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建
當代中國報業集團出版社,是指當代中國報業集團在跨媒體經營中主辦的圖書出版機構,包括光明日報出版社(光明日報報業集團)、文彙出版社(文彙新民聯合報業集團)、上海三聯書店(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南方日報出版社(南方日報報業集團)等15家各級報業集團主辦的圖書出版社。它們是報業和出版業的交叉領域,在圖書選題上有其特色和優勢,主要有政治性強、時效性強、實用性強、資料性強、專業性強。
報業集團出版社要發揮這些特色優勢,就要對報業集團出版社工作人員提出特殊要求。據筆者理解,報業集團出版社的人員要求包括:政治素質高、業務本領強、對新聞事件和社會心理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具有利用報業集團豐富信息和人力資源的能力,最好是同時具有新聞和出版才能的通才。應該說,這對出版工作者來說是很高的要求。為此,報業集團出版社工作人員必須了解報業與圖書出版業的經營管理規律的差別。
一、報業和圖書出版業在經營管理上的差別
圖書產品的特點、圖書的生產、銷售、經營規律決定了出版業麵對的市場環境更為複雜。出版社的工作人員(編輯)一頭連著作者,一頭連著讀者,這都是兩個未知的領域。出版社進行的每一次版權經營都有很大的不可預測性。圖書出版業的主要矛盾在於出版社如何做好中介工作,把優秀的作者和作品介紹給廣大的讀者,在版權的購進和賣出中獲得經營利潤,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報業市場競爭雖然十分激烈,但其生產、銷售等環節較為穩定且可預測性強。報社有自己固定的記者隊伍和穩定、專業的產品供應商(通訊社),在內容生產方麵可控性極強。在銷售方麵,報紙有自己固定的訂戶和零售讀者群,可以以銷定產,把報紙賣給讀者,銷售方式較為穩定。黨報是我國報業結構的骨幹和主體,當前的形勢對黨報工作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新聞宣傳上要把體現黨的意誌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在經營管理上要力爭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1]筆者認為,這正是目前以黨報工作人員為代表的報業工作人員麵臨的主要矛盾。
當然,我們對出版業與報業工作人員各自麵臨的主要矛盾的區分不是絕對的。出版業與報業工作人員都要把輿論導向放在第一位,都要追求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都要貫徹“三貼近”等等。但如上所述,兩個行業的工作人員麵臨的主要矛盾的差別是明顯的。出版業與報業既有聯係,又有區別。用出版業的工作方法來管理報業行不通,報業的工作方法同樣也解決不了出版業的主要矛盾。
二、報業集團出版社圖書出版人才現狀
(一)報業與報業集團出版社人員構成總體情況
毫無疑問,報業是人才高地。據《中國新聞出版報》報道,截至11月7日,經核準頒發的新版記者證總人數超過18萬人,達到184864人。從統計的結果可以看出三個變化:一是新聞從業人員的年齡結構趨於年輕化,其中20歲至30歲的有40064人,30歲至40歲的有73173人;二是新聞隊伍中的學曆結構以本科為主體,有向高學曆層次發展的趨勢,其中大專學曆的有71325人,本科學曆的有101127人,碩士學曆的有9111人,博士學曆的有343人,其他的2958人;三是用人製度多樣化,聘用人員不斷增加,其中在編人員144110人,聘用人員40754人。[2]作為我國報業的骨幹和主體,黨報更是人才濟濟,據一份中共中央宣傳部立項課題報告透露,在接受該課題組問卷調查的603位黨報工作者中,40歲以下的占66.9%,50歲以上的占9.8%;大專及以下被調查者所占比例為16.2%,本科被調查者為58.2%,研究生及以上被調查者為25.3%;擁有中高級職稱者占樣本數的61.3%。[3]可以看出,我國新聞工作者隊伍是一支充滿活力、學曆和專業素質都比較高的隊伍。
再看黨報報業集團出版社人員構成情況。據筆者在全國報業集團出版社進行的問卷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在接受問卷調查的105位報業集團出版社工作人員中,40歲以下的占52.3%,50歲以上的占17.1%;大專及以下所占比例為17.5%,本科所占比例為56.7%,研究生及以上所占比例為25.8%;具有中高級職稱者占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