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奉節縣有位醫術高明的郎中名叫劉玉霍,他不僅救死扶傷,而且還解囊濟貧,救助百姓。杜甫十分感動,連說:“真是一位善良的老人啊!”
第二年春節,杜甫送給劉郎中一副自己寫的春聯:
阿鬥過橋到蜀地,
昭君出塞去異鄉。
橫額是:
立起沉屙。
在這副對聯裏,暗含了四味中藥名,一位漢將名,杜甫用此謎聯巧妙地讚譽了這位老中醫。精通文墨的劉郎中一看,便知道了謎底,連忙道謝,當即擺酒宴請杜甫,後來,他和杜甫成了很好的朋友。
原來,這副謎聯的謎底分別是使君子、獨活、王不留行、生地和漢將霍去病。
辛未狀元
南宋辛未年間,江陰舉子袁舜臣赴京參加會試,臨行前,他在馬鞍上寫了一首詩:
六經蘊藉胸中久,一劍十年磨在手。
杏花頭上一枝橫,恐泄天機莫露口。
一點累累大如鬥,掩卻半床何所有。
完名直待李冠歸,本來麵目君知否?
開始,人們以為是一首平常的詩,隻是不解其意。後為蘇州舉人劉堿看到,一下就識破了謎底。
原來,這是一首詩謎,謎底是“辛未狀元”。此詩每一聯射一字:六加一、十為“辛”字;杏除去口加一橫為“未”字;“床”(古寫異體作“爿木”)掩去一半為“爿木”,大字加一點為“犬”,合成“狀”(繁寫作“狀”)字;“完”去掉寶蓋頭為“元”字,合起來是“辛未狀元”。
懷素和尚考徒弟
唐朝時,有位名叫懷素的和尚嗜酒如命,擅長書法,尤以“狂草”出名。
一日,山東平原太守顏真卿路過懷素和尚的“綠天庵”。兩位書法家一相見,就十分歡悅,酒至半酣,懷素嬉笑揮毫,寫了一聯請顏太守對:
白蟒過江,頭頂一輪明月。
顏真卿博學多才,區區此聯豈能難得過他!於是接過大筆,以端莊雄偉、氣勢開張的正楷寫出下聯:
烏龍掛壁,身披萬點金星。
懷素看罷,拍掌稱好,讚曰:“太守不僅行書遒勁鬱勃,正楷更是爐火純青,難得!難得!”
正在此時,小和尚前來添酒,懷素指著上下聯笑曰:“徒兒,你可知道這上、下聯各詠何物嗎?”
小和尚聰明過人,稍一思索,便答來出了。顏真卿誇曰:“名師出高徒,恭喜!恭喜!”
原來,這上、下聯各詠的東西是:油燈和杆秤。
歸來馬蹄香
宋徽宗趙佶,既喜歡繪畫,又善工花鳥。一日,趙佶踏春歸來,興致正濃,便以“踏花歸來馬蹄香”為題,在禦花園舉行了一次畫考。
由於花之香氣難用形象表現於畫麵,許多畫師雖有丹青妙手之譽,卻麵麵相覷,無從下筆。獨有一青年畫師思維活躍,欣然命筆。
宋徽宗俯身細覽,撫掌讚美道:“妙!妙!妙!”接著說道:“此畫之妙,妙在立意妙而意境深。把無形的花香,有形地躍然於紙上,令人感到香氣撲鼻!”
眾畫師一聽,莫不驚服,皆自愧不知。結果,這幅筆精墨妙、構思奇巧的丹青之作被選進內宮清裱鑲掛。
原來,這位年輕的畫師畫的是:在春意盎然的郊野,駿馬徐行,幾雙彩蝶追逐於馬蹄四周,翩翩起舞。
徐文長解謎
每年的元宵節,為了增加節日氣氛,吸引遊人,杭州西湖總宜園都要舉行燈節燈謎晚會。
一天,江南才子徐文長路過園門口,看見一群人正在昂首觀看高高懸掛的一首詩謎,大家議論紛紛,苦苦猜測。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二人抬頭不見天,一女之中半口田;
八王問我田多少,土字上麵一千田。
徐文長讀完後,微微一笑說:“這有什麼難的?”聽到這話,大家紛紛圍上前來請他快講。徐文長隻是說了句“但願人間家家如此”,說完便匆匆而去。
眾人思索了很久,也沒有找出答案,都說徐文長是個狂人。後來,一位學究經過細細品味,終於領悟了其中的奧妙,大聲叫道:“妙!妙!世間竟有如此高人,真乃三生有幸啊!”說完便去追徐文長,最後和徐文長成為了密友。
原來這首詩的謎底是:夫妻義(義)重。其中“義”是“義”的繁體。
王安石巧寫用字詩
王安石曾寫有一首關於“用”字的字謎詩,詩雲:
一月又一月,兩月共半邊,
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長流之川,
一家有六口,兩口不團圓。
謎語按筆形把“用”字拆成多個零部件,再以不同形式重複組合而製成,既形象又生動。
晏殊聯句成謎
晏殊是宋朝一位官居一品的大學士,為人耿直,舉賢任能,朝野人士皆譽之為“賢宰相”。
暮春時節,晏殊攜隨人到西湖遊玩。微風吹來,飄落的花瓣隨流水而去,他隨口說道:“無可奈何花落去。”苦思了良久,還是對不出來。
次年,晏殊奉旨又南下巡視,路過揚州。他聽說當地有座古刹“大明寺”,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殿堂四壁題很多佳詩妙句。
宴殊聽罷,不覺動了選才之心,於是專程來到寶殿嵯峨、山門弘敞的大明寺。他從壁間題詩中,識得江都尉王琪的詩才,叫人把王琪請來,用酒飯款待,邀他一同遊覽,吟詩作對。
談笑間,晏殊麵對晚春景色,笑曰:“老夫去年遊西湖,偶得‘無可奈何花落去’一句,輾轉思索了很久,終未又出,才子是否肯予以成全?”
王琪略一沉吟,拱手回道:“可以對‘似曾相識燕歸來’。”
晏殊一聽,撫掌稱妙。陪遊的文官最喜歡瘦辭隱言,他接著說:“都尉大人這一聯句,亦是一個字謎,妙不可言!”
原來,王琪的這句“似曾相識燕歸來”暗射了一個“鵲”字。
女兒製謎思雙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