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試才篇(1)(2 / 3)

丁儀想了想,馬上答了出來。曹操微微一笑,取出早已寫好了的紙條,要丁儀猜兩個字。隻見上麵寫著:

道士腰間兩柄錘,和尚肋下一條筋。

丁儀想了想,馬上用筆在紙上點了兩點。曹操見他才思敏捷,對答如流,就把女兒許配給他了

原來,曹操的那個字謎的謎底是“晶”,丁儀在紙條上點的兩個字是“平常”。

因為,三個日字一疊是“晶”字,“道士腰間兩柄錘”,道士,就是倒“士”字,腰間加上兩點,即成一個“平”字,“和尚肋下一條筋”中的“筋”是“巾”的諧音,所以應為“常”字,合起來就是“平常”二字。

白居易求物

唐朝詩人白居易11歲時就離鄉飄泊,孤零異鄉。他特地攜詩稿到老學士顧況家拜訪,顧況拿過詩稿,默默念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顧況讀罷不禁拍案稱好,連聲稱讚:“倘若胸中無秀氣,腹內欠才識,小小年紀豈能寫出如此神韻盈溢、妙語驚人之佳作!”

顧學士想提攜這位才學閃爍的少年,便問白居易需要什麼。白居易稍一沉吟,拱手敬答:“感謝先生厚意。眼下,為斥惡揚善,學生急需之物乃是……”

隻見他淘氣地一笑,吟出四句:

此寶瘦又細,說話把頭低。

不吃農夫糧,能為民出氣。

原來,白居易要老學士送給他的東西是毛筆。

王士禎險交白卷

清代詩人王士禎才華橫溢,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當時,康熙皇帝身旁有一位文學侍臣張英,常在聖上麵前極力推薦他。於是康熙召見了王士禎,為了考考他的才能,隨手寫了一個字,命他以此為題寫一首詩獻上。

王士禎雖是大詩人,但反應較為遲緩,再加上皇帝在一旁坐等,頓時緊張得汗流浹背,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

張英見狀十分著急,隻好在一旁代替他寫了一首,然後揉成小團悄悄放在他的桌角上。王士禎照抄了一份,這才交了卷。

康熙接過詩箋,一字一句吟道:

凝翠掛金垂絡絲,臨風搖曳舞芳姿。

異株吐絮漫香霧,正是歸棹係纜時。

讀罷,康熙笑著對張英說:“都說王士禎的詩詞風骨神逸,別具一格,依朕看與你的文采差不多。”

張英謙虛地回答道:“哪裏,王士禎是大詩人,下官豈敢相比。”說罷私下竊笑,鬧得王士禎支支吾吾,哭笑不得。

原來,皇帝當麵出的詩謎的謎底是柳。

乞求賞識

中唐詩人朱慶餘,才華橫溢,但年輕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屢屢落第。

有一年,臨考之前,他特意寫了首七絕小詩《近試上張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

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

畫眉深淺入時無?

張水部任水部員外郎,頗負時譽。朱慶餘贈詩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張籍的賞識後代為宣揚,以使主考官知其才名,易被錄取。

於是,他借閨方之情隱喻考試,自比新娘。言外之意就是問:“我的詩文是刁合於潮流,是否適合主考官的胃口?”

張籍讀後,覺得朱慶寫的文章讀來生動風趣,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很有才氣,便召見了他。

二人笑談之間,張籍想再考考眼前這書生,於是以一鳥名為題,令其即席賦詩詠之。朱慶餘略一沉思,出口便賦:

丁丁向晚急還稀,啄遍庭槐未肯歸。

終日與君除蠹害,莫嫌無事不頻飛。

張籍聽罷,連連稱好。於是,在張籍的推薦下,朱慶餘於寶曆二年中進士,官至秘書省校書郎。

這則謎詩的謎底是啄木鳥。

羅貫中以詞答詞

元朝時,施耐庵因不願為權貴欺壓百姓,毅然辭去了杭州錢塘縣尹的官職。回到了老家蘇州,他一麵教學謀生,一麵根據梁山故事的話本寫作《水滸傳》。

春暖花開的一天,一位商人素聞施耐庵博學多才,精通詩詞文史,特意從家鄉帶來兒子羅貫中投師求學。

施耐庵見羅貫中年約十四、五歲,長得眉清目秀,斯斯文文,但不知是否聰明好學,於是詠詞一闋試探:

雲落不因春雨,吹殘豈藉東風。結成一朵自然紅,費盡工夫怎種?有蕊難藏粉蝶,生花不惹遊蜂。夜闌人靜畫堂中,曾伴玉人春夢。

羅貫中從小熟讀唐詩宋詞,他略一思忖,拍手笑道:“敬稟教師,待學生也吟詩一句作答。說罷吟道:

白蛇遊過清水塘,一朵蓮花開岸上。

施耐庵一聽,連聲叫好,當即收他做了徒弟。

原來,二人吟誦的都是油燈。

管輅射覆趣聞

三國時,有個名叫管輅的人,擅長射覆,名氣很大。

有一次,館陶縣令諸葛原到新興做太守,管輅前往送行,恰好來了許多客人。諸葛原欲試管輅射覆之才,於是,將燕卵、蜂窠、蜘蛛分別放在三個盒子裏,讓管輅來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