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軍隊新編製(1 / 2)

劉少成又對士兵的編製按現代三三製進行從新編製,一軍有三個師30000多人,設軍長和副軍長。一師有三個旅10000多人,設師長和副師長。一旅有三個團3000多人,設旅長和副旅長。一團有三個營1000多人,設團長和副團長。一營有三個連300多人,設營長和副營長。一連有三個排100多人,設連長和副連長。一排有三班30多人,設排長和副排長。一班有10多人,設班長和副班長。這樣的編製更加適合熱兵器軍隊,使士兵按列往前進軍,士官更加對士兵組織嚴密。劉少成把自己的軍隊組建一個旅,自己自認旅長,下麵三個團長有表現比較好的當,一團長陳城二團長黃窘三團長蔡昆。下麵的軍官有老兵自己推選,這樣自己的軍隊基本上是構建好了,接下來加緊訓練。主要對列隊嚴加訓練,前進的時候不準亂,因為火槍兵,即排成直線隊形,而向對方釋放排搶。這種隊形的最大優勢就是在於可以大規模發揮步槍的火力。在這個年代,由於技術的限製,無法做到連續地發射火器。當時在歐洲步槍發射頻率最快的部隊是普魯士的陸軍,可是一名訓練有素的普軍士兵仍需要長達20秒的裝彈時間。基於這種理由,個人的火力是極為有限的,而隻有發揮集體齊射的效力才可能大規模地消滅對手。線形戰術也就孕育而生了。

所謂的線形戰術也並不是鐵板一塊,上萬人毫無間隔地排出個一字長蛇陣。而是由各個小的線形橫隊而組成的。這種組織利於進行有效的指揮與調度。基本上為十人組成一個橫隊進行活動,所以十個人有一個班長指揮,而古代編製就沒有這麼詳細。

為了使列陣前進的軍隊遭到打擊後,不會混亂潰敗,劉少成對軍隊進行了殘酷的訓練。列好隊的軍隊在前進中心動如一,劉少成又增加了鼓手,基本上的編製是每個連隊配屬3名鼓手。所謂“線形戰術”,這有利於發揮大規模排槍齊射的威力,但同時也要求是並行軍時的步調一致劃一,如此樂手就可以讓士兵們根據他們樂曲的節奏來掌握自己的步伐,維持戰線的隊形。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在於軍隊素質較高,往往可以維持較好軍紀從而在敵方的火力下保持住隊形推進至更好的射擊距離再釋放排搶。隨後在敵人第一次排搶後裝彈時刻,再釋放火力。這種的打擊往往會更有效率。在第一列人開火後,其後第二列的人馬上就會跟上繼續發射,形成較為連續的火力。但是,這必須是在有著較多兵力的前提下。因為發射縱深的加強將會以戰線縮短作為代價,戰線縮短的最大弱點就是在於容易受到騎兵的側翼襲擊。所以劉少成對軍隊的列隊格外的注重,軍隊隊形的在遭到損失後,能快速的整好對,士兵能快速有條不紊的補充到隊伍中。軍隊在列隊進攻中自己旁邊隊員犧牲,士兵不害怕心要堅定,這樣軍隊才能打勝仗。看著下麵排著整齊隊伍的軍隊,人手一把火槍,劉少成心裏很高興,這幾個月又造了8000支火槍。劉少成對著大家道:“在我們列隊進攻中,會遭到敵人的射擊難免自己和隊員會犧牲,但是大家要相信自己手中的火槍,大家心要靜,不要緊張,越亂我們犧牲會越大,戰友的犧牲要讓我們化悲痛為力量,拿著我們手中的火槍去消滅敢於阻擋我們的敵人。”“消滅敵人!消滅敵人……”大家驚天動地的大聲道。劉少成又讓大家訓練了,“昂首挺胸,收腹垂臂,筆直地站立。”劉少成大聲的道。為了讓大家養成習慣,劉少成讓他們要用這種姿勢貼牆站立,腳跟、大腿、腰部和肩部都要觸牆,手背也要觸牆,當他們伸手時,手不能離開身體甩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