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護理教學查房62(2 / 3)

2.禁食 6 ~ 8 h後,首先進流質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宜,逐漸增加食物品種和熱量。鼓勵多飲水,增加水果、蔬菜的攝入,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可使用開塞露。

3.術後第 1 日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鍛煉,在深吸氣末做咳嗽動作,行有效咳嗽促進排痰。霧化吸入2 次 / d,口腔護理 2 次 / d,保持口腔清潔,預防呼吸道感染。

4.管路護理:①傷口給予腹帶加壓包紮,以減少滲出。②將管路妥善放置並給予明確標誌,防止扭曲、折疊及脫出。③保持引流通暢和負壓狀態,必要時擠壓引流管,避免因引流不暢而造成感染。④觀察並準確記錄引流量、色、性質。⑤每日兩次清潔、消毒尿道口,盡早拔除尿管。

5.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①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使用軟枕抬高30°,有利於靜脈、淋巴回流,防止或減輕術後腫脹。②指導早期進行足趾活動、踝關節背伸和蹠屈活動及股四頭肌收縮鍛煉,術後6h內協助被動運動,6h後,進行主動功能鍛煉,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③術後1日,口服利伐沙班片,並觀察有無出血傾向。④觀察患肢的末梢血運、活動、感覺,如患者自覺患肢有麻木感、疼痛、感覺減退等情況,及時告知醫生,查明原因進行處理。

護士長程宏:好,措施明確、具體,除了這些,還有補充嗎?

護士王琦:繼續做好皮膚護理和心理護理。該患者術後1日拔除導尿管,排尿順利。但術後第5日,患者出現下腹憋脹,排尿困難症狀,經誘導無效後給予間歇性導尿一次。將尿液送檢做尿常規化驗,結果回報基本正常。3h後,患者自行排尿一次。因此,不僅要對留置尿管患者要做好尿道口清潔,拔除尿管後也要加強會陰清洗,鼓勵多飲水,並養成及時排尿的習慣,避免發生膀胱收縮無力或泌尿係感染造成排尿困難。

護士長程宏:好,王琦補充得很好,臥床患者的排尿管理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

護士牛瑤:老師,什麼是間歇性導尿?

護士王琦:據臨床報道,泌尿係感染不是與尿管插入次數有關,而是與尿管留置時間有直接關係,因此,目前推廣應用間歇性導尿術來解決尿瀦留問題。它是采用特殊材質的間歇性導尿管進行導尿,排空積尿後即拔除尿管。由於操作過程簡單,無須留置,且導管具有可塑性強、全管潤滑的特點,對患者的尿道黏膜損傷小,降低了患者的不適感。可以多次自行導尿,使患者定時排空積尿,避免因積尿而引起的膀胱炎,同時保持了神經源性逼尿肌良好的血液供應,從而降低了泌尿係感染的發生率,因此廣泛適用於截癱、尿失禁等患者。

護士牛瑤:間歇性導尿管的材質與其他導尿管有何不同?

護士王琦:間歇性導尿管親水性塗層由 PVP與尿素組成,PVP與水接觸,體積膨脹10倍,確保對尿道最小的摩擦與損傷,尿素為一種在尿液中發現的自然元素,為較強的濕潤介質與柔化劑,使導管潤滑均勻、穩定、無殘留,插入順利。

護士長程宏:作為年輕護士,牛瑤的這種探究精神很可貴,希望大家都能向她學習,並積極在臨床運用,用先進的技術來提高護理水平。從該病例,我們歸納一下骨轉移瘤的典型表現有哪些?

護士任慶宏:骨轉移瘤是指原發於骨外器官或組織的惡性腫瘤細胞,自某器官分離,通過血液循環或淋巴係統,轉移到骨骼,並繼續生長,形成的繼發性腫瘤。約40%的患者有原發惡性腫瘤的病史或症狀,可在治療期間或治療後幾個月或幾年出現轉移症狀。常見的症狀體征有:

1.疼痛:是最常見的症狀,約占70%,疼痛的程度不等,多為深層鈍痛,與活動無關,夜間為甚。在早期,疼痛較輕,呈間歇性,逐漸變為持續性,進展迅速,製動和一般止痛劑無效。病灶位於骨盆者,常伴有髖關節、股內側疼痛;位於股骨上端及肱骨上端者常伴有關節功能障礙。

2.壓痛和叩痛:在患處多有恒定而局限的壓痛和叩擊痛。

3.活動受限:患處癌性疼痛、肌肉痙攣、腫脹和腫塊、病理性骨折等,引起活動受限。

4.腫脹、包塊:位於深部的骨轉移腫瘤常不易見到包塊,表淺者部分病例可見腫脹並觸及包塊。一般較硬,無明顯界限,與深部組織固定,不活動。

5.病理性骨折:常為首要症狀之一,由於腫瘤造成溶骨性破壞、骨缺損、骨的強度下降,無外力或輕微外力即造成病理性骨折。在下肢最為多見,一旦發生病理性骨折,疼痛加重,腫脹明顯。如發生在脊柱者很快即出現癱瘓。

6.壓迫症狀:脊柱轉移腫瘤可以出現脊髓、馬尾或神經根壓迫症狀,感覺減退、肌力減弱或麻痹,伴有括約肌功能障礙。病灶位於骨盆者可引起直腸、膀胱的壓迫症狀,位於肢體者也可引起血管和神經壓迫症狀。

7.全身症狀:因原發瘤而全身情況較差所致的全身症狀,可有消瘦、貧血、低熱、乏力、食欲減退等。無原發瘤症狀者,一般情況尚好,但也可逐漸出現全身症狀,並隨骨轉移瘤的發展而加重。

護士長程宏:全世界每年約有400萬癌痛患者,其中40%~50%是由骨轉移引起的。90%以上的骨轉移瘤來源於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狀腺癌和腎癌五種腫瘤類型。發生率分別為:前列腺癌65%~75%、乳腺癌65%~75%、甲狀腺癌60%、肺癌30%~40%、腎癌20%~25%。骨轉移瘤的疼痛的確很容易讓人們誤以為是簡單的腰腿痛。誰能說說骨轉移性疼痛有哪些?

護士劉敏:骨轉移瘤所引起的疼痛可以分為生物性疼痛和機械性疼痛,生物性疼痛是由於腫瘤細胞局部釋放的細胞因子及化學介質刺激骨膜及骨內的神經所致。機械性疼痛則是由於轉移性骨破壞降低了骨的負荷能力,導致骨小梁斷裂發生微骨折。很多患者都是在疼痛的症狀明顯加重或是骨痛難忍時,才會做進一步的檢查,進而才發現骨腫瘤。凡有過惡性腫瘤病史者,出現軀幹或四肢近端某處疼痛短期內不緩解,或有腫脹或包塊者,應高度懷疑是否發生骨轉移。

護士長程宏:遇到此類狀況,患者應該做哪些檢查呢?

護士薛瑞芳:

1.X線檢查:是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診斷方法。骨轉移瘤在X線片上表現分為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三種類型的骨質破壞,以溶骨型者為多見。溶骨型髓腔和皮質都有不規則的溶骨性破壞,無明顯膨脹,多呈蟲蝕樣、穿鑿狀骨質缺損,界限不清楚,邊緣不規則,周圍無硬化骨。通常腎癌、甲狀腺癌、結腸癌、神經母細胞瘤等骨轉移腫瘤多為溶骨型破壞。成骨型呈斑片狀密度增高,骨小梁紊亂,破壞區顯示不規則致密陰影。前列腺癌、肺癌、胃癌和近半數的乳腺癌的骨轉移表現為成骨型破壞。混合型兼有成骨型與溶骨型兩種陰影。通常在X線片上呈現出異常時,說明腫瘤已超過1cm或骨破壞已達到所累及骨質的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