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一節 骨軟骨瘤病 第四節 骨肉瘤
查房時間:2013年5月31日 查房地點:骨病科病房
查房內容:骨肉瘤化療的護理 查房形式:三級查房
參加人員:護士長程宏。 護士:任慶宏、王琦、秦淑慧、仇麗曼、薛瑞芳、楊靜、齊小娟、牛瑤、孟麗芝、李世美、郭燕、劉敏、張姍姍、李萍、任慶宏、閆俊鴿、張海燕。
護士長程宏:大家好!骨肉瘤是源於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多發於青少年,危害較大。目前從全球來說,骨肉瘤的治療已進入平台期,也就是說,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雖然腫瘤假體置換技術在不斷進步,但骨肉瘤的治療仍需要通過化療來控製轉移,化療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保證化療的規範性、貫續性、有計劃性,一直是我們研究的課題。今天我們就是希望通過對一例骨肉瘤化療的查房,共同提高對骨肉瘤這種惡性骨腫瘤的認識,進一步規範新輔助化療的用藥、護理等。下麵由責任護士張海燕彙報簡要病史。
責任護士張海燕:21床患者,李某,男性,20歲,主因“左大腿下段腫脹、疼痛兩月,加重一周”,門診X線攝片示:左股骨下端成骨性破壞,可見Codman三角。診斷為“左股骨遠端骨肉瘤”於2013年5月20日辦理入院手續,乘輪椅入病房。
查體:患者神誌清楚,言語清晰,全身皮膚黏膜無黃染,無瘀點瘀斑,淺表淋巴結未及腫大,腹軟,肝脾下未及,左大腿下段內側可見一腫塊,大小約為5cm×8cm,質硬,壓痛明顯,邊界不清,活動度差,局部皮溫升高,淺靜脈怒張,左膝關節屈曲活動受限。左足背動脈搏動好、感覺正常。肌張力正常,肌力V級。既往體健,否認肝炎、結核等傳染病史,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史,無食物及藥物過敏史,無手術史及輸血史,否認惡性腫瘤家族史。患者起病以來,睡眠、精神、食欲較差,二便正常,體重無明顯減輕。
入院後完善相關檢查:①左股骨CT示:左股骨遠端病變,考慮原發性骨惡性腫瘤,骨肉瘤可能性大。②骨掃描示:左股骨遠端代謝異常,餘全身骨骼代謝影像未見明顯異常。③查血常規、凝血係列、未見明顯異常,血生化檢查:血清堿性磷酸酶及乳酸脫氫酶升高,心電圖及胸片大致正常。體溫:36.5℃。脈搏:8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壓:118/76mmHg,於5月22日行病灶穿刺活檢,病理結果回報示:可見異型細胞浸潤,並見腫瘤性成骨,符合骨肉瘤改變。於5月25日在局麻下行左側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並於當日進行首次新輔助化療,方案為順鉑(DDP)+阿黴素(ADM)。患者於5月30日治療結束,辦理出院。
護士長程宏:病史彙報非常好,尤其是專科檢查很詳盡,從這個病例,大家應該對骨肉瘤的典型表現有了很清晰的認識,誰來歸納一下?
護士薛瑞芳:青少年多見,發病年齡在10~30歲,平均年齡為17歲。好發於骨骺生長最快的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和肱骨近端,50%~60%發生於膝關節周圍,生長迅速。典型X線表現為:密質骨和髓腔有成骨性、溶骨性或混合性骨質破壞,骨膜反應明顯,呈侵襲性發展,可見Codman三角或呈“日光射線”形態。最初臨床表現為局部疼痛,多為持續性,逐漸加劇,夜間尤重。可伴有局部腫塊,附近關節活動受限。局部表麵皮溫增高,靜脈怒張,可以伴有全身惡病質表現。化驗檢查:骨肉瘤患者血中堿性磷酸酶(ALP)常在發病時顯著增高,而有效治療後下降,因此ALP可作為骨肉瘤的敏感監測指標。
護士王琦:骨肉瘤是一種原發惡性骨腫瘤,以能產生骨樣組織的梭形基質細胞為特征,呈浸潤性生長。
護士長程宏:骨肉瘤是骨腫瘤的一種,骨腫瘤可以發生於骨骼或其附屬組織,如血管、神經、骨髓等,雖然在人群中發病率很低,約為0.01%,遠低於其他腫瘤,但骨肉瘤的發病率占原發骨腫瘤的10%,占原發惡性骨腫瘤的20%。手術切除後常複發,並容易發生轉移,對周圍組織造成廣泛破壞。所以骨肉瘤患者的護理尤為重要。下麵請大家從化療前、化療後談談該患者的護理診斷及措施。
護士王琦:化療前的護理問題和措施:
1.疼痛:與腫瘤浸潤生長壓迫周圍組織有關。
2.恐懼、焦慮:與肢體功能喪失或對預後的擔心有關。
3.軀體移動障礙:與疼痛、關節功能受限有關。
4.潛在的並發症:病理性骨折。
護理措施:
1.疼痛護理:①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疼痛是惡性骨腫瘤的主要表現,對症處理應與醫師配合,才能充分發揮療效。不要盲目處理疼痛,不能用力按摩擠壓,不能熱敷、理療,不能塗藥油和刺激性藥膏,不能隨便中藥外敷。②掌握運動與製動原則,患肢局部製動,床上活動時保護局部,防止扭轉;避免下地負重,預防跌倒引起病理性骨折而使疼痛加劇。③評估患者疼痛性質、程度、發作及持續時間,以便及早、足量、準確地使用止痛藥。④一般在疼痛發作初期即需遵醫囑使用止痛藥,並觀察止痛效果。⑤關心體貼患者,給予心理支持及生活照顧,增加舒適感,減輕或有效緩解疼痛。
2.心理護理:①建立良好護患關係,使患者感受到護士的強烈的責任心和深厚的同情心,願意聽從宣教並積極配合治療。②穩定患者情緒,多與患者進行溝通,鼓勵其說出自己的感受。③通過宣教指導患者了解疾病的治療措施、預後及患肢功能鍛煉知識,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而全麵的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念。④及時與家屬溝通病情,患者情況有所好轉時應及時給予肯定,增強治療的信心。⑤介紹同病種,已接受化療的病友與患者認識,通過成功病例,為其樹立希望,使其心胸開闊情緒穩定。⑥加強生活護理,幫助患者保持衣著整潔、發型齊整,讓患者擁有一個良好的自我形象。
3.並發症預防:①臥床休息為主,減少負重,避免不必要的下床活動,下床活動時需要協助,並做好保護措施,避免發生摔傷,引起病理性骨折、脫位等。②提供周到的生活照顧,呼叫器及日常用品置於易取之處。③協助定時翻身或變換體位,避免發生壓瘡;床邊加護欄,避免墜床。④指導正確使用便器並練習床上大小便。
護士長程宏:對,該患者最突出的問題是疼痛,應列為首要問題。剛才已經說到骨肉瘤患者的疼痛為夜間、持續加重的疼痛。我們大家都知道疼痛可以引起患者焦慮、悲觀甚至絕望,使患者的機體全身耗竭、惡病質。因此疼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已被列為第五大生命體征。疼痛是患者的主觀感受,這就提示我們在評估疼痛強度時,應以患者的主訴為依據。對於骨肉瘤患者的疼痛,WHO推薦使用三階梯止痛,誰能給大家講講?
護士仇麗曼:三級止痛原則及方法:
主要原則:
1. 口服給藥:首先選擇口服給藥途徑,臨床上盡可能避免創傷性給藥途徑,以便患者長期服用。
2. 按時給藥:應當有規律的“按時”3h、6h、12h,而不是“按需”,例如隻在疼痛時給藥。
3. 按階梯給藥。
4. 用藥個體化:特別注意具體患者的實際療效。
方法:
1. 一階是指輕度疼痛給予非甾體類抗炎藥加減輔助止痛藥。
2. 二階是指中度疼痛給予弱阿片類加減非甾體類抗炎藥和輔助止痛藥。
3. 三階是重度疼痛給予強阿片類加減非甾體類抗炎藥和輔助止痛藥。
護士長程宏:對,規範化疼痛治療的目標是早期、持續、有效地消除疼痛、限製藥物的不良反應、將疼痛及治療帶來的心理負擔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質量。藥物治療疼痛時應注意選擇適當的鎮痛藥物和劑量、給藥途徑、定時給藥、及時調整給藥劑量、處理鎮痛藥物的不良反應、輔助治療。這位患者使用的是哪種止痛藥呢?
護士王琦:這位患者使用的是布洛芬,屬於非麻醉性止痛藥,口服給藥,方便,經濟,既可免除創傷性給藥的不適,又能增加患者的獨立性,止痛效果較好,患者夜間能持續睡眠6h,醒後精神較好。
護士長程宏:對疼痛的護理還提到四個“不能”,李萍你說說為什麼呢?
護士李萍:因為熱敷和理療是通過加快局部血液循環來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而血液循環加快勢必會加速瘤細胞的擴散和轉移,所以為了防止腫瘤細胞的擴散和轉移,不能盲目、自行使用熱水袋等熱敷來止痛、消腫,要嚴格聽從醫護人員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