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經文緯武(1 / 3)

伍子胥曆盡千辛萬苦逃出了楚國,中間在吳國吹簫乞食,本來他有一個很好的機會就是吳王僚答應他出兵報仇,但是這件事被公子光攬黃了,所以伍子胥就帶子著公了勝回到陽山去種地。吳國呢,他的開國的人叫吳太伯,在《史記》中專門有一篇叫做《吳太伯世家》,吳太國本來是周太王的兒子,周太王當時有三個兒子,一個是吳太伯,一個是仲雍還有一個叫季衛,季衛這個人非常的賢明,他的兒子叫做昌,就是姬昌,也就是後世非常著名的周文王,因為周文王非常非常地賢明。季衛當時生這個兒子的時候,季衛就把這個兒子叫聖子昌。就是像聖人一個的兒子,就是周文王,後來的周文王。所以當時呢這個吳太伯他為了避免周太王把王位傳給他,他和他的弟弟仲雍就跑掉了。這樣的話呢,因為前兩個哥哥跑掉了之後,這樣的老三就是季衛才可以繼位,季衛繼位之後的話才有可能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就是姬昌。所以說他是為了讓姬昌將來有一天能繼位,所以周太伯和他的弟弟仲雍就離開了當時周國的治所。到了什麼地方呢,就跑到了江蘇省,就在這個地方定居了下來。

當時他為了避免自己將來能夠繼王位斷發紋身。就是把自己的這個頭發就給割斷了,而且把自己身上刺上刺青一樣,就是現在的這種刺青一樣,以示自己不可能將來再做王,但是呢他也是一個有賢德的人,所以當他到了這個地方之後呢老百姓都來歸附他。這樣就是這個地方立起了一個國家,就是吳國。伍子胥呢在吳國種地的時候,公子光來了,公子光就給伍子胥一些錢,一些米,就把伍子胥收在自己門下。有一天公子光就問伍子胥,他說,你呢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你看一看我們吳國的國中有沒有一個能夠和你相比的人。伍子胥當時說,某何足道,有一個人叫做專諸的,這個人是一個真正的勇士。專諸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吳子胥就說,我剛到吳國的時候到達一個地方叫梅裏,就看見一個大漢壯苦餓虎,在跟另外一個人撕打,這個人一看就是一個非常勇猛的人,就在兩個人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就是這個大漢暴怒的時候,忽然間門裏傳來一個女人的聲音,喊,專諸不可,這個大漢馬上就控製了他的情緒,把手放下來,就像什麼事也洲際導彈有發生一樣,就回到了家裏。他說,我說非常奇怪,這樣一個大漢看起來像一個萬人離,為什麼一個女人的聲,讓他如此順服,如此的柔順。他就問周圍的鄰居,說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專緒說,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隻怕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他的母親,他也不是真的怕,就是他侍母至孝,而專諸這個人生平好打抱不平,當他當現一個不平的事情的時候,出盡全力,他也要把這件事情解決了。這個問題解決了,但是呢,即使是在他盛怒的時候,他的母親隻要叫一下,他馬上就會停下來,叫“聞母命則止”。伍子胥就覺得這個人很不一樣,既有孝,又有義,他就要去跟專諸結交,這樣的話,伍子胥就跟專諸約為兄弟,伍子胥的年齡大一些。那麼公子光聽說了專諸的事跡之後,他就到專者的家裏麵去拜訪專諸,專諸家很窮,專諸自己是一個屠戶,也是殺豬殺牛的人,他就問公子光,他說我是一個很普通的老百姓,為什麼您這麼高爵位這麼高社會地位的人要來拜訪我,公子光當時給了專諸一些錢一些米,然後對他的母親也非常好,經常到他們家去給他母親問安,登堂拜母,有一天公子光就跟專諸說我想做一件大事,就是要刺殺吳王僚,專諸就問了公子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說為什麼做吳王的應該是你而不是王僚,因為專諸這個人並不是一個說你花了錢收買了我,我就可以什麼事情沒有原則都替你去做,不是這樣的。他問第一個問題是這件事情在道義上來講是不是正確的,那麼當然,這個公子光就跟他解釋,本來我的三叔應該把這個王位回傳給我,但是他傳給他他的兒子,所以說是該我做吳王的。專諸就說這個問題我已經搞清楚了。第二個問題是,這個《東周列國誌》上是這樣講的,何不使近臣從容言於王側陳前王之命,使期退位,何必私備劍士,以傷先王之德。他的意思就是說,既然該你繼位,為什麼不讓親近的大臣好好地和他商量,讓他自己退位,為什麼要自己去傳普刺客,既傷了你父親的心,也傷了他父親的心嗎,公子光說,王僚這個人貪而不讓,他非常的貪婪,他也不知道去禮讓,如果我要去跟他商量的話,他不但不會退位,而且他開始對我會有所懷疑,兄弟之間就會生了嫌隙,因為他會想辦法害我,所以我是沒有辦法跟他商量的,專諸說,那好,他說如果說是這樣的話,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的母親,我知道如果我替你去刺殺了王僚的話,肯定我就活不成了,可是我的母親已經老了,我很想侍奉她到天年,所以呢,我現在這個身體還不能夠完全交給公子使用。公子光就跟他講,他說我也知道你是一個孝子,你的母親已經很老了,他說我向你保證,如果刺殺王僚這個事情成功的話我會把你的母親,像我的母親一樣對待,我會把你的兒子當我自己的兒子一樣,專諸呢,想想說那好吧,他說那我問你一個問題,他說,如果我要想刺殺王僚的話,我必須能夠接近他,那麼王僚到底喜歡什麼呢,我必須得有一個投其所好的東西才可以,公子光說,王僚好味,就是他特別是喜歡吃好吃的,專諸又問,什麼東西他最喜歡吃呢,他說好魚灸,就是喜歡吃烤魚。專諸說,好,他說那我現在請教矣,就是說我希望離開你一段時間,公子光說你去哪裏呢,專諸說我要去跟別人學烤魚。就這樣專諸離開了光子光,到太湖邊上跟人學魚灸,學了三個月的時間,盡得烤魚之妙,專諸可能也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因為他可能本來殺豬殺牛,對做這些菜可能就有一些心得,那麼烤魚方麵的話,他也是有很多獨到的地方,凡是吃過他烤魚的人,都說這個烤魚的味道太鮮美了,就這樣專諸呢,又回到了公子光的身邊。技藝已經精良了,問公子光可不可以幹大事,公子光就跟伍子胥商量,伍子胥說現在還不行,為什麼呢,他說王僚身邊有幾個人我們是搞不定的。第一個人就是王僚的兒子,這個人叫慶忌,在《東周列國誌》上說慶忌這個人崩騰肉飛,走跌踰奔馬,矯捷如神,萬夫莫當,慶忌這個人他的筋骨,就像鋼鐵一樣那麼堅硬,你拿箭射他的話,他一把就可以把這個弓箭接住,一個島在他的麵前飛過,他可以一把就把這個鳥抓住,他徒手可以格斃猛獸,這樣的一個人,跟進王僚行坐不離,王僚去哪兒,他跟到哪兒,這個就很像當時這個董卓身邊總是帶著呂布,你不搞定呂布的話,是沒辦法殺掉董卓是一個道理。他說慶忌是我們第一個搞不定的人。他說第二個搞不定的人,王僚手下他有兩個弟弟,一個叫蓋餘,一個叫燭庸,這個蓋是瓶蓋的蓋,這個蓋子的這個字,但是在古文中念葛,蓋餘和燭庸是吳國兩個大夫,手持兵符,國家的軍隊在他們的掌握之中,如果我們要殺掉王僚的話,他這兩個弟弟肯定會擁兵作亂的,這也是我們搞不定的。他說,第三個人是一個道德的顧忌,就是延陵季子,我們上次不是講就是說壽夢的話想把他的王位最終要傳給季劄嗎,季劄就是那個等於是他四叔,他說這個人哪,他的道德非常的高尚,如果這個以臣弑君這樣的事情,你要殺掉吳王僚的事情,如果季子在那個地方的話同,就是一個道德的顧忌,你太不敢做這樣的事情,他也不會允許你做這樣的事情,公子光想一想覺得非常有道理,他說,那好吧,請回去繼續種地,就這樣伍子胥又回去種地。

笑談風雲

公子光將伍子胥收在門下,伍子胥又推薦了專諸,專諸到太湖邊學習烤魚,希望以此接近王僚,但伍子胥告訴公子光說在王僚的身邊有武功廳高的公子慶忌,掌握軍隊的蓋餘燭唐還有聲望極高的季劄,如果不能使這些人離開王僚就沒有可能行刺成功,於是伍子胥又退回陽山種地,等待時機,這一等就是四年。

這一種地的話,種了四年,從公元前519年種到了公元前515年,到了公元前515年的時候,楚國發了一件大事,什麼事情呢,楚平王病死了,消息傳到吳國之後,伍子胥是搥胸頓足,放聲大哭,公子光就很奇怪,他就問伍子胥,楚平王不是你咬牙切齒,最恨的一個人嗎,現在他死了,你哭什麼呢,伍子胥說,我恨我不能新手加刃於他,讓他死在床上了,而不是被我殺死的,伍子胥當時聽說楚平王死了之後,一連三天三夜都沒有睡著覺,痛苦的,因為他等於是沒有新手報仇,他也是繞著屋子走啊,三天三夜想出了一個主意,他就跑去跟公子說,他說,現在如果我們要殺吳王僚的話,有一個很好的機會,趁著楚國的喪事,吳國出兵去攻打楚國,因為楚國跟吳國本來他們在邊境上就經常有一些小的摩擦,他說,我們趁著楚國的喪事,剛財繼位的人的話,就是那個太子珍,那個太子珍呢,當時有多大呢,也不過就是十歲左右,也就是公元前515年,他也不過就是十歲左右,主上非常幼小,而且楚國當時的令尹,就是宰相叫做囊瓦,是一個非常貪婪的人,他打仗也不行,他說我們趁著現在這個國君又幼小,然後大臣的話打仗又不行,他們國家又有喪事,趁著這個機會去攻打他的話,是一個很好的時機,但是呢,你不能去,跟公子光說你不能去,讓誰去呢,讓蓋餘和燭庸,就是吳王的那兩個弟弟,手綰兵符的,讓他們帶兵出去,不就把他們兩個就給去出去了嗎,然後的話讓延陵季子觀風餘晉,讓延陵季子的話到外國去出使,就是那個他們有道德顧忌的那個季劄,讓他到晉國去做一些外交工作,同時的話,派公子慶忌到鄭國和衛國去,這個“衛”是保衛的衛,到鄭國和衛國去是收取鄭國和衛國的軍隊聯軍作戰,這樣的話就以這種乘喪伐楚這一件事,就把王僚的兒子慶忌去走了,兩個弟弟帶著兵符的支走了,那個害怕道德上有顧忌的那一個延陵季子也給去走了,這樣的話,一舉就可以把王僚身邊的人全都派走,而王僚就孤立了,這是一個刺殺他一個很好的機會,公子光就說,他說,那如果萬一王僚希望我領兵怎麼辦,伍子胥說,這個很容易,你就假裝說從車上掉下來把腳扭了,這樣的話就不會再派你了吧,結果公子光跟王僚一講,王僚這個人呢,他也是一個非常傲慢的人,就聽了他的話,就把蓋餘燭庸季劄全都派出去了,但是他沒有派慶忌出去,慶忌還跟著他。結果這一次蓋餘和燭庸出兵打劄國的時候打了一個敗仗,打了敗仗之後告急的文書上送回到吳國的都城的時候,那麼王僚就決定讓公子慶忌到鄭國和衛國去收取他們的軍隊,所這一下子這四個人全走了,舉大事的時機終於到了。