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喜歡爸爸!

——管教孩子要結成聯盟

7月9日星期一晴間多雲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你出門的時候什麼都可以不帶,鑰匙卻一定得帶上,因為家是你必須回來的地方,而鑰匙叮當的細語也時常告訴你:別走遠了……”是的,沒有一個地方比得上家的溫暖、寧靜、舒適和隨意。感謝上帝讓我、小天、老公組成一個溫馨的家,在這個家裏,我體驗到了人生的喜、怒、哀、樂,是這個家讓我的生命變得豐潤、精彩。

每天在我的身邊都有些值得記錄的事情,不過有時候偷懶,隔幾天才記一回,但今天的這件事卻是必須記錄的。

在小天很小的時候,就經常有人逗他:“小不點兒,你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

“媽媽!”小時候的小天總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這可能是孩子的天性吧,誰在他身邊陪伴他多,他自然就與誰親近,不過還是讓我這個當媽媽的心裏美滋滋的。

今天下午,老公下班比較早,於是我們一家三口去書城“淘書”,在書城裏遇見了老公的同事小李。小李看著活潑可愛的小天,又問了那個久違的問題:“小天啊,爸爸對你好還是媽媽對你好?”

“爸爸!”小天脫口而出。

本來還覺得這個問題比較“幼稚”的我,一下子懵了。待小李走後,我蹲下問小天:“小天,為什麼爸爸比媽媽對你好?”

“因為你總是管這管那的,比如看電視不能超過一個小時,冰淇淋隻能吃一個,吃飯必須吃蔬菜……爸爸就不會管我這個,反正我就是喜歡爸爸!”

老公平時工作比較忙,孩子的一些細節瑣事都是我在管。有時我不在家,老公也就沒有管小天這些事情。或者說,這也是我的不對,是我沒有告訴老公,小天的生活有一些細節是要注意的。教育孩子本就是兩個人的事,形成“聯盟”,保持統一的教養觀念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夜已深,老公的呼嚕聲“聲聲入耳”。明天吧,明天我一定要細細地告訴老公養育小天的時候必須注意的一些問題。

如果父母在管教孩子時出現不同態度,就如同兩個對開的車同時打開車燈一樣,讓孩子分不清方向,無所適從。因此,身為父母者,應該給孩子一致的管教方式。

1.私下協商,達成較一致的結論

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出現分歧時,雙方要盡量避免當著孩子的麵爭吵或討論。最好能找時間單獨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討論。期間,雙方最好能把分歧開誠布公地說出來,最後達成比較一致的結論。

2.調整心態,放下輸贏的自我意識

夫妻雙方在教育子女問題上出現不同態度,多半是因為“自我意識”在作祟。事實上,家庭內部的“領導”之間,也會有一些小小的“權力”爭奪戰。似乎覺得我的教育方法得勝了,我就贏了;按照對方的方法來管孩子,我就輸了。其實,夫妻雙方誰輸誰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能贏。因此,為人父母者要把自己的自我意識放下來,爸爸媽媽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隻要孩子行為端正、訓練有素,大家都贏;孩子管教不當,無法無天,大家都輸。

3.做好角色分工,各司其職

夫妻雙方需要有角色的分工,明確雙方的主要職責,然後盡量做好。聖經《箴言》第六章提到:我兒,要謹守你父親的誡命;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指教。……因為誡命是燈,指教是光;訓誨的責備是生命的道。父親的誡命,說明父親的權威角色。有些做父親的居然會放棄這種權威的責任,什麼都不管。有時候做妻子的管得太寬,剝奪父親作為權威的責任,這都是值得懷疑的做法;再有,母親的指教,說明母親具有培育、督導、指正的責任。孩子放學回家後,不難發現,大部分家庭主要還是母親在負責孩子功課的輔導。另外女人心細,孩子行為、言語有什麼不當,也多是母親發覺的。母親耐心,所以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也都是母親在指教。總之,爸爸媽媽要相互分工,共同協作,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