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一節 骨軟骨瘤病 第三節 骨巨細胞瘤
查房時間:2013年5月20日 查房地點:骨科病房
查房內容:骨巨細胞瘤圍術期的護理 查房形式:三級查房
參加人員:護士長程宏。護士:秦淑慧、王琦、薛瑞芳、任慶宏、仇麗曼、李世美、楊靜、劉敏、齊小娟、李萍、郭燕、張姍姍、牛瑤、李麗。
護士長程宏:大家下午好,骨巨細胞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腫瘤性疾病,今天我們針對一例骨巨細胞瘤行腫瘤假體置換的病例進行護理查房。希望通過這次查房,提高對該病及腫瘤假體置換的認識,促進腫瘤患者的心身康複,提高醫療、護理質量。現在由責任護士秦淑慧彙報病例。
責任護士秦淑慧:22床,張某,女性,28歲,身高167cm,體重72kg,育有一女,1歲2個月,於8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左膝關節酸困,偶伴疼痛,未行任何治療。近1個月患者左膝內側疼痛明顯,活動時加重,就診於當地縣醫院,行X線檢查示:左股骨遠端骨巨細胞瘤,建議患者手術治療。患者於2013年5月30日就診於我院,初步診斷為“左股骨遠端骨巨細胞瘤”,收入院。
查體:一般情況良好,生命體征平穩。脊柱生理彎曲存在,各棘突壓痛陰性,骨盆擠壓分離試驗陰性。左大腿內側靠近膝關節處局部腫脹,壓痛陽性,無叩擊痛。左膝關節抽屜試驗陰性,浮髕試驗陰性,內外側應力試驗陰性,感覺、運動正常。既往無糖尿病、高血壓等疾患,2012年4月行剖宮產。臥床休息、完善檢查,於6月2日行“局部穿刺取活檢術”,病檢結果顯示:Ⅱ級分化,侵襲性骨巨細胞瘤。6月9日在全麻下行“瘤段切除,腫瘤假體置換術”;術中留置尿管、傷口引流管各1根;術後抗感染、對症治療;6月22日出院。
護士長程宏:好,該患者是骨巨細胞瘤行腫瘤假體置換,護理問題較多,下麵就從術前和術後來分別談談護理問題和護理措施。
護士仇麗曼:術前護理問題:
1.疼痛:與腫瘤浸潤有關。
2.軀體移動障礙:與疼痛或肢體功能受損有關。
3.潛在並發症:病理性骨折。
4.恐懼:與擔心肢體功能喪失有關。
5.知識缺乏:對疾病的診療措施、預後等缺乏應有的了解。
護理措施:
1.適當的活動和休息:以臥床休息為主,外出檢查需用輪椅,避免患肢負重。
2.疼痛護理: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保證患者的休息。鼓勵患者通過聽音樂、與家屬聊天,轉移注意力,使精神放鬆。
3.心理護理:加強巡視,滿足患者所需,通過語言、表情、舉止和態度給患者以良性刺激,使患者樂觀地對待疾病和人生。觀察並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給以心理安慰和支持,消除害怕和焦慮,使患者情緒穩定。耐心向患者解釋病情,根據心理狀態,注意保護性醫療措施,解釋治療措施尤其是手術治療對挽救生命、防止複發和轉移的重要性,同時做好家屬的心理指導。
護士長程宏:疼痛是患者入院後最突出的問題,列在首位是對的。但是,骨巨細胞瘤少數病例可出現骨皮質穿破,關節麵塌陷,並發病理性骨折。發生病理性骨折會加重患者的痛苦,增加治療、護理難度。因此,護理問題應該按照輕、重、緩、急來排序,雖然病理性骨折是潛在並發症,但因為其屬於嚴重並發症,應該排在現存問題軀體移動障礙之前。
護士齊曉娟:知識缺乏也是患者恐懼、焦慮的原因,我認為可以把其作為第四個護理問題恐懼、焦慮的原因之一,不必單列一個護理問題。
護士長程宏:對,說得非常好,護理問題的羅列一定要避免過多、過濫,避免千篇一律,這也是大家常常容易犯的錯誤,我們都應該認真斟酌,加強學習。對術前問題和措施,誰還有補充?
護士郭燕:該患者是一位年輕媽媽,孩子剛剛1歲2個月,與患者的交談中我發現,她在孩子6個月的時候就出現了患肢不適,為了保證母乳喂養,不給孩子帶來藥物、射線的不良影響,一直拒絕拍X片及口服止痛藥物,直到孩子斷奶才來就醫,對孩子充滿很深的眷戀和愧疚,這也是導致患者焦慮的原因。因此,我認為為了減輕患者的焦慮,可以允許患者在病房張貼一些她孩子的照片,還可以從為了孩子的角度,樹立她戰勝疾病的信心。
護士長程宏:補充得很好,我們在護理工作中,就是不僅要注重患者的疾病治療,還要加強人文關懷,創造一切有利於患者身心康複的條件,為患者提供最優質、高效的服務。下麵請王琦談術後護理問題和措施。
護士王琦:
1.疼痛:與手術致組織損傷有關。
2.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與軀體移動障礙有關。
3.感染的危險:與手術致組織損傷及引流管有關。
4.管路脫出的危險:與固定不當、關注意識不強有關。
5.潛在並發症:失用綜合征、深靜脈血栓、肌肉萎縮。
6.便秘。與臥床、不習慣床上大小便、飲食攝入不足有關。
護理措施:
1.疼痛的護理:保持室內安靜,為患者采取舒適體位,患肢下墊軟枕,使之抬高15°~20°,為患者治療、護理過程中,動作要輕柔,關心、體貼和安慰患者,主動與患者交流,適時、恰當地給予心理護理,使患者精神愉快、情緒穩定、思想放鬆,以提高患者的疼痛閾值。輕度疼痛時,指導患者采取一些預防或減輕疼痛的方法,如深呼吸、想象、放鬆、聽音樂等,中、重度疼痛時可遵醫囑給予藥物止痛,必要時應用鎮痛泵,觀察止痛效果。
2.壓瘡的預防:保持床單位及皮膚清潔、幹燥,並定時按摩皮膚受壓部位,加強巡視,做好交接。講解活動的重要性,提供手術成功的病例,增強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使之主動活動。把常用物品放在患者伸手可及處,指導並協助患者使用便器。
3.傷口的護理:妥善固定引流管路,告知患者及家屬引流管的重要性,防止移動患者時,將其牽拉、脫出。床頭掛有防止脫出的警示標示,以引起注意,每班認真交接。保持傷口敷料清潔、幹燥及負壓引流管通暢,觀察傷口有無滲血及引流液量、色、性質,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給予處理。切口換藥時進行嚴格無菌操作。嚴密觀察體溫變化,遵醫囑合理使用抗生素,並觀察用藥效果及不良反應。
4.尿管的護理:尿管的護理:留置尿管作為一種侵入性操作,本身就會損傷尿道黏膜,而尿管對人體來說,是一種異物,刺激尿道與膀胱黏膜,引起尿道水腫。然而患兒對留置尿管的反應缺乏,對尿道口疼痛、進入生理彎曲、膀胱刺激症狀沒有反應,護理人員無法掌握患兒的忍受程度,主觀上會認為患兒無痛苦,易放鬆警惕,插管時動作過重,造成黏膜的損傷。因此插尿管時應該選擇粗細適宜的尿管,動作要輕柔,操作要熟練。術後及時拔除尿管,減少對局部組織的刺激。拔尿管時,應該把氣囊的液體完全抽出來,再拔管。如果遇到拔除困難的情況首先要看氣囊的液體有無完全抽出,再看尿道分泌物是否異常,分析是否有感染的情況,同時做好家長及患兒的心理護理,使其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