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文采篇(1)(1 / 3)

祝家女作詞謎自喻

相傳,從前有一祝姓女子諳通文墨。出嫁後,夫妻之間和和睦睦,恩恩愛愛。可等到上了年紀,妻子花容暗淡,神態失妍,那喜新厭舊的郎君就冷眼相看了。

一天,祝女借著吟誦房中一物,作了一詞謎自喻。其詞曰:

生在祝家莊,許配茅家寨,情投意合,兩小無猜。貪心媒介,幾番撮弄,把奴騙到長街去拍賣。幸好遇上鍾情書生,迎奴進書齋,真寵愛!

先親嘴,後開懷,緊抱奴家的身軀放不開,知心話兒要奴家說出來。誰料到,運轉時乖,光陰過得快。到老來,容顏衰,毛發敗,不理睬,薄情郎將奴拋出欄杆外,另娶新娘進房來。

這首詞謎使人讀後頗有一種同情此女子的遭遇,而代為鳴不平的感覺。它既是這一女子的自喻,又是個很好的物謎,其謎底是:毛筆。

薩都剌詠傘言誌

元代詩人薩都剌曾作了一首詠物的詩謎,收在他的詩集《雁門集》中,詩曰:

開如輪,斂如槊,剪紙調膠護新竹。

日中荷蓋影亭亭,雨中芭蕉聲蕭蕭。

晴天則陰陰則晴,晴陰之說誠分明。

安得大柄居吾手,去覆東西南北人。

原來,這首詩詠的是傘。謎麵有條不紊地敘述了“傘”開與關時的不同形狀以及材料製作,晴天與雨天的不同作用。

最後兩句借謎詠誌,表達了“安得大柄居吾手,去覆東西南北人”的抱負,顯示出詩人的高超手筆與政治理想。

百鳥歸巢圖謎

相傳,明代有位翰苑名賢,花了很多錢買到了宋代文學家蘇東坡的真跡——《百鳥歸巢圖》。

為了更好地解釋這幅畫,翰苑名賢想為此畫配一首好詩。於是,猛然間想起昔友倫文敘。此人出身卑微,曾賣過菜,但其才華閃爍,詩文能臻跌宕流美,有蕩氣回腸之境。

倫文敘看過《百鳥歸巢圖》之後,稍一思索,便揮筆直書起來。詩雲:

天生一隻又一隻,三四五六七八隻。

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萬石。

翰苑名賢仔細品味:此詩之中用諧音“巢”暗指“朝”,以“鳥”比喻奸佞。這些“鳥”啄盡人間千萬石,弄得民不聊生,可謂寓意深刻!

翰苑名賢再一品味,才發現倫文敘的題詩不僅寓意深刻,且有數學情趣,不禁拍案叫絕,連讚:“妙絕!妙絕!”

原來,倫文敘的詩不僅寓意深刻,而且扣住“百鳥”二字,“天生一隻又一隻”,是兩隻鳥;“三四五六七八隻”就是3×4=12;5×6=30;7×8=56,四數加起來正好是一百隻,所以,翰苑名賢拍案叫絕就不足為奇了。

白居易巧訓武官

唐朝長慶二年,已過半百的白居易來到杭州擔任刺史,剛上任不到一個月,就下起了紛紛大雪。

一天,聽說兩名武官被大雪封鎖在城外山寺中受凍挨餓,心裏倍感慚愧,立即準備了兩件棉大衣和酒飯,又從自家書房取出一盒精致玲瓏之物,並在這盒玲瓏之物上附了一首幽默小詩:

兩國打仗,兵強馬壯。

馬不吃草,兵不征糧。

派人一道冒雪送往城外寺中。

兩武官一見甚喜,穿上了厚厚的棉大衣,邊吃邊樂嗬嗬地擺開陣勢,相互“鬥”了起來。原來這是一則詩謎,謎底是象棋。

打沙袋健身

唐、祝、文、周是明朝江南的四大才子,一天,四人同往酒樓遊玩,所談之事離不開詩詞、隱語。

席間,文征明說:“唐寅能詩會畫,又是製謎射虎高手,不如改名為‘射虎’如何?”

周文賓接著說:“我們四人伯仲叔季,唐寅才學第一,射虎功夫了得,改名為‘伯虎’豈不更妙!”

在一旁的祝枝山更是拍掌叫好。於是唐寅又名唐伯虎了。

此時,周文賓看到窗外梅花盛開,不知不覺地吟起北宋詩人王淇的七絕《梅》: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隻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唐伯虎聽罷,連忙說:“我現在就借鑒前人之謎,說出來給各位猜猜,看他們是在做什麼事。”說罷唱出四句:

不受脂粉半點侵,穿麻餓肚自甘心。

隻因誤入少林寺,惹得手腳忙到今。

原來,這是一則謎語,其謎底正好說出了四才子正在做的事情:打沙袋。

項羽長歎喻字

秦朝未年,楚霸王項羽被沛公劉邦圍困垓下,項羽全軍覆沒,悲痛欲絕,單槍匹馬殺出重圍,倉皇來到烏江邊上。一位船家想接他渡江,希望他東山再起,卷土重來。

但是,此時的楚霸王悔恨交加,深感無臉見江東父老,不肯上船。他含著淚將坐騎趕上小船。小船劃至江心,坐騎不舍主人墜水而亡。

項羽望著陰雲慘淡的長天和濁浪翻滾的烏江,頓覺萬物皆空,禁不住仰天長歎,吟詩曰:

憶當年八千子弟,到如今隻有孤人立,美人名馬,化作兩點傷心淚,眼前是江水橫流,扁舟一葉!

這首詩生動地反映了項羽當時的心情,而這種心情又通過這首詩體現在一個字上。原來,這個體現項羽心情的字就是:愁。

楊億巧讀祭文

楊億字大年,北宋文學家,文思敏捷,有奇才。

宋真宗景德四年,郭皇後病死,遼國送來祭文。皇帝命楊億開讀,哪知卻隻是空紙一張!明擺著意含輕侮。於是楊億急中生智,自撰祭文:

惟靈,巫山一朵雲,閬苑一團雪,桃源一枝花,秋空一輪月。豈期雲散雪消,花殘月缺。伏惟尚饗!

皇帝聽了非常高興。楊億采用了燈謎的“自我抵消”的手法,祭文中的“雲散雪消,花殘月缺”二句,使“巫山一朵雲,閬苑一團雪,桃源一枝花,秋空一輪月”遂成子虛烏有,而“惟靈”、“伏惟尚饗”則是祭文的慣用語,所以,這一切恰好暗合空紙無字。

唐伯虎巧遇伯樂

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從小飽讀詩書,酷愛繪畫。其父在蘇州街頭開了家酒店,常有文人騷客前來開懷暢飲,吟詩作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