限局;當亞急性或慢性炎症變化時;修整化膿病灶,可能中斷炎症的破壞階段;涉及到由毛細血管滲透力障礙而引起的病理狀態。以上適應證中不外是通過藥物性阻滯,在複雜生體內,通過神經係統反應性活動,對組織活力所產生的作用。適應證並不確定於疾病的名稱,而是確定於疾病變化所經過的階段。
二、炎症、化膿、壞死
(一)淋巴結炎及淋巴腺炎
淋巴結炎是典型的軟組織漿液性浸潤,不論是管狀的或網狀的,一律在局部皮下病變部周圍,最好包括其基底部,用稀釋的麻藥注入,浸潤彌散,適量程度約能見皮膚麵隆起為度。此等患者往往合並出現全身症狀,如見有發熱等病情輕重的,同時應在過敏試驗後,加用廣譜抗生素適量,以控製中毒傾向。
(二)軟組織蜂窩織炎
尚在組織漿液浸潤期中的淺部或較深部的化膿性炎症;在病灶外圍,以及基底下封閉治療後,炎症都能控製。如已經超出了漿液期轉向化膿,則如此可促使化膿加快,並且可見局限化。自覺症狀劇烈的可明顯減輕。炎症變化穩定,病灶部可作足夠的切開引流,對膿腔加以清理。曾經此時可以發現膿腔內,尚含有多量血液成分,這表明是由於迅速剝離壞死組織所致,是加速治愈的表現。
(三)癤、癰疽
尤其是癰、往往其皮膚呈篩狀壞死,有產生自動潰破而引流的傾向,但一般此類毛囊、皮脂腺窩內膿,經久不易液化,浸潤不斷擴展。包括顏麵部可於病灶部外圍經過健康部分組織,用細注射針頭,最理想從外圍環形行皮下及其基底部作好封閉療法,以便使化膿灶突起於組織麵,動作要輕柔,病灶麵在未封閉前切勿加外力刺激,但在封閉後,並可在麵加用結晶石碳酸碎片腐蝕使其迅速將膿液液化,可反複腐蝕、液化,終至突入膿腔內即可達到使膿腔及早使之開放,自動排除後積膿排空,治療過程縮短,提前治療。封閉療法的同時,局部用藥中加用譜抗生素,病情較重的也應全身應用抗生素治療。
(四)手及手指的化膿
指及手掌間隙內的炎症變化經過,同樣可以觀察到有效的規律,化膿性指頭炎,時常繼發炎以及指端小外傷後而掌間瓛感染可由此發展形成,或由掌部胼胝下感染所繼發。指端部病變作指根部皮下環形封閉(可並加用抗生素。並行患指溫熱藥液浴後,迅速治愈,掌蜂窩織炎,應行前臂肌膜封閉療法,同樣效果明顯,時常可使炎症局限,使表麵傾向於潰破膿瘍(可並加用抗生素。並行患手全部作溫熱藥液浴,及早發現軟化灶作切開引流。
(五)乳腺炎
病灶周圍(間隔炎症稍遠處)皮下及乳腺炎性浸潤塊基底部,或在乳腺後方間隙內注入稀釋麻藥較大量的封閉(此時須停止哺乳,但應不斷用負壓方法吸除積乳),可準確的使病灶化膿軟化,往往因此毋需作切開引流手術,可及時發現軟化灶後,作局部穿刺排除積膿。或並用抗生素溶液灌洗膿腔後,及早治愈。
(六)凍傷
本症為典型的神經性營養障礙,且伴有程度不同的炎症反應,病變的過程、類型、程度都受損傷神經所支配。可以看到血管的變化及組織的代謝障礙。血管的變化表現為痙攣、緊張力減退;繼而引起血栓及血管內膜增厚。因此作用於神經係統的方法。除應用封閉療法外,也應對創口作好處理。
(七)燒傷
對燒傷的治療,不論輕症或重症,均可以考慮在治療開始時,即並行封閉法腰部目的是為了防止休克深化影響於炎症反應的發展(在急性期可減輕水腫,對晚期可加速組織修複作用對全身影響,在相當範圍內防止了由燒傷所產生的血液濃縮。本療法對所有燒傷疾患的臨床經過都極有利的。
(八)前列腺炎
症狀變化甚多,並多感會陰部及腰部異常或酸痛感;;應用消炎及抗菌治療見效不顯著。較有效並迅速改善症狀的應作慨前局部封閉療法。
二、疼痛
(一)頭痛
有時它是個威脅生命疾患的主要症狀。本節著重介紹部分頭痛時行之有效的,有關顱外軟組織病因所引起的注射療法。
(二)肩痛
常見肩痛有3種類型,雖不是大病,但因上肢活動受限影響人的生活,如果濫加治療,不僅勞而無功,有因此造成副損傷或遺留不應有的殘廢。今將肩關節周圍炎、肩關節周圍興腱鈣化症與岡上肌腱炎等症狀,體征與臨床經過介紹如後。
肩關節周圍炎本症因症狀出現後肩關節疼痛並活動困難,但經過一個時期,長矩不等,一般最長不過2-3年,可以活動,因此似先有凍結後又解凍。
凍結期,即初患期症狀逐步發展中,此時應在上述證實的痛點處,多用作兒童頭皮注射針頭注射各處皮內麻藥(因痛點多,注射時有痛),其後換用較長的一般皮下針確為過敏的作痛點,隔3-5日可重複注射。在局部注射當時此痛之際,他動幫助伸展活動,逐步使活動範圍加大,防止加重,攣縮,但也不可強加暴力,以免副損傷。
靜止期,即病情已較穩定,治療重點仍然在於上述痛點的封閉注射,局部止痛後再可乘機用手法活動肩關節,主要方向注重予外展,前屈及環狀活動仍切忌在他動中用力過猛,促使自動努力可使肩關節活動度漸漸加大。每周內可作1-3次痛點封閉住射後並幫助他動,可達到較滿意的效果,不致使攣縮加重或強直形成。
(三)胸痛
除心血管病因外,較為多見的原因有如凡於肋間神經繼發炎症;肋間肌勞損;胸壁結構損傷等影響所引發。已如本書診療常規篇第三節內第6節泰西病,與第9節肋間神經痛中所載,茲不重複贅述,屬再作一次強調,必須在接診胸痛患者時,首先應嚴格在診斷上做出鑒別胸內、外病因的區分,否則有可能產生誤差,得失關係影響。
此類患者如在就診當時,症狀及心電圖等主弩所見已無所依據,除尚應重視查體時是否有上述各節所引發胸痛病的體征外,必須仔細推敲其胸痛的病史,詳解其發作過程,並綜合以往的治療反應,如在鑒別上仍有困難,則可以考慮,應用本法封閉治療,作為除外診斷手段,即以此治療效果,兼而作為診斷方法是一舉兩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