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一:璀璨奪目的微型小說天空(1 / 1)

——序陳勇《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百家論》

黃孟文

陳勇先生在完成他的巨著《中國當代微型小說百家論》之後不久,即策劃撰寫另外一部更為艱巨的大書:《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百家論》。那時,他對“海外華文微型小說作家,一個也不認識”。後來他在幾個微型小說作家的協助下,即刻馬不停蹄地展開聯絡與訪談等工作,而且能在幾個月之後,即已完成使命,書稿準備付梓了。他的研究與寫作速度委實令人驚歎!這主要因為:陳先生除了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之外,還兼備了豐富的小小說創作經驗。這點,已有多人提及,口碑極佳。此外,同等重要的,我以為,應該歸功於陳先生個人做事的魄力,以及他那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非常難得!

這部評論集,雖然還有一些“海外遺珠”未被收入;但是在目前艱難的情況下,非常難能可貴了。

由於我從上個世紀70年末就開始接觸和參與這種短小說的理論和創作工作,略有一點經驗;因此,在這兒,我想從曆史的角度去作一點小小的補充。

我記得:1993年秋季,當中國微型小說學會(主席江曾培)與新加坡作家協會(會長黃孟文)聯合發起主辦,並由海內外好幾個文化機構協辦的“春蘭·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賽”在上海舉行時,曾被稱為那是世華文壇首次舉行的文學擂台賽!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大跨越!一些後來深獲好評的微型小說,如修祥明的《小站歌聲》、淩鼎年的《剃頭阿六》等、都是當時的得獎作品。

1994年,首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討會”在新加坡隆重開幕。同年,經過仔細籌劃的“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正式在新加坡注冊成立。這個世界性組織此後輪流在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文萊、上海、香港召開大會。轉瞬間,“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成立已經快要20年了!初期,積極參與世華微型小說活動的,是南昌的《微型小說選刊》。該刊的主持人是李春林與鄭允欽。他們還主編出版了兩部大塊頭的著作:《微型小說三百篇》(1999)和《外國微型小說三百篇》(2001),皆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

目前,華文微型小說/小小說已經蔚然成為各國(尤其是中國)文教界的寵兒,璀璨瑰麗,令人刮目相看!這,當然主要是因為鄭州的楊曉敏先生以猛將之風,竭力倡導小小說。他身先士卒,不論在出版方麵還是在理論方麵,都有特佳的表現。他把這種短小的文體,推向甚高的層次!其中詳情大家早已瞭然於心,無需我在這兒贅述。

我想一提的是:現時海外各國/地區的華文文學(包括微型小說)都顯得非常不景氣,它如果不是受到有意的壓製,就是被無情的邊緣化。目前,隻有中國這邊的風景特別亮麗!微型小說/小小說以飛快的速度向前發展,推出了成千上萬甚至上億的出版物,成績可觀。海外各國/地區在這方麵則相形見絀,完全失衡。

今日,中國正在崛起,她的經濟實力已經成為世界其他各國羨慕的對象。中國更大力援助全球那些需要援助的國家。不知在微型小說/小小說方麵,中國的成功出版商與具有高深見解的評論家/作家們,是否還可以略施拳腳,在這方麵助海外華人/華裔一臂之力,以克服他們在這方麵的困境?他們有的是人才,但是他們幾乎完全沒有那種有利的環境。從整體而言,任何在這方麵的資助都會增加中華民族的總積分,它會是中國軟力量的另一個種具體表現。

另外一個大家關心的問題,是這種短小說的名稱太過繁多。其實,微型小說與小小說二者在本質上就有一些不同之點(其他類似的短文如極短篇、掌上小說,手機小說、閃小說等姑且不談,因為它們各有各的特色)。這點,我在拙著《微型小說微型論》許多篇文章中略有論及。或許,這些文章有點語焉不詳,因此沒有引起評論家們的注意。這兩種短小說是否應該統一?如何統一法?還是如我在早年曾經提過的由時間去作最後的裁決?這是一個遲早需要麵對的問題。

無論如何,陳勇先生在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的評論方麵,盡心盡力,在短時間內完成了艱巨的任務,同時做出了莫大的貢獻。可喜!是為序。

(載中國作家網2011年5月13日)

注:在本篇序文中,“微型小說”與“小小說”二者,指的權且是同類的文體/名稱,不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