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偵察機(2)(1 / 3)

戰術偵察機的主要任務是對敵方縱深300千米—500千米範圍內的兵力布置、火力配備、地形地貌以及己方飛機對敵攻擊效果等進行偵察,以協助戰役指揮員了解敵情和製訂作戰方案。

RC-12是為美軍擔負特種任務的電子偵察機,其主要任務是截收通信情報、對目標定位、中繼通信,並把接收到的有價值信號傳輸到地麵進行綜合分析處理。該型機不僅能偵測敵方通信和雷達陣地,而且能連續監視移動目標並自動繪出瞬時坐標。

三、戰略偵察機

戰略偵察機是為戰略決策而搜集敵方戰略情報的專用飛機。在和平時期和冷戰時期,戰略偵察機的作用非常大,直到衛星精度大幅度提高後才逐漸被人淡忘。戰略偵察機的特點是飛行高度高、航程遠,能從高空深入敵方領土或沿邊界飛行。裝有複雜的航攝儀和電子偵察設備,可對敵方的軍事目標和工業區、核設施、導彈基地和試驗場、防空設施等戰略目標實施偵察,獲取情報供高級軍事和行政部門作決策參考。如美國的U-2、SR-71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就具有上述特點及裝備。

無獨有偶,冷戰時期前蘇聯也研製了一種類似美國U-2的高空偵察機。

為了保證能在空中長時間飛行,M-17也有一對很長的機翼,類似於滑翔機的翼形,極具彈性。但起飛和降落穿越氣流大的區域時非常危險,極易使機翼折斷。M-17的設計者考慮到這一因素並進行改進,因此飛行可靠性優於U-2。前蘇聯解體後,M-17被用於民用,進行高空試驗。

RC-135偵察機是美國空軍最先進的戰略電子偵察機之一,被美國空軍視為與新一代軍事偵察衛星和遠程無人駕駛飛機並駕齊驅的美軍21世紀最重要的偵察工具。擅長在目標國沿海地區實施偵察行動,它在執行偵察任務時最大的優勢就是無需進入敵國領空或者過於貼近敵國領空,在公共空域中即能進行偵察活動。也因為如此,RC-135並沒有配備武器係統。

經典偵察機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戰略格局發生了重要變化,開始向多極化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社會加速由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轉變。戰爭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由機械化戰爭加速向信息化條件下戰爭演變。社會與世界戰略格局、戰爭形態的演變對偵察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一、Hs126偵察機(德)

Hs126型飛機是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最重要的戰術偵察機和炮兵校射機,參加了所有德國戰場作戰,是德國亨舍爾公司以早期的Hs122型飛機為基礎,為陸軍協同作戰和短程偵察而設計的,一共製造了600架。1941年以後Hs126逐漸被Fw189飛機替代,退居二線。

Hs126飛機於1938年春季交付德國空軍。1939年9月,共計有13個裝備Hs126偵察機的戰術偵察隊參加了入侵波蘭的閃電戰。戰爭中,Hs126主要被用來執行地麵攻擊和戰術偵察任務,由於受到的反抗較小,損失不大。

1942年以後,隨著新型飛機Fw189的出現,HS126飛機主要被用做滑翔機拖曳機使用,但也裝備個別執行夜間和近距離支援作戰任務的部隊。

二、“埃格雷特”偵察機(德)

“埃格雷特”是由美國E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國格羅布與加雷特公司研製的多用途渦輪螺旋槳式高空偵察監視飛機,它的名字就是由這三個公司的字頭加上RE拚寫而成的。該機研製於20世紀80年代上半期,1987年4月開始出現在公眾麵前。

“埃格雷特”是作為美德空軍一種低成本高耐久力的偵察平台而設計的。在美國被稱為“資深監護人”;在德國則被稱為“空中遠距離基本偵察係統”;對外宣稱是用於環境檢測和條約核查,由此可見其保密程度。

“埃格雷特”共製造了5架,其中1架為單座驗證機,3架為單座生產型,1架為雙座教練型。在經過評估期後,兩名美軍飛行員認為“埃格雷特”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從那以後,“埃格雷特”成了一種成功的特製高空研究平台。

三、“海象”偵察機(英)

“海象”是休潑馬林公司在“二戰”前夕研製的水陸兩用偵察機,該機於1936年6月21日進行了首飛,曾廣泛裝備於英國海軍的各種大型戰艦,總產量為740架。

雖然和“噴火”戰鬥機出自同一家公司,但在“海象”偵察機身上看不出半點“噴火”精致秀美的樣子,外形笨拙、速度緩慢,飛行時活像一頭上了岸的“海象”,這個比喻倒成了對它最貼切的形容。

“二戰”期間共有162架“海象”偵察機供英國皇家海軍和英聯邦海軍使用。戰時,“海象”通常擔任偵察或搜救工作,被稱作“撿球手”,曾營救了許多被擊落的機組人員。部分還被安裝了反潛雷達,充當反潛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