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護理教學查房2(2 / 3)

3. 後期均伴有明顯的低氧血症。

護士彭佳:老師,怎樣保持半坐臥位姿勢?

護士王寶娜:有兩種方式:

1.搖床法:患者臥於床上,以髖關節為軸心,先搖起床頭支架與床成30°~40°,使上半身抬高,再搖起膝下支架,以防患者下滑。必要時,床尾可置一塊軟枕,墊於患者足底。放平時,先搖平膝下床頭支架。

2.靠背架法:如無搖床,可在床頭墊褥下放一靠背架。將患者上半身抬高,下肢屈膝,膝下墊軟枕,軟枕用中單包裹,中單兩端的帶子固定於床緣,以防患者下滑。床尾、足底墊軟枕。其餘同搖床法。

護士長李冰:那麼,半臥位的臨床意義有哪些?請範麗莎回答。

護士範麗莎:半臥位的臨床意義有:

1.某些麵部及頸部手術後患者。采取半坐臥位可減少局部出血。

2.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難的患者。采取半坐臥位,由於重力作用,部分血液滯留於下肢和盆腔,使回心血量減少,從而減輕肺瘀血和心髒負擔;同時可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擴大,減輕腹腔內髒器對心肺的壓力,肺活量增加,有利於氣體交換,使呼吸困難的症狀得到改善。

3.腹腔、盆腔手術後或有炎症的患者。采取半坐臥位,可使腹腔滲出液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這是因為盆腔腹膜抗感染性較強,而吸收較弱,故可防止炎症擴散和毒素吸收,減輕中毒反應。同時采取半坐臥位還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膿腫。此外,腹部手術後患者,采取半坐臥位,可減輕腹部切口縫合處的張力,緩解疼痛,促進舒適,並有利於切口愈合。

4.疾病恢複期體質虛弱的患者。采取半坐臥位,可使患者逐漸適應體位改變,以利於向站立位過渡。

護士長李冰:那麼,胸膜腔閉式引流目的是什麼?請朱俊麗回答。

護士朱俊麗:胸膜腔閉式引流目的:

1.引流胸腔內積氣、積血和積液。

2.重建負壓,保持縱隔的正常位置。

3.促進肺膨脹。

護士何潔:胸腔閉式引流適用於哪些疾病?

護士朱俊麗:胸腔閉式引流的適應證有:外傷性和自發性氣胸、血胸、膿胸或心胸外科術後引流。

護士長李冰:那麼,氣胸、血胸和膿胸置管的位置怎樣來確定和選擇?請於慧回答。

護士於慧:置管和置管位置:通常在手術室置管,緊急情況下可在急診室或患者床旁進行。可根據體征和胸部X線檢查結果確定置管位置:

1.氣胸:由於積氣多向上聚集,宜在前胸膜腔上部引流,因此常選鎖骨中線第2肋間置管引流。

2.血胸:一般於腋中線和腋後線之間第6~8肋間插管引流。

3.膿胸:常選擇膿液積聚的最低位置置管。

護士長李冰:那麼,留置胸腔閉式引流管患者的護理要點有哪些?請賀曉宇回答。

護士賀曉宇:

1.當出血量多於100ml/h,血液呈鮮紅色,有血凝塊時,提示有活動性出血,要立刻通知醫師處理。

2.患者下床活動時,引流瓶的位置應低於膝蓋水平,且要保持平穩。

3.鼓勵患者深呼吸,咳嗽和變換體位。

護士長李冰:那麼,胸腔引流為什麼要求是密閉的呢?請卜彩紅回答。

護士卜彩紅:因為胸腔是一個潛在的密封腔隙,胸腔內的環境壓力是-8~-10cm H2O,當環境壓力改變時,會影響到肺的膨脹,尤其是兩側胸腔壓力失衡時會導致縱隔的移位,從而直接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呼吸功能,不及時處理將危及生命。

護士梁娜:老師,那怎樣才能保證引流管道的密閉呢?

護士卜彩紅:保持管道密閉需注意以下幾點:

1.隨時觀察管路有無脫出。

2.保持水封瓶內長管沒入水中3~4cm並保持直立。

3.用油紗布嚴密包裹引流管與胸壁接觸的部分。

4.搬運患者時應用雙止血鉗夾閉胸壁引流管遠近兩端。

護士長李冰:那麼,在護理中發現管路的密閉性遭到破壞,應該怎樣處理呢?請張琳芳回答。

護士張琳芳:管路密閉性遭到破壞有以下兩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