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睿智篇(2)(3 / 3)

韓信想了想,三墳五典、九丘八索,都是傳說中的古籍,讀這等古書有何用?正在推辭之時,突然領悟到,“九丘八索”除卻兩頭之後,其實是個字。

韓信趕緊翻開來看,竟然是《孫子兵法》,這本書在當時是嚴禁民間收藏的。韓信趕忙拜謝老人,恭敬受書,回家後發奮攻讀,終於成為了一代名將。

原來,“《九丘》、《八索》,除卻兩頭”,蘊涵著一個字:兵。

考官謎試湯顯祖

湯顯祖是明代傑出的戲劇家、文學家,自幼聰明過人,年少時便能對答如流。

重陽節時,湯顯祖前去拜謝考官張嶽,應邀一同前往新建縣登遊西山雲峰寺。那考官見斯文的湯顯祖傍池照影搔首,動了動腦子,捋須笑道:“湯才子,本官今日頗有雅興,想要再考考你!”接著,他搖頭晃腦吟唱了幾句詩:

半邊大,半邊小,半邊跑,半邊跳;

半邊奔馳疆場上,半邊偷偷把人咬。

湯顯祖才思敏捷,稍一沉思,從禪房中向主持和尚借來愛國詩人屈原的名篇,指著封麵,詼諧地說:“大人,字謎便在其中。”

張嶽看了看封麵,拍掌大讚:“真不愧是才子!名不虛傳!名不虛傳!”

原來,考官所賦的是一個“騷”字。

馮夢龍即景製謎

明朝的馮夢龍不僅是一個文學奇才,同時也是一個製謎的行家。

崇禎七年,馮夢龍到福建壽寧任知縣。一天,吃完晚飯後,馮夢龍遊性大發,便穿上便裝和當地才子葉仲韶一起去遊縣城。

兩個人正走著,忽然,一個算卦先生攔住了他們的去路,非要給他們爻上一卦。馮夢龍一看到那算卦先生打著小旗的模樣,就覺得很可笑,想了想,就對那算卦先生說:“我有一字謎,隻要你能解開,不管多少卦,你隻管爻就是。”算卦的連聲說行。

於是,馮夢龍就講了四句:

上無半片之瓦,下無立錐之地;

腰間掛個葫蘆,口吐陰陽怪氣。

那算卦先生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沒猜出來,最後隻好灰溜溜地走了。

原來,這個字謎的謎底是卜。葉仲韶在馮夢龍說出謎底之後,忙稱讚馮夢龍是個奇才。

我是和尚老祖宗

大將軍狄青在還沒有發跡的時候,家境貧困,以打獵為生。

一年正月十五,附近的居民借寺廟辦燈謎會,和尚們也來湊熱鬧,狄青見後,就寫了一個謎條給他們猜,上麵寫著:

一人身背一張弓,兩枝箭兒穿當中。

有人問我名和姓,我是和尚老祖宗。

和尚們看後頓時大怒,要抓他見官,父老鄉親也說狄青出言不遜。狄青卻不慌不忙地說:“這是個字謎,如果不相信,來解釋給你聽。”接著便說出了謎底。

眾人聽後,都覺得這個字謎出得妙,出得巧。和尚們都無言以對,隻得自愧不如。

原來,這則謎語的謎底是一個“佛”字。

八九不離十

清朝時,蘇州有一位姓蔡的州官,十分欣賞鄭板橋獨特的書法風格,經常邀鄭板橋一道切磋書法之道。

有一年,蔡大人邀鄭板橋同往街巷觀賞奇聯巧對。兩人看到一戶人家所貼之春聯,上聯為:

二三四五;

下聯為:

六七八九。

鄭板橋看後,不禁頓生憐憫之心,匆匆離去又氣喘籲籲而回,隻見他夾著幾件衣服,肩上還背著一袋大米,隨後敲開了那戶人家的大門,和州官一同走了進去。

鄭板橋深情地說:“穿上衣服,煮飯吃吧!”

那家人感激涕零,不禁潸然淚下。

出門後,蔡大人疑惑不解地問:“仁兄,您是怎麼知道要給他們買這些東西的呢?”

鄭板橋微微一笑說道:“他家的門聯不是寫著‘無衣無食’(無一無十)嗎?”

媳婦巧救公公

明朝時,奸臣嚴嵩造了一座用巨魚骨頭當梁的新客廳。新居落成那天,特設筵慶賀,許多阿諛奉承之輩早早來到,唯獨親家羅洪先沒來,這引起了嚴嵩的不滿。

宴會前,嚴嵩特邀眾賓客參觀新客廳,並故意問大家客廳造得如何。眾人讚不絕口,唯獨羅洪先淡淡地說:“美是很美,隻是材料小了些。”嚴嵩聽了,心裏很是生氣。

這天晚上,嚴嵩故意留羅洪先在書房歇息,接著連夜羅織罪狀,並寫在奏章上,準備明天早朝參他一本。

女兒很快知道了這件事。其實,她素來對父親的所作所為不滿,今夜又見父親要加害自己的公公,更是氣惱,急中生智,想了一個辦法。

她叫侍婢到書房給公公送茶,在茶杯中偷偷放進兩顆紅棗和一撮茴香,並囑咐丫環說:“望公公體會這茶的意思。”

羅洪先接到丫環送來的茶水,想了半天,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等他掀開茶杯蓋一看,見到兩顆紅棗一撮茴香,更覺得驚奇,他沉思了一會,才恍然大悟:兒媳婦是在救我!一定是奸相嚴嵩要害我。

第二天,天還沒亮,他就騎著馬,急向故鄉奔去。

原來,這個謎語的謎底是“早早回鄉”。“棗”和“早”是諧音,兩個棗就是“早早”的意思,而“茴香”和“回鄉”也是諧音,這樣合起來就是“早早回鄉”的意思,兒媳婦真是用心良苦啊!

娘娘捎禮盒

明朝朱元璋稱帝後,不聽國師劉伯溫的忠告,反而聽信宰相李善長的讒言,對他時時猜忌,事事疑心。

一天,朱元璋對娘娘說:“劉伯溫飽讀詩書,才高八鬥,讓他去當太子的老師吧。”娘娘雖感這樣做有些大材小用,但想到太子也要有個好先生,心裏倒也喜歡。

於是,劉伯溫便當上了太子的老師。

朱元璋為了摸摸劉伯溫的心思,便每晚都要查問小太子讀什麼書、寫什麼字,國師說過什麼話,做過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