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38(2 / 2)

蠶吃桑葉的聲音細細的,如同春天裏的細雨“沙沙沙沙”。每天夜裏,兩個孩子都會聞著桑葉獨特的清香,聽著這奇妙的聲響漸漸入睡。媽媽去地裏采摘桑葉的時候,兩個人也會興高采烈地跟在後麵同去地裏采桑葚。蠶、桑葉和桑葚也就成了孩子們童年記憶中難以忘懷的珍貴影像。

但凡養過蠶的都知道,四眠起身之後,是蠶農最為繁忙的日子。蠶都已長大,每天要不停地采桑葉,趕上前麵桑葉吃完後接著喂上。這是蠶生長最為迅速的時期,蠶長得大,結的繭兒才大。到了蠶上山的時候,更是要分秒必爭,捉蠶上山,千萬不要讓蠶在蠶扁上長得太老。因為一旦過了上山的期限,蠶就會爭先恐後地往蠶扁外麵亂爬。到那時,架子上,牆壁上,到處都是急待上山的蠶。有的蠶會把繭子結在桑葉莖中,有的蠶胡亂找個角落就開始做繭,還有的連角落也找不到的隻好無可奈何地在牆上拚命吐絲……每當看到這些情景,蠶農們都會心疼不已。

上山的蠶通體透亮,不再進食,動作比一般的蠶遲緩一些。在光線明亮處捉蠶,隻要對著光線挑揀,一眼便能看出。

蘭馨養的半張春蠶終於要上山了,她也顯得更加忙碌。蠶扁被一個一個搬到了大門外,旁邊放上一個撒上幹石灰的空盆。上山的蠶被蘭馨一個一個挑揀出來,放到盆中。捉掉上山的蠶,每個蠶扁上還會留下一些零星的落腳蠶。蘭馨把這些蠶扁先放在大門外的地上,等最後把它們從桑葉莖中撿出,湊成一扁,繼續喂桑葉。房間裏由於地方小,更是亂成了一團,有些蠶扁暫時無處擺放,甚至臨時放到了兩個孩子的床上。

這是蘭馨生平第一次養蠶,雖說隻有半張,還是忙得焦頭爛額。捉蠶,準備草龍,整理落腳蠶,調整養蠶架子,事情一個接著一個,程序一套緊著一套。

老太太也許是看出了蘭馨的忙碌,拄著拐杖慢慢地走了過來。蘭馨心想,今天還沒有到吃飯的時間,怎麼就過來了呢,午飯還沒有燒呢。正當她疑惑不解時,老太太搬出一張小板凳,坐到蠶扁旁邊,慢慢地撿起蠶扁上的落腳蠶來。蘭馨頓時明白過來,原來婆婆是來幫忙的。說實話,因為老太太年齡的緣故,從結婚到現在,蘭馨從來沒指望過老太太能在生活上給自己任何的幫助,再苦再難,總是默默承受。看到眼前這一幕,蘭馨一時間不能自已,竟然激動得淚水漣漣。

給蠶兒做繭用的草龍快用完了,蘭馨本打算等李思文從學校回來,利用中午時間再絞。老太太說:“蘭馨,把草繩和草把兒拿過來,我來幫你絞草龍。”

絞草龍是一個至少需要三個人配合完成的活兒。蘭馨把兩根草繩係到門前的杉樹上,老太太拿著一雙筷子夾在草繩間,站在這頭。蘭馨拿著剁得尺把長的整整齊齊的麥稈,夾在兩根草繩之間,隨著老太太絞動草繩的速度慢慢往後移動。還沒到上學年齡的小勇站在一旁,拿著麥稈隨時遞給媽媽。一會兒工夫,一條長長的草龍便絞好了。看著老太太慈祥的麵龐,蘭馨心中有說不出的感激。

兩個星期後,蘭馨去公社繭站賣掉了蠶繭。半張紙的蠶繭賣了五十多元,她攥著幾張大團結的票子,直接去了布店。其他什麼都沒舍得買,她首先給老太太扯了一身衣裳的布料,的確良的襯衫,府綢的褲子。回家後,她親自動手做好給婆婆送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