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關節損傷的實際處置(2)(1 / 3)

四、兒童肘關節紊亂的處置

本症多見於兒童期肘部外傷後,自出生至6歲,通過乳兒期,幼兒期時為最多見,尤其在1-2歲的幼兒期為多發。

一般在以手提凡童車行走路上催促快行時,或在轉彎抹角中用手拉扯中,雖細微的外力,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患兒時部出現疼痛,即出現運動受限。在無麻醉下如作簡單的整複如手法操作即易被整複症狀急速清楚症極易複發,及至學齡期後多能不再複發、

良性的外傷性疾病,因可作的簡單的操作手法即可較易地整複,使之完全治愈,所以欠缺手術實例及剖檢病例,因而有關正確的病態不能做出推測。

一般推理認為可以考慮因前臂在內收(回轉)的情況下,如被拉扯後,由於橈骨頭向下轉位,繼而又向前方後可在輪狀韌帶下方潛入,成為亞脫臼,考慮因此輪狀韌帶可在肱骨的橈骨小頭之間,形成嵌頓所致。

傾聽受傷機製的經過,往往與外力拉扯患手可作聯係。患兒受傷後手臂動作受限,患肘部輕曲,必須與健側手把持患肢不可稍有動作,職在不意中受到他動,即訴痛甚至啼哭。

習慣複發的,每由其親人伴詞就診。如由於用手拉扯後出現,無明顯因跌倒或在院落中受傷原因,而突然活動困難,且觸動患側上肢即訴痛不能忍受的,首先因懷疑即本症。

肘關節紊亂的診斷在除外其他有關外傷後(如前臂的腕部,肱骨及鎖肩部等),僅能通過臨床所見為依據,雖作X線診斷也難發揮作用。即可在肩痛的肘關節部同時見有運動受限,並可簡單地在徒手操作下即時整複的同時,可聞及觸知來自患側肘關節內的有痛性音響,以及由此受限的運動立即緩解,即可確定為本症的

診斷。因此診斷與治療兩者為一體,由此治療功,即可以證明診斷上正確。

麵對可疑本症患兒時,在未充分掌握診斷前不必急於作整複以防萬一有所誤失,可先細心作好體檢,並從中觀察患兒的脫衣過程,對平時為鬧人的缺兒,更應耐心等待能使他稍予合作後,也可從中觀察以除外其他外傷有否並存。又因肘關節紊亂也可能自然還複於患兒脫衣等動作之際,與診察過程中以及作X線的各種機會中。即先脫去健側上肢的衣袖,然後再去脫除患側的衣袖,這樣既安全又可無痛。相反的在穿著上衣時,應先將患肢套入衣袖,然後再穿健側衣袖,以此為要領。在穿脫衣服之際,注意有否出現瞬間的自然還複的可能性問題,也很有意義。

必須與之作為鑒別的可能性外傷,有如鎖骨骨折)非轉位性肱骨髁上骨折前臂青枝骨折等均為外變形較少的骨折,對此輕度變形或局部腫脹的變化切勿漏診應在用心觀察中可能獲得可疑情況時作進一步檢索。特別多因存在鎖骨的青枝骨折時,當檢查者兩手(應預先溫手)插入患兒兩側胸壁側麵或兩季肋上方處及兩側腋窩內,托舉患兒身體的同時觀察患兒表情。

整複肯定後特別措施,因無後任何症狀,一般無即時複發問題。對於亞脫臼症例,或兼有輪狀韌帶的橈骨頭附著部的裂創,也並不影響整複後或因未作固定而使治愈受阻。

五、手指關節脫臼及脫臼骨折的處置二本症為日常醫療中頻度較高的外傷,並在損傷範圍內形式種類繁多。其中之一為手指小關節的脫臼或脫臼骨折。因運動或單因跌倒之際為其受傷的最多原因。又因由於小關節或因患者的知識不足,醫生漏診或對治療不予重視等結果,因此對陳舊性病例吏多見到棘手問題。如對關節功能問題上,應重視於關節的可動性,支持性與無痛性等三大要素。在治愈後如何能獲得康複,必須強調創傷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及初期開始運動訓練等重要性都是關鍵問題。並在確有必要時以轉診專科醫生診治為妥。

(―)明確損傷的真實情況

在運動損傷時多能由患者自身,或同人間為其作整治後再來就診。此時至於受傷機製及患指的如何,必須詳細經過是重要的。骨傷及受挫情況以及對關節支持組織的損傷加以確認有無損傷均甚重要。

(二)麻醉

為了無損傷性,無痛性使其整複,並正確地掌握對既已損傷的軟組織,使之不再加重損傷,就需應用良好的麻鮮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對有手術的必要性或從手術時間上需要,可采用腕神經叢阻滯;腋窩阻滯;手關蘋阻滯廠指間阻滯等,根據當時情況可從中選擇。

(三)中手指節關節障礙(拇指以外)

背倆脫臼為比較少見的,且為在整複上困難的一種。有2型可分。其中1型為單純型,基節骨在中手骨頭背側,固定過伸展镓,掌側板並不在於兩骨之間。另一型關節成過伸展,手指位於尺側由於中指成交叉關節則中等度分為終止斷裂型、剝離骨折型,脫離骨折型,另有剝離骨折手術治療的對象。在X線所見上與間隙擴大化等現象,即成為定型的類型。關節的可動性消失了的所謂完全脫臼型,因多已不可能整複的,可稱為複合性脫臼或整複的脫臼均為複雜型。

(四)拇指關節損傷

由於作用於外力向海指的長軸的外力所致,發生關節的脫臼,或為脫臼骨折,又有所謂過脫臼骨析。前者為極少見,大多所見為後者。舌狀部由於此部所的帶影響.可留置到原來位置,中手骨本體由於長拇指外轉近位方向牽引,以及由於拇指內轉肌尺側方向牽引,就形成典型的屈曲內轉變形。整複雖說不難的問題。因為不安定性問題,不可能保持良好肢體是很難的問題。向長軸方向作牽引的同時,再外轉位,並將第1中手骨基部壓向就能整複,在此部外用敷蓋物後再卷以石膏繃帶,如此作為固定。但很難保持理想的位置,所以現已改用鋼線作經皮的固定,更為妥切。在X線作術後透視,可見已整複後的第1中手骨骨幹部尺側刺鋼線與第2中手骨骨幹部作了固定,即所謂)法,此法為不與尺側骨片不直接的固走,認為無此必要是其特點。作4-6周間石膏繃帶固定,直至能估計已為愈合狀態後,再過2-3周後始可拔除鋼線。

六、外傷性髖股關節脫臼及脫臼骨折的處置

本症分髖關節前方脫臼及髖關節後方脫臼的區別,尚有所謂中心性脫臼等三型。但最後者在本質上為髖骨臼的骨折,骨頭內方轉位,前二者間為各有區別。

上述前二者彼此間體征上各因取特殊肢體,雖不致在診斷時發生錯瑪,如同側股骨並發骨折時肢體就不典型,以及髖關節及其骨質如有合異損傷等變化時情況複雜化,非行X線診斷不易作診斷。

治療上為急救處理,如單純為脫臼,盡可能快速使在充分的肌肉鬆弛下行徒手整複,確切地整複如不可能,或認為未能充分滿意時,應即追加以手術的治療。但手術有經驗的骨科專業醫生。

(一)外傷性髖關節脫臼

後方脫臼:後方脫臼與前方脫臼的比率為10:1,以後方為多,且其中有半數以上合並有髖關節的骨傷。並於此時另有原因.如因不完善的整複,其後往往移行成為變形性髖關節炎症,因此對其骨傷如何,在初診中須明確如能作相應處理,以免以後有所影響。如遲延整複,因股骨頭為具有特異的血運體係,傷後能產生障礙,有發展成為股骨頭壞死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