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淺析國外媒體有關四川震災的報道(1 / 3)

劉海明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這一特大災難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翌日,美國《華盛頓郵報》、《今日美國報》,英國《每日電訊報》、《衛報》、《金融時報》,意大利《新聞報》,日本《朝日新聞》,韓國《東亞日報》,印度《加爾各答電訊報》,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以及許多國家的電視台、通訊社、網站,紛紛將中國大地震作為重大新聞予以報道。

地震發生後,中國政府對海內外媒體采訪災區未作出任何限製。截止到5月22日,共有1209位境內記者在災區采訪,另有來自114家境外媒體的550位記者到四川等地的地震災區采訪,其中326位記者為外國人。新聞大戰和抗震救災同步進行。梳理國外媒體的震災新聞采訪報道,對國內媒體及其記者不無借鑒意義。

采訪隻是新聞報道的前期準備,記者的最終使命在於報道新聞。在中國地震災區采訪的國外記者,報道和評述震災才是他們工作的目的。國別的不同,使得他們的報道和中國媒體的報道也有明顯不同。

一、立場迥異

新聞事實是客觀的,記者的思維是主觀的。記者報道事件的態度,決定了其立場的肯定還是否定。同為地震報道,記者對汶川特大地震及中國政府的態度不同,決定了他們報道時的立場也不一樣。

(一)歪曲

個別對中國和中國政府持有偏見的西方媒體,即便在特大自然災害麵前,對中國政府和領導人的辛勤努力,不僅熟視無睹,而且說三道四。歪曲和詆毀,是這類西方媒體的基本立場。

5月14日,德國《明鏡》周刊在線刊登其駐上海記者維蘭德·瓦格納的頭條評論文章,指責中國政府“把災難變成公關行動”,稱中國領導層對地震作出的反應是總理像一個消防隊員一樣急切地趕往地震災區,共產黨想要利用這次災難的危機處理結束在西藏危機之後的國際孤立。對中國媒體災情報道進行惡意中傷:從來不無的放矢的中國官方媒體充分利用了這次地震,用習以為常的政治口號把人民團結在黨的周圍……

同屬於貝塔斯曼旗下的《明星》周刊,也刊文發表類似觀點,將近期中國自然災害頻繁歸咎於是政府的錯。甚至對於中國成功將被埋在廢墟下5天的德國遊客伯格達解救出來,也有文章認為中國是在作秀。

(二)肯定

事實終究是事實,誰也無法否認。絕大多數西方媒體對中國震災新聞報道持肯定的立場。德國媒體中肯定的聲音仍占大多數。德國《每日新聞報》認為:“沒有遮掩、美化,在四川發生地震的當天,中國領導人就努力展示了透明度和效益。”德國《時代周報》寫道:“政府及時的反應同災區暴露出的種種弊端並無關聯。中國政府為救災付出的努力絕非是出於宣傳目的的作秀。中國在本次地震災害中的表現受到聯合國的表揚是當之無愧的。”

其他西方媒體對中國震災報道的立場,也多是持讚賞的肯定態度。譬如,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的《汶川地震:中國形象的嬗變信號》一文稱:“中國官方內部的動員體係此次顯然有了截然不同的軌跡。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政府在應對自然災害方麵,正試圖改變既往隱瞞或公布遲緩的做法,以期掌握輿論的主動。”美聯社的報道寫道:“在嚴重的地震發生後的24小時之內,大約有2萬名軍人集結到了地震災區,幫助挖掘死難者、搜尋受傷者,而多達3萬的軍用飛機以及軍用卡車正在馳援。”“這種快速的動員,反映了中國領導層已經將災難救援放在突出的位置,也向世界展示了他們對奧運期間的任何突發事件都會準備充分。”路透社《災害麵前西方國家停止攻擊》的文章認為:“中國是受害者,現在批評中國在政治上是不正確的。”“這是一個緩解中國人對西方國家仇恨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