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黨報黨刊研究中心課題組
在2008年12月21日召開的“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第五屆年會上,新聞出版界部分領軍人物的演講及書麵發言引人注目。本課題組將人民網總裁何加正、《新聞戰線》雜誌總編輯胡欣、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所長郝振省、人民日報社教科文部副主任溫紅彥、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陳雲華、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丁俊傑的現場講話,以及《中國汽車報》社長助理桂俊鬆代表《中國汽車報》社長兼《市場報》總編輯李慶文宣讀的論文、新疆經濟報社北京辦事處主任周燕代表新疆經濟報係管委會主任蘇繼賞宣讀的論文……基本觀點綜述如下:
何加正:從人民網看改革開放以來新媒體的發展
1997年1月1日,人民網的前身——《人民日報》網絡版正式上線,短短的十一年,人民網由三五位初創人員發展為由編輯、記者、技術、美編、市場、經營、人力資源等專業人員組成的600人大團隊,網站內容也由最初的《人民日報》網絡版,逐步發展為擁有10種語言文字、數十種發布手段和互動手段、每日發布新聞信息數萬條的主流媒體。人民網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因為改革開放為其創造了發展的契機。
首先,改革開放為我國建立了開放的意識基礎。上個世紀末,經過改革開放20年的錘煉,無論是我們的黨、我們的政府,還是我們的人民群眾,開放意識和開放心態已經形成。當國外的互聯網新技術和新應用來臨的時候,我們就會主動地去迎接它。可以說,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就不會有今天互聯網的快速發展。
其次,改革開放為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改革開放30年,給經濟發展、國力增強提供了強大動力,也為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物質基礎。截至2008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2.53億,網民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
最後,改革開放為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體製和機製保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曆了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而互聯網包括網絡媒體的發展,與市場和資本是緊密相隨的,需要靈活的適應市場的體製和機製,應該說,網絡媒體的大發展,與體製機製的完善密切相關。例如人民網,雖然是事業單位,但人民網在有關方麵的支持下,成立了發展有限公司。公司的成立,使人民網得以采用規範化、市場化操作模式,並促使人民網迅速地發展壯大起來。最近人民網成立的兩個公司——人民在線和人民網日本株式會社,就是在適應市場的體製機製下謀求發展的舉措之一。
胡欣:為什麼強調“提高輿論引導能力”?
今年6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到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發表重要講話,再次強調“提高輿論引導能力”。這是為什麼呢?我理解,這是基於一個全新的判斷:我們所處的新聞輿論環境發生了曆史性變化。
1.改革開放讓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根本變化——“曆史向世界曆史轉變”。
2.科技進步使社會輿論格局發生了根本改變——“人人都是麥克風”的時代。
3.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讓時代要求發生了變化——“更加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
許多人在學習中認為,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中有許多富有新意的表述和提法。我們認真學習思考,突出感受是:中央對輿論引導的要求有新概括,對輿論引導的效果有新追求。
郝振省:關於提高社會主流輿論傳播力和影響力的幾點想法
結合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宣傳和汶川地震的報道,我就“如何提高社會主流輿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談幾點想法:
第一,對作為主流輿論基礎和核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理解和宣傳,要兼顧政治性和文化性兩個方麵,注意通過文化性達到政治性的目的。
第二,對主流輿論或主流輿論的實施要兼顧革命性和科學性兩個方麵,注意感性和理性的辯證統一。報道一場史無前例的全民族的抗震救災的偉大鬥爭,不可能沒有激情,不可能不表現出極強的革命性、極強的革命英雄主義,這些報道和記錄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瑰寶和財富,並且將延伸和派生出更多的瑰寶和財富。但是,還有問題的另一方麵,這就是對科學性或理性方麵的關注問題。比如,我們在頌揚大無畏的救死扶傷精神的同時,對我們社會存在著的“認真文化”的缺失現象就缺乏深度分析和相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