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磨難重重(2 / 3)

“伍子胥要為父兄報仇,就必須前往吳國,而到吳國又必須經過昭關。為抓住伍子胥,楚平王派兵嚴密盤查過往昭關的行人。伍子胥走投無路一夜愁白了頭。皇甫訥冒充伍子胥被守關士兵抓住,趁著雙方爭吵,盤查放鬆之際,伍子胥帶著公子勝混出了昭關。但是危險並沒有因此過去”

一出昭關就是長江,大江茫茫沒有船。伍子胥他前阻大水,後慮追兵,當時心急如焚。這時就看見從下遊劃上來一隻船,一個老頭一邊劃船一邊唱歌,伍子胥就叫他說:漁人渡我,漁父渡我。漁父就唱了一首歌,歌詞大意就是說這個地方渡你會被別人看見,我們能不能再往下走到一個蘆花深處我再來渡你。伍子胥就帶著小孩走到蘆花深處,漁人就讓伍子胥和這個小孩上了船,經過了一個時辰渡過了長江,過來長江之後漁夫就問伍子胥他說你是誰,他是渡過江之後才問的,伍子胥這個時候已經比較安全了。伍子胥就跟漁夫說我是伍子胥,漁夫說我看你是遠行之人,要趕很遠的路可能腹中有些饑餓了,我家離這不遠你等我一下,我到家裏拿些飯來給你吃。漁人就走掉了,伍子胥等這個漁人,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他當時就起了疑心了,萬一漁人回去的時候又報告呢,因為楚王當時下令誰要能抓住伍子胥賞五萬石糧食,賜給執珪的爵位。五萬石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漢朝的時候做到部長這一級也就是櫛比兩千石。五萬石糧食是非常多非常多的錢。珪是古代的一種玉器,不同爵位的人可以拿不同的珪,珪的上麵是一個三角的,下麵是一個方形的。當時有五種爵位是舜的時候定的:公、侯、伯、子、男。執珪的爵位就是給你一個社會地位很高的封爵,稱為貴。給五萬石糧食相當於給很多錢,稱為富。這樣大一場富貴誰要舉報伍子胥的話就會得到。所以說伍子胥當時就懷疑漁人會回去叫楚兵來追他。他和公子勝就躲到蘆花深處。又過了一段時間漁夫回來了一看伍子胥不在就又唱了一首歌,大概意思就是說我不會出賣你,把飯給你拿過來了,你出來吧。伍子胥就出來了,說逃亡之人不得不加倍小心。漁夫拿出了他做的麥飯鮑魚羹給伍子胥吃,吃完之後伍子胥就跟漁夫說:老丈謝謝你今天就我一命渡我過江,我腰間有一口寶劍是楚莊王賜給我祖父的,上麵有七顆寶石價值白金,我就把這把劍送給你作為一種感謝。老丈就說:我連五萬石糧食和執珪的爵位都不要了,怎麼會要你的寶劍呢?而且我聽說君子無劍不遊。當時的士人一定要挎寶劍的。老丈就推辭不受,伍子胥再次謝了老丈之後轉身就帶著公子勝走,走了幾步伍子胥又回來了跟漁夫說:老丈姓名?將來我怎麼能夠找到你,報答你?老丈說你我萍水相逢,以後如果將來再有見麵的時候你就叫我漁丈人,我就叫你蘆中人。伍子胥說好,記住了,但是我還有一件事情要囑咐你一下,如果楚國的追兵過來問你是否見到我的話,請你告訴他們沒有見過我。老丈說你走吧,伍子胥就走了,走了幾步就聽老丈在身後講:哎,如果楚兵真的過來追你的話,我怎麼才能夠洗脫自己的嫌疑呢,請以我自己的死來消除你的顧慮。他當著伍子胥的麵把船翻過來,自己沉到水裏了。當時伍子胥看到這一場景就說:我因你而活,你因我而死,哀哉!伍子胥就離開了老丈。這件事情在正史中是有記載的,就是漁丈人的事情。之後伍子胥在路上路過一個地方叫溧陽,這時伍子胥帶著小孩趕路腹中已經非常饑餓了,看到一個女人在河邊浣紗,就走過去問這個女人:行路之人可不可以求你賜給我一餐飯?這個女人頭也沒抬說:我已經三十歲了一直沒有嫁人,跟著母親,一直是以貞潔這一個原則來要求自己,不能夠隨隨便便把飯給一個男人吃。伍子胥說:我現在窮困潦倒需要你的飯救命,不是無緣無故跟你搭話的。那個女人就抬頭看了他一眼:我看你絕對不是一個長久困厄的人,那我就把飯給你吃吧。伍子胥和小孩就打開了這個飯,各盛了一碗然後把剩下的飯還給了女子。女子說:既然你們要趕很遠的路為什麼不吃飽呢?你們把這個飯全部吃了吧。就這樣伍子胥和這個小孩就把這個飯全都吃掉了,伍子胥就跟這個女人說如果有人問起我的行蹤你不要說見過我。這個女人說:哎,我跟我的母親在一塊生活了三十年從來沒有跟男子說過一句話,今天不但給你飯,而且當時伍子胥吃飯的時候她還在地上鋪了一個席子,然後長跪在那個地方伺候伍子胥吃飯。她說我做了這樣的事情,我覺得是一個有愧貞潔的事情,而且你還囑咐我不要泄露你的行蹤,你走吧,不要再管我了。然後這個浣紗女就抱著一塊大石頭把自己沉到了水裏。這件事情對我現代人來說都是很難理解的事情,當時伍子胥看到這個女人死了之後,自己就咬破中指,用血在石頭上寫了二十個字“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後,千金報德!”然後他害怕別人看到這些字,就把沙子推上去看,把石頭埋起來了。這件事情不見於《史記》的記載,但是在《東周列國誌》、《吳越春秋》都有關於浣紗女的記載,同時包括嚴肅的曆史書《中國通史》也有這件事情的記載。我們現在的人其實很難理解但是在春秋戰國年間人們對一些道義的原則,他們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生命的。比如之前說的趙氏孤兒,當時趙盾的兩個門客就是程嬰和公孫杵臼的約定。公孫杵臼是以慷慨赴死的方式來保護這個孤兒,而程嬰是含垢忍恥十五年活下來把趙氏孤兒撫養成人,最後殺掉了屠岸賈為趙盾報了仇。但是報仇成功之後,程嬰他就跟趙武就是這個趙氏孤兒講:我偷生了十五年的時間,現在已經看到你報仇了,我要把這個消息帶到地下去,告訴趙盾和我的朋友公孫杵臼。當時趙武就攔著他而且一定要報恩於他,因為程嬰把他養育了十五年最後報仇了。然而程嬰還是拔劍自殺了。這是我們也很難理解的事情,他做了這麼了不起的一件事,最後報仇成功之後卻自殺了。

還有一件事情就是諸葛亮在躬耕隴畝的時候喜歡讀一首詩叫《梁父吟》,這首詩是諸葛亮寫的“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裏,裏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這裏就講一個人走出齊國的都城的東門看到一個地方叫蕩陰,這是離齊國都城臨淄不太遠的一個地方。這裏有很多一個接一個的墳,其中有三個墳埋的是田開疆、古冶子和公孫捷,他們是當時齊國的三個勇士,他們的能力是“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就是他們的力量之大能推到山和震斷地脈。但是一朝中陰謀,二桃殺三士,有一天中了陰謀之後,因為兩個桃子,這三個人就全死了。二桃殺三士的事情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典故,在《晏子春秋》和《東周列國誌》中都有記載,就是在齊國,當時國君是齊景公,國相叫晏嬰。晏嬰是非常有名非常賢明的相。齊景公手下有三個大將軍:田開疆、古冶子、公孫捷,都是非常勇敢的人,但是他們仗著自己的勇敢不遵守國家的禮儀,跟國君之間爾我相稱,而且他們還跟其他田氏宗族聯合起來有了犯上作亂的嫌疑,因此晏子對他們就非常的警惕。有一次國君出去打獵的時候,一隻猛虎撲過來,當時的侍衛都很緊張。公孫捷衝過去,用拳腳而沒有用兵器就把這隻虎打死了;還有一次國君過河的時候,國君的馬被一隻大烏龜咬住了韁繩拖到水裏去了,然後古冶子跳到水裏跟烏龜決戰,他不識水性就憋著氣走了九裏的路,最後把烏龜的頭看下來,一手拿著烏龜的頭,另一隻手拉著國君的馬從河裏跳出來,當時周圍的人都以為是河神;然後是田開疆率領齊國的軍隊去攻打其他很多國家包括徐國,使得這些國家都成為了齊國的屬國,聽從齊國的召喚。更因為這樣他們三人自恃軍功,也不把國君放在眼裏,晏嬰就覺得這三個人不能留下來的。正如孔子講過一句話叫“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就說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如果超過他原始的陽剛之氣,這個人就叫史;如果這個人原始的陽剛或者說魯莽的行為超過了文化的約束,就是野人,所以一個人應該既有文又有質,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那麼田開疆、古冶子、公孫捷這樣的將軍就屬於質勝於文,就像野人一樣。晏子就認為即使他們很勇敢但是留下他們不會有好處,因此有一次在齊國和魯國的一次會盟中,當時包括兩國的國君還有兩國的相,是一個很盛大的場合,兩國的相負責禮儀。晏嬰就請示齊景公說東海之外有人進貢了一個巨大的桃核,種在園子裏已經三十年了從來沒有結過果實,而今結了幾個桃子,每個都是通紅的,大如碗而且味道聞起來非常香甜。今天這麼盛大的場合我願意去摘一些桃來為宴會助興。齊景公就同意了。晏嬰親自去摘了六枚桃子,其中齊景公吃了一枚,魯國國君吃了一枚,然後讚禮的兩個相各吃一枚,最後剩下兩枚。晏嬰跟齊景公提了一個建議:這兩個桃子一定要賞給我們國家功勞最大的將軍,大家可以來評功擺好,如果貢獻足夠吃桃子那麼就賞給桃子吃。此桃在《東周列國誌》中稱為蟠桃,三十年從來沒有結果,而那年結果了。公孫捷首先跳出來說:我手格猛虎,可不可以吃桃子?晏嬰說可以,功高莫過救駕。這樣,一個桃子就給了公孫捷。古冶子跳出來說:我在水裏斬殺大烏龜然後拉著國君的馬從水裏跳出來,這個功勞夠不夠吃桃子?晏嬰說可以,就給古冶子一枚桃子。這樣兩個桃子全吃光了,這時田開疆站出來說:我率領著五百輛兵車征伐了徐國以及其他很多國家,最後他們都到我們齊國來作為屬國,這樣的功勞可不可以吃桃子?晏嬰說當然,你的功勞比他們兩個都大,為國家開疆拓土。可是今天沒有桃子了,你等明年的時候再說吧。田開疆當著這麼盛大的場合就麵子實在掛不住,他覺得此事傳揚出去對自己很有影響,他們兩個人的功勞沒有自己大還吃桃子,而自己卻吃不到桃子,他就自殺了。他一自殺後,公孫捷和古冶子說:哎呀,我們功勞沒他大,而因為我們吃了桃子才造成他自殺,我們豈不是很對不起他。結果這三個人全都自殺了。這就是晏平的二桃殺三士。這件事情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很難理解,所以說春秋戰國年間中國的自殺率世界第一。因為當時很多人都是為了一個理念重義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