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長程宏:好,回答正確,那什麼是病理性骨折呢?
護士李萍:病理性骨折是指在疾病的基礎上就可出現的骨折,如骨腫瘤侵蝕骨皮質而導致的骨折,正常肌肉收縮或輕微外力所導致的骨折。
護士長程宏:對,因此說在患者入院時要做好宣教,指導患者盡量臥床休息,患肢避免負重,在外出檢查時可以使用輪椅或平車,防止跌倒。化療後的護理問題和措施有哪些?
護士薛瑞芳:
1.營養失調:低於機體需要量:與化療藥物導致患者惡心嘔吐,食欲不振有關
(1)按醫囑及時準確給予止吐藥物,必要時使用鎮靜藥物輔助治療。
(2)創造良好環境,保持病室整潔、無異味,指導患者聆聽旋律舒緩的音樂,並放鬆精神,減輕思想顧慮。
(3)鼓勵患者選擇堿性食物、固體食物或酸味食物有助於控製惡心症狀。少量多餐,多飲水,注意補充電解質,避免進食易產氣、含油脂多或辛辣的食物。
(4)臥床時出現嘔吐,應側臥以防誤吸,嘔吐後應協助患者漱口。
(5)保持口腔清潔,促進食欲。
2.有感染的危險:與化療藥物導致骨髓抑製有關
(1)化療前檢查血象,如白細胞少於4×109/L、血小板少於50×109/L,應暫緩化療,給予升白治療及營養支持,如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促紅細胞生成素(EPO),必要時可以進行成分輸血並觀察療效。
(2)化療後隔日複查血常規,了解血象下降情況。應保持環境清潔衛生舒適並增加病房消毒,減少探視,嚴密監測體溫。引導患者注意防寒保暖,預防受涼感冒及感染。
(3)醫務人員注意自身衛生消毒措施,嚴防交叉感染。
(4)指導患者清潔飲食,合理飲食,注意口腔衛生。
(5)血小板降低時注意預防出血,協助做好生活護理。囑患者少活動,防止磕碰,密切觀察出血症狀。
3.自我形象紊亂:與化療引起脫發及皮膚色素沉著有關
(1)心理疏導,告知患者停藥後新發可再生,化療前最好讓患者留短發,後期可戴假發。
(2)減少梳頭次數,應用性質和緩的洗發劑,避免刺激性洗發劑。
(3)避免使用電風吹、染發劑等。
4.潛在並發症:靜脈炎
(1)選擇粗大的前臂靜脈,交替使用,化療藥物控製滴速30~45滴,嚴防藥液外滲。指導患者穿刺處如有疼痛、紅腫、破潰、過敏需及時告知護士。
(2)如有異常立即停止輸入,盡量回抽滲出液;使用生理鹽水5ml+利多卡因注射液2ml+地塞米鬆1ml進行局部放射狀封閉或外敷水膠體敷料、清熱解毒藥膏,如海普林軟膏、如意黃金散軟膏等。
(3)抬高患肢,局部冷敷24h,嚴禁熱敷。
(4)如有嚴重的局部組織損傷或壞死,需做清創處理。
5.潛在並發症:心肌損害
(1)化療前評估患者的心髒功能,行心電圖或心髒彩超檢查。
(2)嚴格控製阿黴素的使用總量,使用心肌營養藥物保護心髒並注意滴速。
(3)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必要時心電監護。
6.潛在並發症:肝腎損害
(1)化療前進行肝腎功能的檢查。
(2)化療期間指導患者多飲水,使尿量維持在每日2000~3000ml,準確測量並記錄24h出入量、尿量、pH值及比重。
(3)給予保肝藥物靜點。
(4)定期複查肝腎功能。
7.潛在並發症:口腔潰瘍
(1)向患者宣教口腔清潔的重要性,並指導正確的刷牙漱口方法。
(2)每日常規檢查口腔情況,做好口腔護理。
護士牛瑤:老師,怎樣才是正確的刷牙漱口方法?
護士薛瑞芳:早晚使用軟毛牙刷刷牙,每餐前使用溫開水漱口,掌握“三口含漱法”:第一口,頻繁鼓腮;第二口,舌尖舔舐;第三口,仰頭呼漱。
護士長程宏:很好,詳細、具體,可操作性強,化療後的護理措施就是要針對化療的不良反應來製定。孟麗芝,從前麵講到的,你能總結出化療有哪些不良反應?
護士孟麗芝:
1.骨髓抑製:表現為白細胞,尤其是粒細胞減少,以及血小板降低,是化療副反應中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一種。嚴重的骨髓抑製易繼發出血和感染,是化療相關死亡的重要原因。臨床表現為發熱、口腔、鼻腔黏膜出血,後期可出現紅細胞下降、貧血等。
2.惡心、嘔吐:化療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嚴重降低患者的化療依從性,使患者對化療恐懼。初次化療的惡心和嘔吐的控製非常重要,它直接關係到以後化療反應的輕重,使用順鉑和阿黴素引起的為遲發型嘔吐,主要發生於用藥24h後,對順鉑來說,嘔吐在化療後48~72h達到高峰,可能持續6~7日。
3.脫發:化療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最常見於化療後1~2周,2個月達高峰,化療停止1~2個月後可再生。影響患者心理,是部分患者抗拒化療的重要原因。
4.心肌功能損害:阿黴素等蒽環類藥物是導致心髒毒性的主要藥物。竇性心動過速通常是腫瘤患者心髒毒性作用的最早信號,重者可表現為心悸、氣短、心前區疼痛等類似心絞痛的表現,甚至心力衰竭、心肌梗死。
5.肝、腎功能損害:肝功能損害表現為乏力、惡心、嘔吐、肝髒腫大、血清轉氨酶及膽紅素升高,重則出現黃疸、腹水甚至急性肝萎縮。腎功能損害主要為順鉑所致,尿中可出現紅細胞、白細胞和顆粒管型,尿素氮、肌酐升高,內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嚴重者可導致不可逆性腎衰竭。
6.阿黴素為發皰劑,可導致皮膚色素沉著,滲漏後可引起局部組織壞死,嚴禁外周靜脈給藥。
護士長程宏:還要注意觀察有無腹痛和腹瀉,必要時病室每日進行紫外線消毒,這些不良反應是希望大家能牢牢記住的,骨肉瘤化療必須確診後才能進行,通過哪些途徑才能確診?
護士李世美:通過臨床表現、影像學、病理學檢查三結合確診。組織病理學檢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活檢,是診斷骨腫瘤最可靠的檢查,是所有診斷方法中最具權威性的金標準。有兩種途徑:切開活檢(切取和切除)和穿刺活檢,可以明確腫瘤的生物學行為,目前大多使用穿刺活檢。
責任護士張海燕:為什麼要使用穿刺活檢?怎麼完成呢?
護士李世美:穿刺活檢可以在局麻下進行,方法簡便,對組織損傷小、出血少、並發症少,不影響早期的放、化療及手術方案的製定,具有痛苦小、時間短的優點,患者容易接受,不僅最大可能地減少和避免了腫瘤細胞的擴散,也為臨床治療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護士任慶宏:操作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像常規手術一樣進行皮膚準備,備局麻藥(利多卡因)、不同型號的穿刺針、注射器、無菌手套等。穿刺時應確保取材的針道位於手術切口上,以便能在手術時完整切除。穿刺針道盡可能與肢體的長軸平行,通過肌肉而不應通過肌間隙取材,以避免腫瘤局部擴散、種植。取材結束後輕壓取材部位數分鍾止血,以減少汙染範圍,最後將穿刺標本放於固定液中及時送檢。
護士長程宏:穿刺活檢術後在護理上還有哪些注意事項?
護士牛瑤:進行組織活檢患者應按手術對待,認真進行交接。穿刺前做好心理護理,告知操作過程及注意事項。穿刺過程中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傾聽患者主訴,注意有無劇痛及電擊麻樣感覺,防止操作不當引起功能受損,同時一旦發現麵色蒼白,出冷汗,手足冰涼時,應立即通知醫師停止操作,必要時給予吸氧。術後穿刺肢體製動,穿刺點加壓包紮,觀察穿刺點有無滲血,穿刺肢體有無腫脹以及末梢血運、活動、感覺。告知患者臥床休息24h,24h後可在床上進行適當功能鍛煉。
護士長程宏:這裏我想強調的是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雖然有很多新的、先進的診療手段,如MRI、CT、ECT等,但對於骨腫瘤的診斷最不可缺少的是X光片,X片是診斷骨肉瘤的首選和基本方法。CT、MRI有助於了解腫瘤的大小、浸潤範圍及其與鄰近重要血管、神經的位置關係;MRI可發現髓腔內的跳躍病灶,為保肢手術提供更詳細可靠的信息;放射性核素骨掃描(ECT):靈敏度高,可顯示原發灶,早期發現轉移灶,但其特異性不高。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骨腫瘤治愈率的關鍵,惡性腫瘤的保肢治療已成為主要趨勢,那麼,惡性骨腫瘤保肢治療的原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