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秦大河在南極展示國旗(1 / 1)

15日下午,橫穿隊開路踏上征途的第二階段。也許他們還留戀阿蒙森-斯科特站的舒適生活,所以行動緩慢,隻走了5千米。從16日起,才恢複了正常,這天走了38千米。他們現在行進在不可接近區。所謂不可接近區是因為該區域離海的距離同樣遠,不是前往南極點的捷徑,所以迄今為止還沒有人徒步涉足過。但不久他們發現,路並不比以前的難走,相反它反而平坦得多。最大的困難是嚴寒。雖值南極的盛夏,但氣溫依舊一直在零下26℃。這個嚴寒耗費了他們極大的能量,以致人均體重下降了45千克。

12月26日,他們度過了一個簡單的聖誕節,然後向著下一個目標——前蘇聯“東方站”前進。雖然路麵狀況開始轉壞,還有許多冰溝,但他們的速度還是保持在日行40千米左右。1990年1月1日,他們也沒因為是節日而停止走路。1月8日,他們感到疲憊不堪,決定休息一天,“大力神”飛機及時給他們運來了補給品。到目前為止,橫穿隊已離開南極點850千米,距“東方站”還有330千米。

他們現在一步步地接近“東方站”了。可是任憑他們怎樣焦急,無線電通訊也無法與“東方站”聯係不上。他們甚至由美國方麵電告莫斯科,希望得到“東方站”的準確地理坐標,但依舊毫無結果。前蘇聯隊員波亞爾斯基的情緒激動,他一馬當先,走在最前麵替其他隊員引路開道。

氣溫開始降低了,現在已達零下31℃了。據“東方站”的資料記錄,該地區曾到達過零下129℃。他們必須及早行動。17日,他們隻走了30千米。照他們掌握的情況看,“東方站”就在其四周的8千米範圍內,但如果沒有得到“東方站”的信號,他們就會和它失之交臂。於是他們又急切向後方發報,橫穿隊的法國總部得知此消息後,立刻與列寧格勒的前蘇聯極地研究所聯係。極地研究所馬上電傳給“東方站”,這樣困難就迎刃而解,橫穿隊計劃18日抵達“東方站”。該站有40名前蘇聯科學家,大都是波亞爾斯基的同事和朋友,他們熱情好客,特地為橫穿隊組織了一次小型晚會。

22日,橫穿隊離開“東方站”,踏上最後的約1380千米的路程。途中積雪很厚,氣溫也繼續下降,好在前天有一輛極地拖拉機從“東方站”去“和平站”拉補給品,把路麵壓得平整結實,恰好給他們開了路。所以他們的行進速度驚人,23日,居然創造了日行55千米的記錄。2月4日,他們到了“青年站”,它也是前蘇聯的考察站,但由於隆冬逼近,裏麵的人員都撤走了,隻給他們留下了補給品。他們休息了一天,接著開始了最後的衝刺……

他們在3月1日遇到了罕見的暴風雪,於是趕緊紮起帳篷躲避。此時他們離最後的終點“和平站”隻有20千米的路程。第二天暴風雪仍未停息。下午,舟津桂三走出帳篷去給狗喂食,但過了兩個小時還未見回來。他們感到事情不妙,就用繩子彼此串聯起來,外出呼喊搜尋,直到天黑,也沒見到舟津桂三的蹤影。他們這晚幾乎沒有睡覺,一大早就又出去尋找。這時天已經放晴,四周的視野開闊。他們看到200米外有一個雪堆,提心吊膽地走去,突然那雪堆裏鑽出一個人來,大喊:“我還活著,我還活著!”

原來,舟津桂三在14個小時前迷失了方向,隨機應變挖了個雪洞鑽了進去……大家都朝他奔去,哭著,笑著,喊著,把他抬了回去。接著他們飛快地打點行裝,馬不停蹄地往“和平站”衝去。3月3日20時左右,他們終於走完了地球上最難走的6300千米的路程,到達終點——前蘇聯的“和平站”。波亞爾斯基跑在最前頭,緊跟在他後麵的是斯迪戈,再後依次是薩默爾、艾蒂安、舟津桂三和秦大河。當斯迪戈和艾蒂安一走過前蘇聯科學家用布條做的終點線時,便緊緊擁抱在一起,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失聲大哭——1986年的夢終於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