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與糖源類有關試驗
1.糖及糖醇類分解試驗
用於觀察細菌對不同糖源的利用情況、以及利用糖源產酸(產酸用酸堿指示劑觀察)及產氣(倒管觀察)情況。不同細菌對糖及醇類物質的分解能力不同。有的能分解多種糖及糖醇,有的僅分解少數種類的糖或糖醇。有的細菌除分解某種糖類物質時還產生二氧化碳、氫氣等氣體,有的細菌不能分解糖類物質。因此用於細菌鑒定。
常用糖源類有葡萄糖、乳糖、蔗糖、木糖、阿拉伯糖以及甘露醇、衛矛醇、山梨醇等糖醇類物質。試驗時麥芽糖、木糖和阿拉伯糖則需過濾除菌,臨用時加入。
2.三糖鐵試驗
培養基中除其他營養物質外含有葡萄糖、乳糖和蔗糖,而且含有少量硫酸亞鐵和酚紅。製成斜麵,進行深層穿刺和斜麵劃線。用於檢查細菌利用糖、產硫化氫和產氣的能力。
培養基中葡萄糖含量少,乳糖和蔗糖多。由於對糖的利用不同等原因,不同細菌在底層產酸、斜麵產酸、產生硫化氫和產氣上有不同表現。在這三種糖中,由於葡萄糖的阻遏作用,細菌首先利用葡萄糖。底層產酸變成透明黃色,表明能發酵葡萄糖。斜麵產酸變黃表明至少能有氧利用乳糖和蔗糖中的一種。有氧利用葡萄糖時,在斜麵上表現不出來。這是因為細菌斜麵上進行有氧呼吸,培養基中少量葡萄糖被徹底氧化變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足以改變指示劑的顏色。而產氣的細菌因產生許多氣泡可使培養基裂開。由於培養基含鐵,產硫化氫的斜麵會變黑。產酸通過指示劑變黃表現出來。或者細菌利用蛋白腖中的氨基酸脫羧作用,產生堿性物質使斜麵堿性更強,紅色加深。斜麵和底層皆不變色者為不能利用這三種糖的細菌。
部分細菌在三糖鐵上的反應如下:大腸杆菌能分解葡萄糖產酸產氣,大多數能分解乳糖,不產生硫化氫,培養基全部變黃;誌賀菌都能分解葡萄糖,產酸不產氣,大多不發酵乳糖,不產生硫化氫,培養基斜麵為紅色,底部黃色;沙門菌能分解葡萄糖,不發酵乳糖,大多數產生硫化氫,培養基斜麵為紅色,底部變黑。
3.ONPG試驗
用於測定β-半乳糖苷酶。乳糖發酵菌和遲緩發酵者為陽性反應。非乳糖發酵菌為陰性反應。遲緩發酵者需要1%乳糖誘導,產生β-半乳糖苷滲透酶後才能利用乳糖。
大腸杆菌產生β-半乳糖苷酶和β-半乳糖苷滲透酶。後者在細胞膜上,送乳糖進入細胞內,前者在細胞內。鄰硝基酚β-D-半乳糖苷(ONPG)不需要β-半乳糖苷滲透酶,可迅速進入細胞,被細胞內的β-半乳糖苷酶分解為半乳糖和酸性條件下顯色的鄰硝基酚。乳糖遲緩發酵者缺乏β-半乳糖苷滲透酶,但有β-半乳糖苷酶,因此ONPG試驗也呈陽性。
4.七葉苷分解試驗
用於檢查細菌利用七葉苷的能力。七葉苷被細菌分解成七葉亭(6,7-二羥基香豆素)。七葉亭與檸檬酸鐵銨中的鐵反應產生黑色物質。
5.甲基紅試驗(MR試驗)
用於檢查細菌分解葡萄糖時的代謝產酸情況。大腸杆菌等一些腸杆菌科細菌分解葡萄糖為丙酮酸後,繼續把丙酮酸分解為乳酸、乙酸和甲酸,酸度增高,其pH保持在4.5(甲基紅的變色範圍4.4~6.0)以下,呈紅色,為陽性。有的細菌把產生的酸進一步轉化為其他物質,如醇、酮、醛和氣體或繼續分解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酸度升到pH6.0以上,呈黃色,為陰性。
6.VP試驗(2,3-丁二醇發酵)
有些腸杆菌科細菌如克雷伯菌分解葡萄糖為丙酮酸後,使丙酮酸脫羧,縮合為乙酰甲基甲醇。乙酰甲基甲醇在堿性條件下,被α-萘酚氧化成二乙酰,二乙酰與蛋白腖裏的精氨酸所含胍基作用,生成紅色化合物。有時需長時間放置來觀察變色(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