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裏圓外方,什麼外圓裏方,
什麼上圓下方,什麼下圓上方?
兒子想了半天也猜不出,氣得父親揚手“啪”地一巴掌。兒子哭哭啼啼往外走,正好碰見了他的姐姐。
姐姐說:“這個謎不難猜啊,你回去對父親說,膏藥裏圓外方,銅錢外圓裏方,籮筐上圓下方,筷子下圓上方。”
兒子趕忙把謎底告訴父親。父親高興地問:“你是怎麼想出來的?”
兒子答道:“姐姐教的。”
“這怎麼可以!”父親發怒了,把女兒叫來大罵一頓。女兒心裏十分委屈,一時想不開,當晚就上吊死了。
父親悔恨不已,隨口吟詩一首,以痛悼亡女。詩曰:
生來清而潔,胸中氣蓬發,
為了親生子,丟了一枝花。
這首詩是一則謎,謎底為:蓮花。
老農考孫子
古時候,有對爺孫倆一起去鋤地。炎炎夏日,兩人幹了一會兒活,就來到地頭的一棵大樹下歇涼。
為了消除疲勞,爺爺提議兩人來猜個謎,以度時光。於是,爺爺略微想了想,便給孫子出了這樣一個謎語:
憶當年,頭戴彩色纓帽,身穿羅衣數套。別人見了喜悅,自己也覺俊俏。不幸老年到,衣帽被剝,懸空高吊。受盡風分離,最終還不免到那衙門走一遭。
到了該鋤地的時候了,孫子還沒猜出來。爺爺說:“你邊鋤地邊好好想想吧!”
思考了一會兒,孫子豁然開朗。原來,爺爺的謎語謎底是:玉米棒子。
學者門前的對聯
從前,有一個學者特別喜歡猜謎,為了同善於猜謎的人結交朋友,他在自己的家門兩旁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話不老”,下聯是“鏡中人”。橫批是“中者進,惑者遁”。門前兩名書童守衛,過往行人皆不解其意,沒有人進得府去。
一天,有一個9歲的兒童衣不蔽體,從學者門前路過,看見此聯之後,硬要會見學者,學者無奈,隻好答應相見。當這個9歲兒童將對聯含義告訴學者時,學者十分讚賞兒童的才華,並留做書童。
原來,這副對聯的上聯隱藏著一個“請”字,下聯隱藏著個“入”字。
孩童難倒鐵拐李
鐵拐李是八仙中的一位,他經常身背寶葫蘆雲遊四海。一天,他在峨眉山上遇見了一個孩童。
孩童問鐵拐李:“你葫蘆裏裝的是什麼?”
鐵拐李答:“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頑皮的孩童不以為然,脫口便說:“那你怎麼不治一治你的瘸腿呢?”
鐵拐李臉一紅,生氣地說:“小小頑童,休得無禮!你姓什麼?今年幾歲了?”
孩童連忙答道:“我的姓正好是我的歲數,我的歲數正好是我的姓。”
鐵拐李聽後大吃一驚,感到頑童不是一般的人,但一時又猜不出謎底,隻得羞愧地騰雲而去。
回去後,他把這事講給呂洞賓聽,呂洞賓連忙說出了謎底,並哈哈大笑起來,弄得鐵拐李很不好意思。
原來,孩童姓“王”,11歲,讀作一十一歲。
蒙頭做詩
清朝時,江蘇武進縣有位名叫黃仲則的少年,四歲時失去了父親,全靠母親教他讀書。
一年,剛滿九歲的黃仲前往江陰參加科舉考試,住在一座小樓上。臨考的時候,他卻還在蒙頭作詩。同來應試的書生以為他還在睡大覺,就上前用手推醒他,黃仲則不耐煩地說:“我剛剛想到‘江頭一夜雨,樓上五更寒’兩句詩,正要做下去,不要打擾!”
主考官聞罷,感到很有趣,於是就召見了這個詩才非凡的神童,並詼諧地吟了四句小詩考他。詩雲:
一個懶書生,睡到日當頂。
雞在旁邊叫,他才把眼睜。
黃仲則笑了笑,蹦到主考大人的書案前,揮筆寫了個字。
主考官一看,捋須讚歎:“天資巧慧,日後必成大材!”
原來,黃仲則在紙上寫的是一個“醒”字。
諷糧商
明朝文學家吳承恩自小家貧,他的父親因屢試不中,轉而從商。但又改不了讀書人的敦厚,錢賺不到,還被地痞流氓所欺,得了個外號吳戇。吳承恩卻聰明伶俐,博覽群書,有神童之稱。
當時有個惡霸叫張皇興,開的是糧行,用的是大鬥進,小鬥出,又仗著老婆有幾分姿色,和官府扯上了關係。有了財勢,更加為非作歹,仗勢欺人。
一天,他路過吳承恩家門前,想起吳承恩被稱為神童,心中不服,找了吳承恩出來,說道:“聽說你是神童,和我寫副對子試試。”
吳承恩早就想治治他,大好機會豈能放過,立即提筆寫下:
皇興大糧行;
慈夙楚城揚。
橫批:去四首。
張皇興還以為吳承恩說他的生意大,將城中四大富豪都比了下去。歡天喜地帶了對聯回家貼上,還沾沾自喜。
不久,有一秀才路過,看後哈哈大笑。張皇興不明所以,問之,秀才說道:“皇興及慈夙去了四首後,不就成了王八及心歹了嗎?”
張皇興一聽,氣得暴跳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