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天道常輪回善惡終有報(1 / 3)

農夫和狐狸

寓言出處

選自《克雷洛夫寓言集》。伊萬·安德烈耶維奇·克雷洛夫不僅是最傑出的俄國寓言作家,是和古希臘的伊索和法國的拉封丹同樣聲譽的世界三大寓言家。

故事欣賞

農夫在雞舍附近碰見了狐狸。

農夫想勸狐狸改邪歸正,便語重心長地對它說:“請告訴我,狐狸,你為什麼那樣熱衷於偷雞?現在我們推心置腹地談談吧!你幹這種事沒有一點兒好處,且不說偷東西罪過可恥,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罵你。你自己也得每天提心吊膽,生怕為了一頓飯而把命丟在雞窩裏,這值得嗎?”

狐狸委屈地回答:“這樣的日子誰會愛過啊?我的遭遇辛酸又苦楚。我每次都痛苦得連飯也吃不下去,但有什麼辦法呢?我原是正派人,為了養育孩子,被生活所迫啊!親愛的朋友,有時我還在想,難道世界上以偷盜為生的就我一個嗎?當然,幹這種事叫我心如刀割。”農夫說:“朋友,如果你說的都是實話,我可以幫助你擺脫那罪惡的營生,清清白白地活下去!我雇你來看守我的雞窩,以防止狐狸的侵襲。還會有誰比狐狸更了解狐狸的詭計?我保證你什麼都不缺,你會生活得很富裕。”

交易談妥了,狐狸立即當上了雞窩的守衛。農夫很富有,狐狸亦衣食無憂。狐狸吃飽了,長胖了,然而它並沒有改邪歸正。不是偷來的東西它很快就吃膩了。

於是在一個漆黑的夜晚,狐狸咬死了農夫所有的雞,從而結束了這段勞動生涯。

寓言解讀

誠實和守法的人無論多麼貧困,也不會有偷竊和欺騙行徑;而盜賊即使成了百萬富翁,也改不了偷盜本性。

狗的友誼

寓言出處

選自《克雷洛夫寓言集》。寓言集收錄了克雷洛夫一生創作的203篇寓言。這些寓言有著極強的人民性和現實性,蘊含著他自己的以及從父輩們那裏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全部生活智慧和實際經驗。

故事欣賞

黃狗和黑狗吃飽了飯,躺在廚房外的牆腳邊曬太陽,並彬彬有禮地攀談起來。它們談到人世間的各種問題,自己必須做的工作,惡與善,最後談到了友誼問題。

黑狗說:“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和忠誠可靠的朋友在一起生活,同甘苦,共患難。

彼此相親相愛,保護對方,使朋友高興,讓朋友的日子過得更加快樂,同時也在朋友的快樂中找到自己的歡樂。天底下還能有比這更加幸福的嗎?假如你和我能結成這樣親密的朋友,日子一定好過得多,就連時間的飛逝都不會覺得了。”

黃狗熱情洋溢地說道:“太好了,我的寶貝,就讓我們做朋友吧!”

黑狗也很激動:“親愛的黃狗,過去我們沒有一天不打架,我好幾回都覺得非常痛心!

真是何苦呢?主人挺好的,我們吃的又多,住的也寬敞,打架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來吧,握握爪吧!”

黃狗嚷道:“讚成,讚成!”

兩個新要好起來的朋友立刻熱情地擁抱在一起,互相舔著臉孔,高興極了,它們高呼著:“友誼萬歲!讓吵架、妒忌、怨恨都滾開吧!”

就在這時候,廚子扔出來一根香噴噴的骨頭。兩個新朋友立即像閃電似的向骨頭直撲過去。友好和睦像燃燒的蠟燭一般熔掉了。“親密”的朋友“親密”地滾在一起,相互撕咬,搞得狗毛滿天亂飛。直到一桶涼水澆到它們背上,這對寶貝才被拆開了。

寓言解讀

人世間充滿了這樣的友誼,聽他們講話,你以為他們是同心同德;丟給他們一根骨頭,就全成了狗。真正的友誼不是隻建立在口頭上的,不是互相吹捧,而是真心相助,不求回報的。

人們都相信狗的忠誠,但那是對它們的主人。如果牽扯到利益的話它們就不太一樣了——信奉弱肉強食!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友誼有些也跟狗相似,這種人往往在骨子裏就有種狗的性格——人為財、鳥為食。當然,它們也沒錯。做人也一樣,隻不過我們把這種友誼可叫做:各取所需、互利互惠!就看你想要什麼樣的友誼,來結交啥樣的人。誠如一句話:羽毛相同的鳥兒飛在一起。所以,那些抱著“千金散盡還複來”的人的友誼要真誠得多。

黃鼠狼和愛神

寓言出處

選自《伊索寓言》。伊索,相傳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人。奴隸,善於講動物故事。《伊索寓言》原書名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喻故事,經後人加工,成為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故事欣賞

有一隻黃鼠狼愛上了一個相貌英俊的年輕人,因而她祈求愛神把她變成一個女人。愛神被她的熱情打動,出於對她的憐憫,就把她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少女。

就這樣,那個青年對她一見傾心,於是就將她領到自己家裏。

他們在屋裏坐下後,愛神想弄明白隨著黃鼠狼身體外形的改變,她的生活習性是否也跟著改變了,於是便把一隻老鼠放到屋中央。

黃鼠狼由於忘記了自己的情境,於是就從床上站起來,拚命追捕那隻老鼠,想吃掉它。女神見了非常生氣,就立刻將她變回了黃鼠狼原來的樣子。

寓言解讀

有些本性惡劣的人,即便相貌改變了,但生活習性是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的。

東郭先生與狼

寓言出處

出自《東田傳》。馬中錫,字天祿,號東田,祖籍大都,明代著名文學家。他的寓言體小說《中山狼傳》,以仁厚的東郭先生最終險被狡詐的狼吞噬生命的藝術典型概括總結了自己悲愴的一生,深刻揭示了“除惡務盡”的哲理,雖非其力作,但卻成為傳誦千古的名篇。

故事欣賞

晉國大夫趙簡子率領眾隨從到中山去打獵,途中遇見一隻像人一樣直立的狼狂叫著擋住了去路。趙簡子立即拉弓搭箭,隻聽得弦響狼嚎,飛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趙簡子非常惱怒。他駕起獵車窮追不舍,車馬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

這時候,東郭先生正站在馱著一大袋書簡的毛驢旁邊向四處張望。原來,他前往中山國求官,走到這裏迷了路。正當他麵對岔路猶豫不決的時候,突然躥出了一隻狼。那狼哀憐地對他說:“現在我遇難了,請趕快把我藏進你的那條口袋吧!如果我能夠活命,今後一定會報答您。”

東郭先生看著趙簡子的人馬卷起的塵煙越來越近,惶恐地說:“我隱藏世卿追殺的狼,豈不是要觸怒權貴?然而墨家兼愛的宗旨不容我見死不救,那麼你就往口袋裏躲吧!”說著他便拿出書簡,騰空口袋,往袋中裝狼。他既怕狼的腳爪踩著狼頷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壓住了狼的尾巴,裝來裝去三次都沒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軀,把頭低彎到尾巴上,懇求東郭先生先綁好四隻腳再裝。這一次很順利。東郭先生把裝狼的袋子扛到驢背上以後就退縮到路旁去了。不一會兒,趙簡子來到東郭先生跟前,但是沒有從他那裏打聽到狼的去向,因此憤怒地斬斷了車轅,並威脅說:“誰敢知情不報,下場就跟這車轅一樣!”東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說:“雖說我是個蠢人,但還認得狼。人常說岔道多了連馴服的羊也會走失。而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況一隻不馴的狼呢?”趙簡子聽了這話,調轉車頭就走了。

當人喚馬嘶的聲音遠去之後,狼在口袋裏說:“多謝先生救了我。請放我出來,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卻改口說:“剛才虧你救我,使我大難不死。現在我餓得要死,你為什麼不把身軀送給我吃,將我救到底呢?”說著它就張牙舞爪地向東郭先生撲去。東郭先生慌忙躲閃,圍著毛驢兜圈子與狼周旋起來。

太陽快下山的時候,東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於是對狼說:“我們還是按民間的規矩辦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說你應該吃我,我就讓你吃。”狼高興地答應了。但前麵沒有行人,於是狼逼他去問杏樹。老杏樹說:“種樹人隻費一顆杏核種我,二十年來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實、賣我的果實,享夠了財利。盡管我貢獻很大,到老了,卻要被他賣到本匠鋪換錢。你對狼恩德不重,它為什麼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撲向東郭先生,這時正好又看見了一頭母牛,於是又逼東郭先生去問牛。那牛說:“當初我被老農用一把刀換回。他用我拉車幫套、犁田耕地,養活了全家人。現在我老了,他卻想殺我,從我的皮肉筋骨中獲利。你對狼恩德不重,它為什麼不能吃你呢?”狼聽了又囂張起來。

就在這時來了一位拄著藜杖的老人。東郭先生急忙請老人主持公道。老人聽了事情的經過,歎息地用藜杖敲著狼說:“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講父子之情嗎?為什麼還背叛對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辯地說:“他用繩子捆綁我的手腳,用詩書壓住我的身軀,分明是想把我悶死在不透氣的口袋裏,我為什麼不吃掉這種人呢?”老人說:“你們各說各有理,我難以裁決。俗話說‘眼見為實’。如果你能讓東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裏裝一次,我就可以依據他謀害你的事實為你作證,這樣你豈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興地聽從了老人的勸說,然而卻沒有想到在束手就縛、落入袋中之後,等待它的是老人和東郭先生的利劍。

寓言解讀

東郭先生把“兼愛”施於惡狼身上,因而險遭厄運。這一寓言告訴我們,即使在人與人的關係中,也存在“東郭先生”式的問題。一個人應該真心實意地愛他人,但絲毫不應該憐惜狼一樣的惡人。現在,“東郭先生”和“中山狼”已經成為漢語中固定詞語,“東郭先生”專指那些不辨是非而濫施同情心的人,“中山狼”則指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人。

李離殉法

寓言出處

選自《韓非子》。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韓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後,後人輯集而成的。

故事欣賞

李離是春秋時期晉國掌管刑罰的最高長官。李離執法如山、公正不阿,視法律比生命更重要,成為我國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