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蕖山-六合之境」
青偃走到草叢旁,撥開淩亂的草葉,果然是一塊方碑。那碑大約四尺餘長,古樸方正,頂端刻有六瓣蓮花的形狀,應是六合了。方碑是用一整塊純黑的大理石雕鑿而成,兩麵皆刻著字。青偃本以為也是如法咒一般的上古文字,不想背麵竟是公公正正的人族文字,他細細讀完,才發現這一字一句記載的,都是有關五色土封印之事。
據碑文記載,上古巫妖大戰結束不久,人界一片荒蕪蒼涼,巫族與妖族死後的怨念導致一大批的惡靈成形,它們強橫到無謂熾烈的陽光,在白天就可以四處遊蕩,吞噬新的魂魄,甚至吞噬人族。巫族與妖族存活下來的極少數長老看到巫妖之戰的慘烈後果之後,毅然放棄了兩族之間的恩怨,盡力彌補過失,然而這些惡靈實在太過厲害,且數量眾多,本就不多的兩族長老傷亡慘重。恰在這時,有人從古老典籍中發現了上古五色土封印——利用來自不同方位的五色之土凝聚五方地氣鎮壓惡靈。這個法陣可以將成千上萬的惡靈一同封印,但卻需要一個靈力足夠強大的陣眼,且須有一萬生靈為祭。
於是,巫族貢獻出了六合。
其實六合於巫妖大戰之中便不知所蹤,巫族隻是卜出了六合所在。他們花了足足三個月時間準備好五色土壤並在芙蕖山主峰刻完所有的法陣咒訣,以鮮血灌注刻痕之中,當整個咒訣被血液染成鮮紅色之時,便是法陣發揮效力之時。當時,中原大地上最強悍的一隻惡靈宿在一個部落內,被當做神靈供奉,整個諸侯國內的人都失去了三魂,因而隻能如傀儡一般受惡靈的控製。幾位長老商議之下便決定將整個部落一同封印。然而,古籍上未曾記載的是,這個封印的初次開啟會將方圓千裏之內的一切生靈為生祭!是以,當時所有在場的巫妖二族長老都成為法陣的祭品,隨同萬千惡靈和那個古老的無名的部落一同被封印在太極圖之下。六合之力所代表的的“護”的力量不愧為所有生靈中最為純粹的,以乙木之力鎮守將上萬惡靈盡數封印,終是還了人界一片安寧。
為防此後人界再受惡靈的侵擾,碑上還記載了重新開啟法陣的方法:將五芒星角落上五個盛有土壤的陶盆逆著相生相克的方向順次移動一個位置,再將中心的太極圖中重新注滿鮮血。
此碑乃是知曉此事的巫族後人所立,在碑文的最後用朱砂紅字寫著立碑之人的目的:一則是紀念當時被生祭的巫妖二族長老,二則是警醒後人,五色土封印決不能破。
青偃看完碑文,不覺傷神,欲破開水神宮封印,六合他是勢在必得,但若是封印開啟放出了數十萬惡靈,他又該當如何?會不會這麼千萬年來,這些惡靈早已被六合之力淨化,五色土封印下不過是一個空室?
他搖搖頭,祛除這樣的雜念,一刻不能確信這封印下的上萬惡靈已然除盡,他便一刻不能肆意開啟封印。
但,或許,他可以在惡靈出來前將它們全數擊殺?
青偃心下仔細計較了一番,一步步來到祭壇,他從踏入芙蕖山的一刻便沒了退路,若是不借助六合之力,他便要永遠被困在這座山中。六合之境中禁止外人使用法術,然而一旦封印開啟,是否意味著乙木禁製會被破壞?這許多年來,六合之力既需維持著六合之境,又需壓製被封印的數萬惡靈,還要支撐著乙木禁製,這樣微妙的平衡,隻要有一絲一毫的傾斜,芙蕖山那以六合之力為依托的禁製至少會出現一絲缺陷罷!
他打定主意要開啟封印,眼下隻能一遍又一遍推演此後可能發生的意外與應對之法,隻消封印一開,若是沒有惡靈便最好不過,若是有,他便即可在封印外圍再加一層法陣,被封印數千萬年的惡靈失去賴以為食的魂魄,絕不可能還有當年的力量,他隻需先將它們困住一時三刻,便可用分雲劍劍鞘斬殺。乙木禁製若是發動,他或許可以躲入封印之中逃生?眼下早已是破釜沉舟的時候,困在六合之境,觸發乙木禁製,放出數萬惡靈,無論哪一種結局都是死,他還不如盡力一試!禍兮福之所倚,思及此前在紫霄天雷之下仍能逃生,他更堅定了念頭。
青偃先用投石問路的法子試了試祭壇,發現五芒星內並無其他禁製,便放心地走到太極圖處。這一方太極圖約三尺寬,一寸深,陰陽眼約有大約手掌大小,也深陷下去。先前的碑文中說,若要打開封印需得將這太極圖中注滿鮮血,但他若真依照碑文所言,怕是不等惡靈出來或是乙木禁製發動,就先因失血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